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模拟考试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7题,1~4题每题1分,5~27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闭幕。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规划和        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A.十个五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十一个五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十个五年  贯彻科学发展观

D.十一个五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试题详情

2、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12月12日在出席东亚峰会领袖对话会议时并发表了题为“      ”的重要演讲。

A.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的机遇

B.东亚的机遇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C.促进世界和平,共同迎接机遇

D.开放的东亚与和平的中国

试题详情

3、2005年10月15日,       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A.京九铁路       B. 青藏铁路    C..格萨铁路        D. 朔黄铁路

试题详情

4、200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2005年的主题是

A.弘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B.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C.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D.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试题详情

和以往五年计划明显不同的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将22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今后五年年均经济增长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首次成为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据此回答5-6题

试题详情

5、“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一预期目标

①表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表明我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发展的速度

③体现了“三个文明”全面发展的思想 ④体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6、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这一约束性目标的提出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表明经济建设已不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④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从2005年10月1日起,一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正式实施,将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带来深刻影响。据此回答7-8题。

试题详情

7、上述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相当完备

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C.我国加强法律监督,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办事

D.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试题详情

8、在立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开门立法”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组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这说明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C.我国法律要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D.我国普通公民平等享有立法权

试题详情

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用了很大篇幅,同时加大了对医疗制度的改革力度。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③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④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一切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对右图漫画中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A.贩卖盗版光盘是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B.贩卖盗版光盘违反了经济活动中的公平、诚信原则 

C.盗版光盘经济实惠,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传播

D.拒买盗版光盘是法律意识较强的表现

试题详情

11、下图中导致远瀛观原景与残迹出现巨大反差的原因是:

试题详情

  

远瀛观原景                      远瀛观残迹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题详情

1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势力削弱

C.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试题详情

13、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把亚洲人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是

①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③实施“细菌战”   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4、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很多的新问题。这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重考验,从根本上讲是

A.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能否顶住

B.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C.大陆国民党特务能否肃清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试题详情

15、从世界范围看,近代最早大规模地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地区是      

A.亚洲地区      B.拉丁美洲  C.非洲地区      D.美洲地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得到巩固。据此回答16-17题。

试题详情

16、美国内战前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自由劳动力      D.缺乏人才

试题详情

17、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影响的共同点不包括

A.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

C.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都是资产阶级改革,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美国、德国、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据此回答18-19题。

试题详情

18、下列史实,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A.各国失业人数剧增                    B.意大利法西斯夺权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日本成为二战的亚洲策源地

试题详情

19、 资产阶级政府在相当长时期内奉行不干预资本家事务的政策。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件事却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这一事件是

A.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罗斯福新政                   D.垄断组织的出现

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几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西藏、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回答20-22题。

试题详情

20、西藏、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建国后,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

①进行了民主改革  ②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1、当今国际、民族纷争、种族仇视、教派冲突引发重重战火。而我国,民族团结、和平、繁荣。这种鲜明对照说明

①民族纷争、种族冲突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③社会主义制度彻底铲除了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西藏的发展

A.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B.表明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历程并不违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不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

D.西藏的社会变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005年8月1日起,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15种水果正式实施零关税措施。2005年10月25日两岸人民共同隆重庆祝台湾光复60周年。据此回答23-24题。

试题详情

23、对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这一措施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准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惠及两岸人民

B.体现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重视和关心

C.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积极的影响

D.能够有力地制止“台独”分裂图谋

试题详情

24、60年前台湾光复

    ①是两岸同胞并肩浴血奋战共同赢得的尊严和骄傲  ②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  ③意味着台湾结束了日本长达60年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再次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的重要国家,二战结束时,两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总量相当,而经历了二十世纪50-70年代后,中日之间差距明显拉大。据此回答25-27题。

试题详情

26、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要积极寻求大国的扶植  ②要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④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7、二战后一直到现在的历史表明

①发展与和平互为依托和保障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趋于平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试题详情

30、探究与实践(12分)。

材料一: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特别规定》对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2006年的3月27日,是第1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地的学校纷纷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一主题,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主题活动。

【理性探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为什么我国要重视保护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6分)

试题详情

【实践参与】九(1)班同学,准备根据今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请你跟他们一起设计。①请你在主题栏内,填写上本期板报的主题(2分,不得与安全日主题重复)。②请你总结板报左侧“血的教训”,在右侧填写两条安全常识、两条自护自救绝招(4分)。

试题详情

33、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2分)。

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现有党员6800多万,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和自身矛盾斗争的考验,证实了她的实力,多次主动纠正了自身存在的严重的错误和失误,最终确立了她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目前中国共产党建党已经85年,执政已57年。某校九年级三班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展开主题学习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的历史信息?(2分)

(2)要论证“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革命战争和自身矛盾斗争的考验”这一观点,你将运用哪些典型的历史事件?(6分)

(3)在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的两次重大探索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⑷请谈谈,通过参加本次主题学习活动,你感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