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赵金龙)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1.图中七省区中,省级行政中心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有       (     )

试题详情

A.4个         B.3个     C.2个  D.5个

试题详情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洪涝灾害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试题详情


3.图中①②③三根曲线代表年降水量等值线,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相当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相当于我国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C.③相当于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①②③年降水量的渐变规律主要受地形影响

试题详情

4.F处河段与E处河段相比                                       (     )

A.径流量小            B.泥沙含量小

C.落差相同            D.冰期长

读我国部分省区图。完成5―6题。

试题详情

5.图中铁路线经过桂林山水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试题详情

6.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关于该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开垦河漫滩,以增加粮食产量

C.围湖造田,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D.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结合内蒙古高原地势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鄂尔多斯高原  │河套平原阴山山地  │---锡林郭勒高原   │

黄      毛    桌   库    黄   大           层     波      高

试题详情

土      乌    子   布    河   青           状     状      原

试题详情

高      素    山   齐         山           高     高      残

试题详情

原      沙         沙                      原     原      丘

试题详情

                   漠         漠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7.该地势剖面图的走向是

A.南―北      B.西北―东南            C.东―西           D.东北―西南

试题详情

8.  有关图中地理事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宁夏平原的形成与黄河的凌汛有关       

B.毛乌素沙漠是原生性沙漠

C.风力作用导致了波状高原中的许多碟形洼地的形成

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面结构单调、高原面貌表现最明显和保存最完整的高原

试题详情

  右图下部为某岛屿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上部是该区相关地理事物沿线变化图,回答9―10题:

试题详情

9.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差小于丙乙两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受洋流因素影响的差异

B.受纬度因素影响的差异

C.受海拔因素影响的差异

D.受坡度因素影响的差异

 

 

试题详情

10.①、②两条曲线可能代表的分别是    (     )

  A.降水、气压             B.降水、光照

C.光照、降水             D.气压、光照

读右图,完成11―12题:          

试题详情

11.图中沙坡头治理荒漠化工程主要分布于铁路线北侧,这样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试题详情

A.铁路线南侧无荒漠化现象

B.铁路线北侧不能生长植物

C.由于受冬季风影响,北侧荒漠可能南侵

D.由于受夏季风影响,南侧荒漠可能北侵

试题详情

12.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下面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                 (     )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水源  

 C.水源和地形      D.植被和气候

试题详情

14.目前,甲、乙两省(区)正在建设的林业生态工程分别是0                          (     )

A.“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B.平原绿化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

    C.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平原绿化工程       D.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15―16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5.三地区中,海拔较低及判断理由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根据降水                B.甲地,根据气温

C.丙地,根据降水                 D.乙地,根据经纬度位置

试题详情

16.以上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D.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图A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分布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图B中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17―18题:       

 

s

s

s

s

 

s

 

r

s

 

 

84

84

81

86

80

79

77

75

77

81

 

s

s

s

s

 

s

r

s

 

86

85

82

86

82

77

77

75

77

79

f

f

s

s

 

 

s

r

 

 

76

76

77

78

78

78

77

75

77

78

f

f

f

f

 

 

r

 

 

 

76

76

76

76

76

76

75

77

78

80

f

f

f

f

 

h

r

 

 

 

76

76

76

76

76

75

74

77

78

80

f

f

f

f

r

r

 

 

 

 

76

76

76

76

74

74

76

77

81

83

f

f

 

r

 

 

 

 

 

 

76

76

75

74

75

76

76

81

82

82

f

f

r

 

 

 

 

 

 

 

76

76

74

75

76

76

77

82

84

83

 

 

r

 

 

 

 

s

s

 

75

75

74

75

76

76

77

81

84

86

 

 

r

 

 

 

 

 

 

s

75

75

74

75

76

76

77

82

85

86

                  图A                        图B

试题详情

17.从地形看,此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

     A.滑坡     B.渍涝         C.泥石流      D.风沙

试题详情

18.若将两层图加以叠加,可以直接

     A.计算出该区域内河流的流域面积    B.计算出该区域内林木的蓄积量

    C.计算出该区域内耕地比重和平均海拔     D.预测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读下图,回答19―21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9. 根据图上反映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试题详情

20. 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产业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A.甲处种水稻  B.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丙处种植咖啡  D.丁处栽种棉花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21.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22―24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2. 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试题详情

23.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森林覆盖率最高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存在采伐与抚育的矛盾  D.d地区由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森林植被已得到恢复

