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语文试题

                          1(42)

一、(18分.每小题3)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除      味      米      然泪下

  B.信      灭      默      不容发

  C.升            鱼      悍      炳青史

  D.缘      戏      头      空来风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试题详情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试题详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7.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试题详情

8.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试题详情

9.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 分)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试题详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权贵有嫌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放纵诗酒                   今其智反不能及

C. 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         今是溪独见辱

D. 刘宾客齐名         无乃仆私心剌谬乎

试题详情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试题详情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试题详情

四、(18分)

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⑴□□       ⑵□□

试题详情

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试题详情

20.(5分)

  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2分)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

                                        

                                        

试题详情

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六、(12分)

试题详情

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试题详情

2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4分)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试题详情

24.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5分)

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论据:

 

 

 

 

 

 

 

 

 

 

 

 

 

 

 

 

 

 

 

 

 

 

 

 

 

 

 

 

 

 

 

 

 

 

 

 

 

 

 

 

 

 

 

 

 

 

 

 

 

 

七、(60分)

试题详情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     2.A     3.D     4.A     5.C     6.B

试题详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7.A     8.D     9.B     10.C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 分)

11.A    12.D    13.C    14.D

试题详情

四、(18分)

15.(8分)

⑴(5分)

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而死者果政也

试题详情

16.(6分)

⑴(2分)屈原白居易

⑵(4分)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试题详情

17.(4分)

⑴楼船夜雪瓜洲渡⑵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⑷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⑸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18分)

试题详情

18.(2分)

⑴坚忍(执着)⑵乐观

试题详情

19.(5分)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试题详情

20.(5分)⑴忧怨中充满希望

⑵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试题详情

21.(6分)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六、(12分)

试题详情

22.(3分)

②①③⑤④

试题详情

2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试题详情

23.(4分)

示例:

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试题详情

24.(5分)

示例:

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

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七、(60分)

试题详情

25.(60分)作文(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