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 △ 2SO2+O2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命题的基本意图在于以化学平衡这一重要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来考查学生将具体事物抽象为一般规律的统摄思维的能力。而且由于规律是要求以数字来表示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试题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知识依托: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错解分析:本题切入容易――(1)问较易,深入难――(2)问较难、(3)问最难。试题很抽象,不能推断出第(2)问,也就不能推断出第(3)问。 解题思路:解决本题有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都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方法1(归纳思维):本题对化学平衡的考查由具体到抽象。这与中学现行通用教材介绍化学平衡的主导思想相一致。问题在于考生对化学平衡理解的程度。 本题设置了3个小问题,思维力度逐步提高。 第(1)问最容易,它可作为解答全题的基础。对于一个建立了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来说,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向反应速度将与逆向反应速度相等,这样就建立了化学平衡。此时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 对于平衡体系:2SO2+O2 2SO3来说,无论是从2 mol SO2和1 mol O2的混合物开始反应,还是从2 mol SO3开始反应,都将达到完全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按照上述分析,第(1)问的答案,显然是c=2。 第(2)问则有所不同,其反应的初始态既不是2 mol SO2和1 mol O2,也不是2 mol SO3,而是包含了SO2、O2、SO3三种气体物质,且已指定SO2为0.5 mol。 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如果能够把加入的各初始物质的物质的量转换为等价于a=2、b=1、c=0时,就一定会使反应达到与题设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就实现了题目所提出的要求。 现在题目设定a=0.5,那么对于b,符合逻辑的推断当然应该是 b= =0.25 接着,要判断c的值,与a=2、b=1、c=0的初始状态相比较。a、b的差值分别是 Δa=2-0.5=1.5 Δb=1-0.25=0.75 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可知 Δc=1.5 由于题设的初始状态时c=0,此处Δc为零与1.5之差,也即在(2)中c=1.5(前已指出a=0.5,b=0.25)。 为回答第(3)问,需将(1)、(2)两问中的具体解“升华”为一般解,即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普遍规律。 从a=0、b=0、c=2和a=0.5、b=0.25、c=1.5两组关系中,不难发现下列两式可以成立: a+c=2 2b+c=2 这是一组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式。它们相当于2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建立起的化学平衡或由2 mol SO3反应建立起的化学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当然,这两个式子也可以写成其他形式。
方法2(演绎推理):还可以提出另外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计算使3个问题都得到解答。 设反应在题设条件(2
mol SO2与1 mol O2为起始反应物)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 2SO2+O2 2SO3 起始时
2 1 0 平衡时 2-x 1-0.5x x 设SO2、O2和SO3为起始反应物,其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和c mol,达化学平衡时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 2SO2+O2====2SO3 起始时 a b
c 平衡时 a-y b-0.5y y+c 由于上述两个化学平衡是等价的,下列关系应当成立,并构成了一个方程组: 2-x=a-y
1-0.5x=b-0.5y x=y+c 从上式可以得到 a+c=2 2b+c=2 这就是第(3)问的解。 若a=0,b=0,代入上式,得:c=2 这就是第(1)问的解。 若a=0.5,代入上式,得: b=0.25,c=1.5 这就是第(2)问的解。 答案:(1)2
(2)0.25 1.5 (3)a+c=2 2b+c=2 ●锦囊妙计 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恒温恒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如在t℃的V L恒温恒容甲、乙两容器中,甲中投入2 mol SO2和1 mol O2,乙中投入2mol SO3,平衡时两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相等。 若某平衡反应为: mA(g)+nB(g) pC(g)+qD(g) 且m+n=p+q,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这时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若投料物质不一样时,可依反应方程式转化后再作比较。如温度t℃、体积为V L的甲、乙两恒温恒容容器中,甲中充入1 mol的I2蒸气和1 mol的H2,乙中充入3 mol的I2蒸气和3 mol的H2,那么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HI的体积分数相同。
2.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若投料物质不相同时,可依反应方程式完全转化后作比较。如3 L带活塞的甲、乙两容器,保持 t℃和1标准大气压,甲中投入2
mol N2和5 mol H2,乙中投入4 mol N2和10 mol H2,建立平衡时,两容器中NH3体积分数相等。 ●歼灭难点训练 1.(★★★)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A和1.0
mol B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xC(g) 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 (C)。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改为充入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为起始物质,反应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 (C),则x可能为( ) A.1 B.2 C.3 D.4 3.(★★★★)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g)+Br2(g) 2HBr(g) 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见下表的“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起始状态(mol) 平衡时HBr(g) 物质的量(mol) H2 Br2 HBr 已知 1 2 0 a (1) 2 4 0 (2) 1 0.5 a (3) m n(n≥2m) 4.(★★★★★)在一定温度下,把2.0体积N2和6.0体积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20―2所示。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