试题详情

24.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随着南京到启东的宁启铁路的建设,江苏省内将形成苏北陇海线、苏中宁启线、苏南沪宁线与南北向新(沂)长(兴)线构成的“三横一纵”的铁路网。据此回答25―26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5.宁启铁路建成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A.合理布局江苏省内铁路运输网

B.方便从安徽运进大量铁矿石发展沿线各县的钢铁工业

C.促进了沿线土特产业的发展

D.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车程辐射圈

试题详情

26.宁启铁路上的扬州市将火车站设置在离城区较远的西北郊,其目的是

A.降低铁路建设和车站建设的成本       B.缩短扬州站到南京站的运行时间

C.引导扬州城区沿南面的长江发展       D.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蒸发量、降水量差值季节变化曲线图和表层土壤含盐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回答27―28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7.图中曲线代表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曲线表示的是含盐量随季节的变化    

B. B曲线表示的是降水量与降水量的差值随季节的变化

C. A曲线表示的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随季节的变化    

D. B曲线表示的是含盐量随季节的变化

试题详情

28.关于曲线A、B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在8月份达最低值是由于此时的人们生产和生活水量为全年最少

B.曲线B在8月份达最低值是由于此时该地正值全年降水最多的时候

C.曲线A在5月份达最大值是由于此时该地的气温回升快、蒸发强、降水稀少

D.曲线B在6月份达最高值是由于此时该地降水量为全年最多

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据此回答29―30题。

省会(首府)代号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试题详情

-2.3

试题详情

14.9

试题详情

4.6

试题详情

25.8

试题详情

7.8

试题详情

19.9

试题详情

-1.3

试题详情

26.7

试题详情

29.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①位于湟水谷地                                        B.②位于成都平原

C.③位于云贵高原                                        D.④位于黄土高原

试题详情

30.20世纪80年代以来,②所在省区省区中人口数量变化很大,造成其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行政区划的变动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变化

 

 

 

 

 

 

 

通州市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0分)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80分)

31、读“我国农业产品区际贸易格局示意图(当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时为贸易临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⑴从图中信息判断,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输入大于输出的省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_________,该地带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⑵图中1997年贸易比率为0.5的省区主要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_________,该地带农业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1997年与1993年贸易比率相差最大的省区为_______,该省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势。近年来,该省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的经济技术条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2.我国某河流一水文站的流量(立方米/秒)数据,分析回答: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流量

225

236

996

1478

862

531

2912

3985

3146

2546

1236

652

气温

试题详情

-19.7

试题详情

-15.4

试题详情

-5.1

试题详情

6.1

试题详情

14.3

20

试题详情

22.7

试题详情

21.4

试题详情

14.3

试题详情

5.9

试题详情

-5.8

试题详情

-15.5

(1)该河流位于_____地区,其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该河流的流量汛期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信息分析,制约该地区内河航运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3、读我国部分省区水土流失情况表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巳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水土流失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年发布各地水土流失情况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我国部分省区水土流失情况表

流失面积

(万km2)

年流

失量

(亿t)

占省区面积

(%)

年均新

增面积

(k┫)

流失面积

(万km2)

年流

失量

(亿t)

占省区面积

(%)

年均新

增面积

(k┫)

青海

试题详情

4.65

 

试题详情

6.44

试题详情

6.67

贵州

试题详情

7.6

试题详情

0.85

试题详情

43.5

试题详情

1354.6

宁夏

1

试题详情

1.0

试题详情

37.8

 

江西

试题详情

3.80

试题详情

1.6

试题详情

22.8

试题详情

811.3

甘肃

试题详情

13.44

试题详情

5.95

试题详情

29.6

 

江苏

试题详情

0.90

试题详情

0.1

试题详情

8.79

 

陕西

试题详情

13.75

试题详情

10.0

试题详情

65.5

 

浙江

试题详情

2.57

 

试题详情

25.1

 

辽宁

试题详情

6.57

试题详情

2.04

45

试题详情

220.9

福建

试题详情

1.36

试题详情

0.68

试题详情

11.17

 

黑龙江

试题详情

13.43

5

试题详情

29.2

3122

山东

试题详情

6.48

试题详情

2.8

试题详情

41.3

 

吉林

试题详情

2.41

试题详情

0.45

试题详情

12.9

 

安徽

试题详情

3.36

 

24

208

北京

试题详情

0.05

 

试题详情

3.3

 

广西

试题详情

1.11

 

