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金色花开八下答案

金色花开八下答案答案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

五年中考全练 实战演习 勇夺第一 ►答案P130 

(2015浙江台州,5—9)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题。

(30分)

                老人与海(节选)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黄源深 译

    ①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 因为,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 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 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②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 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 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 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③ 老人看着莖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 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④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 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 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 译,用于称呼灰鲭鲨) ,他想。叫你妈倒霉。

   ⑤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 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 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 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 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呑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 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⑥ 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 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 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⑦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 我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 ,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⑧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⑨ 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⑩ 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⑪“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竟宰了这条鱼,他想。

               海明威创作漫谈

    海明威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常常与写作 爱好者谈创作。下面是他与年轻朋友的部分谈话内容。

    问:你说好的创作与坏的创作有区别,是什么意思?

    海明威:好的创作是真正的创作。如果某人创造一篇故事,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而且写得有意 思,那么,他创造的东西会是真实的。《老人与海》讲的 就是我的朋友老渔民富恩特斯的故事。如果作者不知 道人们怎么思想、怎么行动,他运气好也许会解救他于 一时,或者他可以幻想Q但如果老是写他不了解的东 西,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了几次假话之后无 法再诚实地写作了。

    问:同样是真实,创作同报道有什么区别呢?

海明威:报道的东西虽然及时,但叙述没有味道过 时了,就忘记了,创作不是描述,还要想象,真实到什么 程度,要看你的创作能力。

    问:你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 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 正的鲨鱼,如果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弁 Ị真4兮亨物。是什么意思?

海明威: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座冰山,八分之一露 出水面,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

    问:有人说你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请问有 何秘诀?

    海明威:有时我饿着写,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有时我 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踮着他;有时我在寒冬故意只 穿一件单衣,我边写边冻得瑟瑟发抖。这些非常不愉快 的感觉使我不得不尽量少写些多余的话!

    问:作家应该怎么训练自己?

海明威:你看今天发生的事。如果我们见了一条 鱼,你要看准了,看每个人是如何反应的。你如果在鱼跳的时候兴奋起来,你就回想一下,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是钓丝从水面上升起来,是它像琴弦似的绷紧,水开始滴下来,还是它跳的时候猛撞泼水的动作。回忆一下声响,说了些什么话。找到产生感情的东西,找到使你激动的行动。然后写下来,要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能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

   海明威:然后你换一换,钻到别人的脑袋里去。如果我冲着你大叫,你就尽量揣摩我在想什么,你的感觉 是什么,如果卡格斯骂胡安,你就想一下他们双方的情 况。不要光想谁是对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事情总有该 如此和不该如此两个方面。作为一个人,你知道谁是谁非。你得下一个判断,付之实行。作为一个作家,你不应当不判断。你应当明白这一点。

   海明威:现在听着。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全。别想你自己要说什么。多数人从来不听人家说话他们 也不观察。你进了一间屋子,出来的时候应当明了你在 屋子里见到的一切东西,而且不能满足于这二点。如果那间屋子使你产生某种感觉,你应当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产生这种感觉。你试一试,锻炼锻炼。你到城里去,站在戏院门口,从计程车或者从汽车里出来的人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练习的方法有一千种。不过,你老得想着别人。

1. ( ★★ ☆) 海明威说,《老人与海》描写了“真正的鲨鱼”,它与小说中的“老人”“大海”等“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阅读《老人与海》(节选) ,完成下列题目。

(8分)

(1) 选文从游速很快、 、 性情贪婪等方面写出这条

灰鲭鲨是“真正的鲨鱼”。 (4分)

(2) 选文中的“鲨鱼”代表了什么?文中关于鲨鱼的描写对刻画老人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 (★★★) 海明威的作品语言富有特色。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1) 下面是《老人与海》(节选) 第①段前两句的不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理由。(4分)

译文1: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 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 一英里深的海里。

译文2: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 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 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答:

(2) 《老人与海》(节选) 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其表达效果也不同。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①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

② 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3. (★★★) 从《老人与海》(节选) 第⑧段“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老人怎样的心情?并以此为例,谈谈你对《海明威创作漫画》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