图20―2 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0体积。试回答: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a∶b=1∶3)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那么:
①若a=1.0,c=2.0,则b=___________。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__方向进行(填“正”或“逆)。 ②若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山东省2009年高二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1 试题详情
2009江苏各地模拟《生活与哲学》试题汇编 32. 淮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考试 3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生。在2008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和政府重申了民生问题,明确表示:2009年将“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据会议部署,2009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就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并且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廉租住房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2)从哲学道理上说明,为什么“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投入,都要注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2分)
②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加大改善民生。(2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所以,国家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加大对“民生”的改善力度。(2分) 37.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某校高三(1)班学生十分关心当前的就业问题,他们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了解到当前就业的如下信息。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信息二:受到世界经济降温,企业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餐饮服务等多个行业出现利润下滑,许多企业纷纷降薪裁员,将此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表声明,言称决不裁员、不减薪。 (2)你怎样认识上述企业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企业选择的不同受到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2分)②人们的立场、需要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述企业在降薪裁员问题上不同表现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只有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 31.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35.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1)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述你对我国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 (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小赵“广泛 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体现了这一点。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成为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③人生价值包括贡献与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小赵能成为―名优秀村官,表明他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想人民所想体现了这一点。
(答出上述3点就给6分。若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角度问答可酌情给分,但该问得分不能超过6分。) 37.在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时,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3亿网民中,35.6%的是青少年。该中学对学生上网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得到如下信息。 内容 浏览新闻信息 查询、收集资料 聊天、玩游戏 浏览不良信息 其他 比例 28% 29% 32% 8% 3% (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简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分)网络文化在促进青少 年成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分)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把握主流。(1 分)从总体上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1分)
(若用两点论重点论等原理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0.通州市2009届高三第六次调研测试 35.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在4月1日至3日在伦敦召开的G20国金融峰会。 在这次会议上达成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各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1.1万亿美 元,以增强该组织干预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中国政府也将为此注入400亿美元。 对此,国内有的网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惹的祸, 中国犯不着为美国“救市”。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评价少数网民的上述观点。 (2)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现在还没有见底)对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提出了哪些警示?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分)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构成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需要各国联合应对,G20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巨资,其目的是增强该组织在全球的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少数网民“独善其身”的想法是错误的。(3分) 37.最近,被网民称为“娃娃村官”、“中国乡村奥巴马”的白一彤引起了同龄青 年人的热议。 1月14日,19岁的安康学院二年级女学生白一彤高票当选清涧县高杰镇高杰村村委会主任,此事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白一彤在选举现场先是表演了古筝演奏,然后发表题为《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的竞选演讲。“假如大家选择了我,我将以一名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带领村民,着力打造黄河岸边第一村……”