试题详情

4.7

 

河北

试题详情

8.18

试题详情

0.82

试题详情

43.6

 

广东

试题详情

1.14

试题详情

0.43

试题详情

6.39

试题详情

98.4

内蒙古

试题详情

27.17

试题详情

1.8

试题详情

23.6

350

湖南

试题详情

3.94

试题详情

0.04

试题详情

18.6

650

山西

试题详情

10.8

试题详情

4.56

试题详情

69.1

 

湖北

试题详情

0.35

 

22

 

云南

试题详情

2.81

试题详情

3.35

试题详情

7.2

试题详情

190.3

河南

试题详情

6.06

试题详情

1.2

试题详情

47.7

 

四川

试题详情

38.48

试题详情

5.2

试题详情

67.5

 

合计

试题详情

182.37

试题详情

48.47

 

试题详情

4790.17

注:空格表示情况不明。

(1)根据我国部分省区水土流失情况表中的数据(2005年),在下面省区图中,设计区分水土流失面积占省区面积比四个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表中找出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中年流失量最小的省区、中部经济地带中年均新增面积最大的省区、西部经济地带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省区,用你所设计的相应图例符号在下面省区图中表示出来。

试题详情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占省区面积比重最大,该省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_,

请阐述该地形区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4)地理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的,是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图像。请你根据上表另外设计一种地理统计图,并根据该统计图提出一个研究问题。

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试题详情

 

(1)甲图中的等值线为_________________,A位于______(山脉)的东坡,等值线在A处向北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等值线为________________,B位于_____省,800这条等值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F省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旱涝、风沙和_____,后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沿海地区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_________带。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工业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问题。天津是我国主要的以海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基地,所用海盐主要产自全国最大的长芦盐场。试分析该盐场生产海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C位于_____省,C处年太阳辐射(单位:千卡/厘米2)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图中D位于______(地形单元), D、E两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D处积温较南北两侧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列举D所在省内著名的旅游资源                               (至少两个)。进一步合理开发D省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图中B是_______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_______地貌区。

(2)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圈所示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___________,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______________。

(4)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圈所示范围内有我国重要的商业中心______,并在图中标注出。请概述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香港人多地少他们是怎样扩展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谈一谈你对这些扩展方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共7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双项选择题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A

A

D

D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A

B

B

B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D

CD

BC

BC

AC

AD

CD

BC

BC

AD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31(12分)(1)东部经济地带(1分)   集中了我国的主要农业、工业基地,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科技文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答出以上4点即给4分)(2)中部经济地带(1分)  土地辽阔,这里有天然林场和天然牧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答出以上2点即给2分)(3)海南省(1分)气候高温多雨(1分)  交通条件的改善(1分)农产品保鲜、冷藏的提高(1分)

32、(11分)(1)东北(1分)温带季风(1分)冬季下雪,使土壤有较好的墒情,有利于春耕。夏季高温多雨,日照长,有利于作物生长。秋季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收获。(3分)(2)4、5月为春汛,7―8月为夏汛,为双峰型。(2分)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夏汛。(2分)(3)径流季节变化大  结冰期长  凌汛的影响(2分,答出以上两点即给分)

33、(15分)(1)画图略(设计图例2分,三省区3分)  (2)气候干旱(1分)(3)黄土高原(1分)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形坡度大,物质不稳定;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答出以上3点给3分)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开矿(3分)(4)只要合理即给分(2分)

34、(27分)(1)一月等温线(1分)  大兴安岭(1分)  西北(冬季)风的背风坡(1分)               (2) 年等降水量线(1分)  山东(1分)  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  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  不合理的排灌方式,造成地下水位上升(1分)  环渤海工业(1分)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答出以上3点即给3分)  地势平坦,多泥质海滩;春季升温快,降水少,蒸发大;多大风,蒸发旺盛(答出以上2点即给2分)  (3)四川(1分)  降水多,多云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分)   (4)渭河平原(或关中盆地) (1分)断裂下陷(地堑)(1分)  海拔低,气温高所致(2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华山、延安等(2分)  发展交通、适当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建设配套设施) (2分)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2分)

35、(15分)(1)南昆(1分)  喀斯特(1分)(2)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2分)(3)基塘农业 (1分) 混合农业(1分)(4)受夏季风及台风的影响,降水充沛(2分)(5)广州(1分)稳定的商品来源及销售区(1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1分)“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2分)扩展生存空间、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走出一条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