4. ( ★ ★ ★) 《老人与海》的结尾,老人拖着一副巨芒的鱼骨架回来,他觉得自己被打垮了。你认为老人是否被打垮了?请联系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进行阐述。 (6分)

答:

5 .(★★☆) 下列对以上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老人与海》(节选) 叙述了这样的故事:在老人捕到 大鱼后,大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 鱼进行搏斗,并杀死了它。

   B. 《老人与海》是自传体小说,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述述故事,以期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C. 海明威主张创作既要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又要有合理的想象。《老人与海》(节选) 体现了这一创作主张。

   D. 海明威认为,写作训练中,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听别人说话时既要听全别人的话,也要想自己要说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走进土族文化

  ①土族是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一员,目前人口有二十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民和等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土族文化。

  ②土族服饰在色彩、式样、构图等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色彩最为明显。漫步于土乡,你会看到当地的土族青壮年妇女大多身着小领斜襟的长衫,两袖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象征五谷,绿色象征春天与草原,蓝色象征天空)彩布做成,有的还加上黑与白,表示阴阳,就成为七色,彩虹故乡之说就源于此;长衫上面套有黑色或紫色的坎肩,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的两头有各种刺绣盘线图案;下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色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有黑色或蓝色的“帖弯”(指裤筒),足穿绣花布鞋。

  ③土族歌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具观赏性、参与性。由此,欣赏土族歌舞便成了游客游览互助土乡的主要内容之一。土族歌舞中,数“安昭”“轮子秋”最具特色。

  ④“安昭”是土族人民在庆贺节日、举行婚礼以及迎接宾客等喜庆日子里所跳的一种舞蹈,是融歌、舞为一体的民间集体舞蹈形式。跳“安昭”舞一般是在土族自家院落、打麦场或是较开阔的广场进行,跳舞者男女不限(一般女性居多)、人数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跳舞者一律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围绕庭院中的花园或是广场中树立起的“轮子秋”载歌载舞。起舞时,男在前,女在后,围成大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杜日勒”(领唱者)做领舞,领舞者唱前半句,众人紧跟其后边舞边和唱出后半句。唱词依据活动的内容而定。

  ⑤“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展示自己能歌善舞、乐观豁达的民族特性,而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逐渐创造出的一种用以强身健体、丰富劳动业余生活的惊险而刺激的大型娱乐性活动。表演“轮子秋”时,十几个青年男女,单手抓住钢管上端大铁盘上的绳索,在快速的旋转中,整个身体如飞翔的燕子,还不时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然土族儿女也少不了用七彩布绸对用于“轮子秋”表演的器材进行艳丽的装饰,再次印证了这里不愧是“彩虹的故乡”。

  ⑥青海是“花儿”的故乡。生活在青海的每个民族都爱唱“花儿”,而且在演唱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汉语,土族也不例外。“花儿”所反映内容很广,但绝大多数唱的是青年男女间纯洁而浪漫的爱情,所以很受青年人的喜欢,(A)在土乡,集中展示“花儿”魅力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此时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适宜的气候,明媚的阳光,金黄的油菜花,欢乐的人群,一切透着高原特有的勃勃生机,使人不由得放开歌喉一展心中喜悦的心情。(B)在土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就有著名的互助“五峰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等。届时,人们扶老携幼,穿上节日的服饰,撑起美丽的花伞,带上一颗欢跳的心,从四面八方相聚到这风光灵秀、寺庙林立的山野,用“花儿”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赞誉,表达着对未来日子的憧憬。(C)此时,人人是歌手,你方唱罢我来唱,我唱一句你来答。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穿透心灵,震撼山川,悠悠的“花儿”曲、甜甜的欢笑声,和着山间的鸟语花香,点缀着土族阿姑的七彩服,汇成了土族等各民族狂欢的海洋。(D)

  ⑦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族文化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发展至今,土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土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1.请按照要求,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第①段与②~⑥段之间,在行文结构上构成了________关系;第②段主要介绍土族服饰,③~⑤段主要介绍________;第⑥段在介绍土“花儿”时,既有简要准确的说明,又有________。