白一彤表示在几年内带领父老乡亲做好10件大事,包括建一个综合服务大楼、一所新型合作医疗所、修建一条环山公路、打深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发展红枣加工业,建设红枣加工厂,解决枣农秋季多雨形成烂枣受损的问题。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户收入。办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建设新型农村现代化的教育基地。春节前每户发放1000斤煤,让父老乡亲度过2008年寒冷的冬天。选举后,村民白应琦直言不讳说:“前几任村主任挺让我们寒心。选白一彤是因为:她年轻,是大学生,没有自私的概念,她的家庭背景好,我们对她信任。” 白一彤当选后,组织了村里的农民运动会,开始了环山公路的修建、村道上添置了果皮箱,路灯也亮了起来。这些都得益于其家族的资助以及政府、社会各界的赞助。 现在请你探究: (1)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这一事例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哪些启示?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转变就业观念。(2分)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分)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就客观条件而言,主要是利用好自己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就主观条件而言,需要有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2分)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特别是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分) 29.徐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35.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强烈冲击,也对人们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在经济发展的特殊困难时期,文化对于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文”化人。文化能够成为抚慰精神的“心灵鸡汤”、提振信心的“威风锣鼓”、破浪前行的“灯塔火炬”;以“文”化事,文化能够为促进合作交流搭建“金桥”,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支撑”,为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提供“土壤”。 (1)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的独特作用。 (2)有人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就是发展。请评析这一观点。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矛盾双方的转化能够带来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事物性质的变化并非都是发展,(2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分)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高三下学期物理模拟测试十二 物理试题2009.4.18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试题详情
化学备案学案 31种解题方法让我考试无忧(19) 平衡结果求取值
通常是由起始数据求平衡结果,反其道则难度增加,若由平衡结果求取值范围,则更难。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若273 K下,某容器容积为10.0 L,容器内存在如下平衡:
2NO2+4SO2 4SO3+N2 各物质起始量分别是:NO2:2.0 mol、SO2:a mol、SO3:4.0 mol、N2:1.2 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8.0 mol。只要a的取值合理,按上列数值投料平衡就不会发生移动,此时a为
。 ●案例探究 [例题]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如图19―1)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19―1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 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 。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平衡结果求取值.files/image008.jpg)
图19―1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___________。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 命题意图:化学平衡移动考题,以前是求x的某一个具体数值,本题是求x的一个范围,这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勒夏特列原理。 错解分析:通常平衡计算题是已知起始量求平衡结果,本题反其道而行之,已知平衡结果,求起始量的取值范围,增大了试题难度,结果:(1)不少学生不会解。(2)问答错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左右两容器内温度相同这一客观条件。 解题思路: (1)由于左侧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左侧气体总物质的量总是:4.0 mol+4.0 mol+4.0
mol=12.0 mol。当x=4.5时,反应起始时右侧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5 mol+4.5 mol+2.0 mol=13.0 mol。要使隔板位于反应器中间,右侧反应最终结果必须是:气体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与左侧相等,即12.0 mol;这样,右侧反应必须向气体物质的量缩小的方向,即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移动(评注:原题中说成:“右侧反应起始时向××方向进行”是不确切的,因为只要可逆反应一开始,就会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
