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山东省宁津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8份)

山东省宁津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科8份)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3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C (A、wáng-wàng;B、gāo-gǎo;D、fǒu-pǐ )

2.  c

3. B(A、等:同样;C、谢:道谦;D、顾:拜访)

4.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和“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之间应该使用逗号)

5.C(A成分残缺;B结构混乱D搭配不当)

6.A(《庄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7、A

二、(24分)

8.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③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④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⑦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⑧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⑩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分,每句1分,错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9.(1)通天河  金鱼  共2分   (2)屈原  离骚  赛龙舟  共3分(3)成语: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共4分(4)赤壁;孟获;祁山;司马懿;马谡。  共5分

三、(8分)

10.中国老字号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1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1分)。

11.示例1:看一看宁津的山花剪纸,那巧妙的造型,熟练的技艺,使人流连忘返。

示例2:尝一尝益和成的糕点,那酥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让人久久回味。

(2分,句式1分,特点1分)

12.示例1:宁津县的山花剪纸,改进工艺,开发新品种,创新营销载体。

示例2:益和成糕点,借鉴经验“量化”的方法保证口感与质量,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宽营销渠道。((4分,建议只要合理即可,每点2分)

第二部分    阅读(47分)

四、(18分)

(一)(5分)

13答案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 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答出一项给一分,满分共2分

14.答案示例:兴长   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共3分

(二)(7分)15、(1)“仓”同“苍”,青色。(2)穿丧服。 (2分) 16、我明白了:韩国、魏国死亡,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由于有先生您啊。  (2分)17、最后,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平民之怒”来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枚举了三个平民之士的例子来批驳秦王,并表现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横,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横、敢于献身的人。(3分)

(三)(13分)

18、D  (2分) 19、①素:向来 ②将:统帅,率领 ③亡:逃亡(3分)

20、于是大家听从他的话,带领自己的军队归属了项梁。(2分)

21、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2分)

22、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2分)

五、(22分)

(一)(13分)

23.[答案]村里老人集体晒太阳    作者在雾中期盼母亲归来    霜包裹稻草,给天地带来温暖    对人生满怀期盼,饱含爱心与温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主要描写了儿时的三个场景,分别与暖阳、雾、霜对应,而且有特别明显的提示。如第一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儿时”,主要描写了村中老人集体晒太阳的情景;第二个场景,提示词为“小时候特别喜欢下雾天”,下面的内容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雾中等待母亲从集市归来的场景;第三个场景,其提示词为“小时候”,主要描写了小时候霜满大地,将天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场景。从这些场景中作者提取的人生启示是一一温暖、期盼和爱。

24.(1)[答案]外貌描写。通过对老人们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冬天暖阳给人们带来的安宁与惬意,为文章后面的抒情做铺垫。(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分析可知这句话介绍了村中老人的穿着、外形外貌,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表现了阳光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安适。

 (2)  [答案]“贵重”说明看见蓝天的机会不多,照应了第③段,也表现了作者见到蓝天那份惊喜和珍惜的心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把握。“贵重”意思为“珍贵、重要”,用在此处体现了人们因为见到蓝天的机会少,偶尔见到蓝天倍感珍贵。

25.[答案]示例:这两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霜给稻草、稻草垛、棉花垛及天地万物带来的温暖,展现了霜宽厚仁慈,充满爱心与温暖的特性,为下文的抒情铺下情感基调。(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出发。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提示进行分析可知,这两段内容将霜人格化了,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要表现事物的特点更鲜明,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9分)

26.①引出下文对“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说明(1分);②增强了科普文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7.“目前的”从时间上进行限定(1分),说明现有技术手段还不能分解夸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8.作比较(1分)、列数字(1分),运用具体数字进行比较,更加突出“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的物质坚硬无比(1分)。

29.因为“水滴”是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1分),而其硬度由多夸克复合粒子的特殊性质决定(1分),只有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解释“水滴超硬”的原因。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六、(50分)

作文评分标准。(按以下标准分项考量,综合赋分)

1.不足100字,不超过8分;不足200字,10-15分;不足300字,16-20分;不足400字,不超过30分;不足500字,不超过40分;不足600字但超过500字,每缺50字从得分扣1分。2.无标题或不按要求拟题扣2分。3.每错一字,扣1分,重复者不计,最高扣3分。4.全篇抄袭,10分以下;抄袭一半,20分以下。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顺风”和“逆风”.这就给我们带来提示:“顺风”相当于生活中的“顺境”,即生活中的自由、幸福、快乐等,而“逆风”相当于生活中的“逆境”,即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人们往往在顺境中过得安逸自然,在逆境中总是要退缩、躲避.这给我们带来警示,告诉我们如何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本题目大致可理解为人生难免会遇到顺风和逆风的时候,但是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都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在顺境中忘记自己的目标。

[构思选材]如果写成记叙文,我们可以叙述自己面对生活中“顺风”或“逆境”的经历及自己的态度.如果写成议论文,我们可以围绕”无论生活中遇到“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的心面对它。

[写法指导]如果写成记叙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果写成议论文,注意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范文]从泪水中学会微笑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或幸福甜美的,或曲折坎坷的.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生活经历才教会了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教会了我什么呢?

      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离异了,这对于我来说, 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啊。从那以后,我便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很少来看我, 于是我的字典里少了“父亲”二字。

       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我也知道我的生活是和别的小伙伴不一样的。放学后,他们总在身形高大的父亲的“护送”下回家, 而我却只能偎缩在瘦小的母亲身旁;有同学欺负时,他们能把声色俱厉的父亲叫到学校,我却只能在母亲怀中低泣.母亲知道我的心思,所以她总是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我一切要求,在精神上还不断鼓励我要坚强,女孩也不要轻易落泪。      渐渐地,我长大了,思想也越来越成熟.我告诉自己不要总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总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偷偷落泪,我应该坚强一些,学会自己面对一切,不能总是依靠母亲.于是我就学会了自己洗衣、做饭、涮碗.而这些都是我的多数同龄人所不会做的,我便有了一份自豪感,也开始学会去发现生活的美了。

      人越长越大,烦恼也就越多,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同学中的矛盾. 特别是进入初三,全新的环境使我不适应,我又茫然了.对于种种烦恼,我从不哭出声,总把泪水流给日记。 一次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里面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弦。“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是那只飞得最高的雄鹰.”对呀,我应该是一只雄鹰,我不能丢失属于我的那份自豪。

      从此,我又学会了去面对新的困难,去用心经营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充满笑声.于是我懂得如何笑对人生,那就是面对挫折也要微笑,坦然面对, 总有解决的办法的.以后我的日记中溢满的更多是笑声。 

      我想,我能做到这些也就因为我特珠的生活环境吧.我从一个爱哭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爱笑的大女孩,从日记中点点泪光看到片片微笑,从对困难 缩到坚强面对,这一切都是我的生活教给我的.要做一只能飞得更高更远的鹰, 就要从“泪水”中学会去“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