2.②⑤两段中出现了“彩虹故乡”一语,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使用这个词语的原因。(限在2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这也许就是‘花儿’在民间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一句,应放在文段⑥A、B、C、D的哪一处最为恰当?(直接写出序号即可)

答:________处。

4.古老的土族文化“发展至今,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适当的话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原为《走进土乡》,现将其改为《走进土族文化》,结合对全文内容要旨的理解,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恰当?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后,你基本了解了土族文化鲜明的特点,请为青海旅行社代拟一则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土乡。(30个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的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连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塑丰富多姿,美不胜收。

1.第①段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凡尔赛的艺术价值。

2.第②段是交代凡尔赛宫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间,然后说明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以知道凡尔赛宫共分两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

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各举例分析其作用。

4.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5.在建筑、陈设、装潢等方面,两座宫殿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凡尔赛宫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已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回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富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磅礴,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县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恰。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建筑、陈设、装演等方面,两座宫殿建筑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走进土族文化

  ①土族是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一员,目前人口有20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民和等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土族文化。

  ②土族服饰在色彩、式样、构图等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色彩最为明显。漫步于土乡,你会看到当地的土族青壮年妇女大多身着小领斜襟的长衫,两袖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象征五谷,绿色象征春天与草原,蓝色象征天空)彩布做成,有的还加上黑与白,表示阴阳,就成为七色,彩虹故乡之说源于此;长衫上面套有黑色或紫红色的坎肩,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的两头有各种刺绣盘线图案;下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色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有黑色或蓝色的“帖弯”(指裤筒),足穿绣花布鞋。

  ③土族歌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具观察性、参与性。由此,欣赏土族歌舞便成了游客游览互助土乡的主要内容之一。土族歌舞中,数“安昭”“轮子秋”最具特色。

  ④“安昭”是土族人民在庆贺节日、举行婚礼以及迎接宾客等喜庆日子里所跳的一种舞蹈,是融歌、舞为一体的民间集体舞蹈形式。跳“安昭”舞一般是在土族自家院落、打麦场或是较开阔的广场进行,跳舞者男女不限(一般女性居多)、人数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跳舞者一律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围绕庭院中的花园或是广场中树立起的“轮子秋”载歌载舞。起舞时,男在前,女在后,围成大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杜日勒”(领唱者)做领舞,领舞者唱前半句,众人紧跟其后边舞边和唱出后半句。唱词依据活动内容而定。

  ⑤“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展示自己能歌善舞、乐观豁达的民族持性,而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逐渐创造出的一种用以强身健体、丰富劳动业余生活的惊险而刺激的大型娱乐性活动。表演“轮子秋”时,十几个男女后生,单手抓住钢管上端大铁盘上的绳索,在快速的旋转中,整个身体如凌空飞翔的燕子,还不时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然土族儿女也少不了用七彩布绸对用于“轮子秋”表演的器材进行艳丽的装饰,再次印证了这里不愧是“彩虹的故乡”。

  ⑥青海是“花儿”的故乡。生活在青海的每个民族都爱唱“花儿”,而且在演唱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汉语,土族也不例外。“花儿”所反映内容很广,但绝大多数唱的是青年男女间纯洁而浪漫的爱情,所以很受青年人的喜欢,A在土乡,集中展示“花儿”魅力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此时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适宜的气候,明媚的阳光,金黄的油菜花,欢乐的人群,一切透着高原特有的勃勃生机,使人不由得想放开歌喉一展心中喜悦的心情。B在土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就有著名的互助“五峰寺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等。届时,大家扶老携幼,穿上节日的服装,撑起美丽的花伞,带上一颗欢跳的心,从四面八方相聚到这风光灵秀、寺庙林立的山野,用“花儿”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赞誉,表达着对未来日子的懂憬。C此时,人人是歌手,你方唱罢我来唱,我唱一句你来答。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穿透心灵,震憾山川,悠悠的“花儿”曲、甜甜的欢笑声,和着山间的鸟语花香,点缀着土族阿姑的七彩服,汇成了土族等各民族狂欢的海洋。D

  ⑦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族文化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发展至今,土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土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1)请按照要求,在横线处填写相关词语。