下面求x的最大取值。 方法①(列方程法):设达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消耗 a mol,则:
D(g) + 2E(g) 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n平 (6.5-a) mol (x-2a)mol (2.0+2a)mol (6.5-a)mol+(x-2a)mol+(2.0+2a)mol=12.0 mol
那么, (6.5-a)mol>0 mol (x-2a)mol>0 mol 解得:x<7.0 方法②(极限思维):由于起始时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则它的极限结果是nD=0或nE=0,二者具其一或其二,这时x可取最大值。 D(g) + 2E(g) 2F(g) n始 6.5
mol x
mol 2.0
mol 极限① 0
mol (x-13)mol 15 mol 极限② (6.5-x/2)
mol 0
mol (2.0+x)mol 由极限①得:(x-13)mol+15
mol=12.0 mol,解得:x=10,此时:nE=(x-13)
mol=-3 mol,显然不合题意,应舍去。 由极限②得:(6.5-x/2)mol+(2.0+x)mol=12.0
mol,解得:x=7.0
mol,可见,x的最大极限为7.0,即x<7.0,因为当x=7.0时,nE=0 mol,显然不合题意。 (2)只要注意题设:“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显然,当x=4.5和5.0时,右侧反应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整个反应器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左侧反应来说,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建立的平衡,A的物质的量是不相等的。 答案:(1)正反应 7.0 (2)不相等 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物质的量不相同 ●锦囊妙计 由平衡结果求取值有两种方法: 1.列方程法:根据反应移动的方向,设出某反应物消耗的量,然后列式求解。 2.极限思维:有口诀如下: 始转平、平转始,欲求范围找极值。 极限思维是解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歼灭难点训练 1.(★★★)题设同例题,求右侧平衡不移动时x的取值。 2.(★★★★)题设同例题,求右侧平衡起始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x的取值范围。 3.(★★★★)若nD=3.0 mol,不论平衡如何移动,其他条件同例题,求x的取值范围。 4.(★★★★★)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
A+4B 2C+D(正反应放热) 此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为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d mol。 (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的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2到2d之间变化,则a的取值范围
(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之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容积 试题详情
化学备考学案 31种解题方法让你考试无忧(18) 溶液的蒸干与浓缩 将溶液蒸干,不一定能得到溶液中的溶质。究竟得到什么,要受水解平衡等条件的限制。 ●难点磁场 请试做以下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1.加热蒸干Al2(SO4)3(aq),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写化学式)。 2.加热蒸干NaHCO3(aq),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写化学式)。 ●案例探究 [例题]把AlCl3(aq)蒸干灼热,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干条件下水解平衡移动的认识。 知识依托: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及HCl的挥发性。 错解分析:忽视了AlCl3的水解,认为得到AlCl3;忽视了题干中的“灼烧”二字,认为得到Al(OH)3。文字表述能力差,也是失分的一个主要因素。
解题思路:先写出AlCl3的水解方程式。再根据水解反应吸热判定受热条件下AlCl3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并判定H2O、HCl谁更易逸入空气。最后根据弱碱不稳定,可知灼烧产物是Al2O3。 答案:AlCl3(aq)中存在下列水解平衡: AlCl3+3H2O Al(OH)3+3HCl 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受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蒸干过程中,HCl比H2O更易逸出,HCl的逸出,使得AlCl3的水解加剧,生成Al(OH)3沉淀;同时,也有部分Al(OH)3发生了分解反应。灼烧所得固体时,Al(OH)3全部分解: Al(OH)3 Al2O3+3H2O↑ 最后所得固体为Al2O3。 评注:只是蒸干AlCl3(aq),将得到Al(OH)3和Al2O3的混合物;蒸干并灼烧时只得到Al2O3固体。 ●锦囊妙计 水解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不同溶液的蒸干,具有一定规律。 1.强碱强酸盐不水解,加热蒸发其水溶液得其固体。 2.弱碱与易挥发性酸形成的盐,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加热蒸发其水溶液有碱生成;若碱难溶解,则生成沉淀;若碱易挥发,则逸出气体。 3.弱碱与难挥发性酸生成的盐,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若碱不挥发,则加热蒸发其水溶液得其盐的晶体。 4.多元弱酸的正盐,不论弱酸是不是易挥发,蒸干其水溶液,都得到原来的溶质,只要阳离子水解,产物不易挥发。 5.易挥发性弱酸的酸式盐,加热蒸干得其正盐,只要阳离子水解产物不挥发。 6.易被氧化的盐,加热蒸干过程中,盐被O2氧化。 ●歼灭难点训练 1.(★★★)把FeCl3(aq)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 2.(★★★)把Na2SO3(aq)蒸干,最后所得固体是( ) A.亚硫酸钠 B.硫酸钠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3.(★★★★)把含有HCl和H2SO4各18 mmol的混合酸
100 mL,加热浓缩至1 mL,最后剩余液体是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4.(★★★★★)二战期间,丹麦科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军占领的祖国时,为了表明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就把自己获得的金质诺贝尔奖章放在盛有王水的玻璃瓶中留了下来: Au+HNO3+3HCl===AuCl3+NO↑+2H2O 玻尔走后,纳粹分子窜进他的实验室,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纳粹眼皮底下,纳粹分子却一无所知,多么高明的隐藏奖章的方法啊!德军战败后,玻尔回到自己的实验室,他从溶液中提取出金,重新铸成了诺贝尔奖章,新奖章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则下面所列方法中,你认为不能从溶有黄金的王水中提取出金的是________。 A.用铁置换 B.电解其水溶液 C.先蒸发水分后灼烧固体 D.渗析或过滤 试题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