文章第①段与②~⑥段之间,在行文结构上构成了________关系;第②段主要介绍土族服饰,③~⑤段主要介绍________;第⑥段在介绍土乡“花儿”时,既有简要准确的说明,又有________。

(2)②、⑤两段中都出现了“彩虹故乡”一词,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使用这个词语的原因。(限在20字以内)

(3)“我想这也许就是‘花儿’在民间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一句,应放在第⑥段A、B、C、D的哪一处最为恰当?(直接写出序号即可)

(4)古老的土族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适当的话,直接回答。

(5)本文的题目原为《走进土乡》,现将其改为《走进土族文化》,结合对全文内容要旨的理解,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恰当?请简要陈述理由。

(6)阅读全文后,你基本了解了土族文化鲜明的特点,请为青海旅行社代拟一则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土乡。(30个字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

前几天看了几幅图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幅画是一片鲜艳的红,上沿呈现锯齿状,不知何物。

第二幅画上立着一只双目圆睁的大公鸡,金黄色的嘴,绿色的翅膀扑闪着,那片红原来是它得冠。

第三幅画原来这只公鸡站在一堆木头上,两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紧紧叮着它,做跃跃欲试状。

第四幅画显示这是一个农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五只羊、三只鸭,一只小白狗在追着鸭子满院子跑,院子的小主人即那两个小男孩,一心一意要逮住那只鸡。

第五幅画:镜头拉远,原来上述这些都是玩具做的,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小女孩在认真地摆弄着它们。

第六幅画:一个老人,花白的头发,在看电视。仔细看,上面所有的画面竟然是电视里的一个镜头。

第七幅画:画面显示这里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一辆电车缓缓驶过,老人与电视居然是电车上贴的广告画。原来如此。

别急,事情不会就这么结束。

第八幅画:沙漠边上的小镇,邮差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女士。那座繁华的都市,原来是信封右上角邮票上的图案。

看完全程,忽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原来你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已是整个世界,没想到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当你一旦超越了某种境界再来看某些事情,心里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世界是这样,颇为自得。而实际上,也许与事物的本质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想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一种大处的壮阔与雄伟,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这境界却永远没有尽头,一山更比一山高。我想说的是,要进入某种境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倒不如从小处着手,从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着手,认真地负责地做好它,并从中体味到快乐与精彩。就像那只大公鸡一样,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能看到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张邮票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依然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它依然值得尊敬,不是吗?我们成不了张朝阳,成不了比尔·盖茨,但我们可以活好自己。大处有壮阔,细节也很美呀。

我们决策不了这一星球的转动,但我们能决策多种些花,当时间悄悄地转到了它开的季节,它便呈现自己的生命与灿烂,敢与日月争晚刹那光华。再退一步说,我们如果连种什么花也不能决策,那我们不让自己成为一朵散发着幽香的花吧,无论被决策在哪里开放,都不改那份美丽与优雅。

小处的优美与大处的壮阔,随缘吧。

 

(1)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主要想表达一个什么观点?

(2)

文章开头描绘了八幅图画,请你在探究这八幅图画之间的关系后,发挥你的想象描绘出第九幅图画的内容。(30字左右)

(3)

从全文来看,文章花了不少笔墨描写看到的几幅图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读了本文,你一定对人生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同意文中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谈谈你对人生境界的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12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题。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

  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

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4、第八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河南省郑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瓷器制造方面,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二百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明清时期,总数超过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摘自[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二 明政府在隆庆二年(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恢复广州、宁波二市舶司,算是正式开放了海禁……17世纪中期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和清王朝的继之而起便戛然而止了……清朝海禁从入关之初就开始了,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迁海,从是年起到康熙初年,在北起直隶、山东,南到广东的沿海各省实行了坚壁清野、制造无人区的迁海措施,将沿海一带的居民一律内迁数十里……

——摘自[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材料三 据统计,从19141922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投资的纱厂布厂多达54家,所开工的纺锭多达150万枚。而1912年以前总共才有十余家,拥有纺锭不足40万枚。有些老厂此时也起死回生,如江阴利用纱厂,战前因濒临倒闭而长期出租,1915年由原股东收回自办,6年之中以72万两的资本获利300多万元。

——摘自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材料四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特点。

(2)明朝中后期以制瓷业为代表的民营手工业发展较快,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中国“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五十年代早期”和“七十年代中后期”各有不同的含义,请分别加以阐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训练必修四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两棵树

刘长春

  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纠缠的树!

  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他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阴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蒋介石幽禁“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是活着的历史的一个见证!

  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中国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蒋介石从西安飞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蒋介石,要求带兵抗日,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冰冰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惟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生前,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江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选自《大地笔记》,载《美文》2004年第8期,有删节)

(1)

从文中看,“两棵树”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2)

为什么文章要从晚会的舞蹈写起?

(3)

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二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

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

第五段的画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

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

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汩汩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苏教高二版 2009-2010学年 第5期 总第161期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别(节选)

梁实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便老远地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淳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素莫逆于心,临别自然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地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的人群里面,找到你要送别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作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人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Max Beerbohm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匮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桩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要挨饿的样子。

  我永远不能忘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一个严寒的冬夜,车站上并不热闹,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车厢里取暖,但是在长得没有止境的月台上却有黑压压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围着斗篷,有的戴着风帽,有的脚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的乱动,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来送一位太太的。车快开了,还不见她的踪影,原来在这一晚她还有几处饯行的宴会。在最后一分钟,她来了。送行的人们觉得是在接一个人,而不是在送一个人,一见她来到大家都表示喜欢,所有惜别之意都来不及表现了。她手上抱着一个孩子,吓得直哭,另一只手扯着一个孩子,连跑带拖,她的头发蓬松着,嘴里喷着热气像是冬天载重的骡子,她顾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两步地就跳上了车。这时候车已在蠕动。送行的人大部分都手里提着一点东西,无法交付,可巧我站在离车门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礼物都交给了我,“请您偏劳给送上去罢!”我好像是一个圣诞老人,抱着一堆礼物,一个箭步蹿上了车,来不及致词,把东西往她身上一扔,回头就走,从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打了几个转才立定脚跟。事后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说:

  那些送行的都是谁?你丢给我的那一堆东西,到底是谁送的?我在车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东西聚拢起来打成一个大包袱。朋友们的盛情算是给我添了一件行李。我愿意知道哪一件东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车的,你当然知道,盼速见告。

  计开:水果三筐,泰康罐头四个,果露两瓶,蜜饯四盒,饼干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点八盒,纸烟八听,信纸信封一匣,丝袜两双,香水一瓶,烟灰碟一套,小钟一具,衣料两块,酱菜四篓,绣花拖鞋一双,大面包四个,咖啡一听,小宝剑两把……

  这问题我无法答复,至今是个悬案。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在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赏析]在古人与今人送别的比较中,梁实秋阐述了自己对送别的认识,充满了睿智的光芒,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送别。

1.结合全文,谈谈送行为什么会成为“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笔下,古人的送别和现代人的送别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作者说“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作者称“我最赏识那种心情”,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结合你的体验或所知,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必修二训练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两棵树

刘长春

  ①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②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相缠的树!

  ③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它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荫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幽禁的张学良的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个时候活着的历史的一个见证!

  ④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了中国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⑤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蒋介石从西安飞往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蒋介石,要求带兵抗日,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冰冰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啊!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生前,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⑥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江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1)

从文中看,“两棵树”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文章要从晚会的舞蹈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日月辉映之下……”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②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

第③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

第⑤段的画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

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

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汩汩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宣武区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北京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题。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喝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

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

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

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

“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

①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倒数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山西省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一片苍茫

戴涛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2)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3)“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4)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5)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6)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7)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8)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9)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10)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11)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男童说,我饿。

  (12)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13)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14)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15)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16)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zxxk

  (17)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18)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19)白生沉默无语。

  (20)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21)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竞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22)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23)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

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

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

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

“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

对第(22)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

(4)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唐诗,永远的绝唱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穿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芋拔清波。声音稚嫩而甜美。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遇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国土一统,四海归心。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子一举成名。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害相思病了。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八仙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篇佳作留世。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天子呼来不上船,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罢走人。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意尽矣!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作诗,<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美人如诗,诗如美人,读之,春心不荡漾,魂魄也悠悠。今人张口大唐,闭口大唐,不读唐诗,如何能理解大唐?

  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历史上,与诗歌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有唐朝。开元盛世,出了诗仙、诗圣。天宝往后,国走下坡路,诗也走下坡路了。唐中叶诗人白居易虽然与李、杜比肩,却毕竟不能同年而语,国运使然,不得不然也。如果说中国是诗国,那么只有唐代才配享此誉。然而,唐诗已成绝唱。李白、杜甫、白居易,古风、格律、叙事诗,都了。最的是绝句,五言、七言四句,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圣不愧为诗圣,一首绝句,两副绝对,四幅让人拍案叫绝的图画。如果把诗比作山,唐诗就是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把诗比作树,唐诗就是参天大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如果把诗比作花,唐诗就是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虽然富可比唐,但雄风不在,于诗之上先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元朝短命,汉民压抑,哪里还挺得起唐人的那种腰杆?哪里还有心情吟风弄月?明清以降,八股文取士,人的诗性非但不能培育,反而备受压抑摧残。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谁还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呢?

  咦!大唐去矣,唐诗也就当然成了永远的绝唱了。

(1)

下列对“绝配”与“绝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唐朝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解胸中块垒,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最高的造诣。

B.

唐朝以诗取士,唐太宗带头写诗,诗人地位提升,写作范围扩大,诗歌创作也就蔚然成风。

C.

盛唐以降,雄风不再,唐诗就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盛唐时期的高度。

D.

元朝短命,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使得后来的诗歌再也无法取得唐朝那样的成就。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人对唐诗太熟悉了,他们有些人可能不了解盛唐、不会写诗,但都能顺口来一首唐诗。

B.

唐朝的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交际的名片。

C.

诗可以抒怀、可以言志,加上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唐朝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

D.

盛唐以降,雄风不在,百姓压抑,诗性备受摧残,诗成为罹祸之首,唐诗就成了永远的绝唱。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统治者带头写诗,使诗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无形之中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B.

唐代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诗歌,但是诗人不会因诗歌而罢官,因此唐朝诗人只要内心不得志,愤世嫉俗,就写诗歌诉苦言志,却不会害怕有人兴师问罪。

C.

国力的强盛、思想的解放、灵魂的自由、写作范围的扩大,使唐诗步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黄金时代。

D.

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写诗成为求取功名的途径,写诗蔚然成风,使唐代诗歌的成就空前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5月查漏补缺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题。

风景谈

茅盾

  ①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哄哄地作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送入耳鼓,丁当,丁当,……最后,当驼队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你心里会涌上这样的感想: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

  ②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幅画面,就在黄土高原!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他们姗姗而下。在蓝天,黑山,银色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人,他们那粗气的短歌,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扑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歌声缭绕不散。

  ③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热气,河水汤汤,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冲走。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来,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拉提琴的,这是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在山坡下,他们被另一群所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这样一个背山面水的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④如果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爿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几尺断碑,一截旧阶石,又是难得的几案;大小石块作成的凳子,也是奢侈品——这里有一个茶社。桃林前面,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在泥地上,石家具上,落下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在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阴作为户外的休息地,添上了茶社,便有了这个风景。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爿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看成风景,或者会贻笑大方。

  ⑤那么,现在请你作一次桃园的茶客罢。你看,那边有几位,围着一个石桌子,随身带来几本书;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温雅地坐着;还有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这就够了,不用再多看。在只想找一点什么来消磨时间的人看来,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也没有什么可以供赏玩。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只为消除工作后的疲劳随便谈谈天的人,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阴看得很可爱,这桃林就很出名了。

  ⑥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自然界的景色。

  ⑦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这让我忽然想起了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东方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我看得呆了。

  ⑧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有人评论说,这篇文章所描写的“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请你以第②⑦两段中的任一幅画面为例,对本文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的桃林茶社风景“简陋”,作者为什么却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请结合第④⑤两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风景”除指自然风景外,还有什么含义?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中“风景”含义的理解。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三)(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7分)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
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 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小题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3分)
【小题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小题4】第八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4分)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2012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三)(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 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 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 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小题1】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3分)
【小题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小题4】第八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