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试题搜索列表 >三年级下册小册答案.

三年级下册小册答案.答案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贸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美国总统胡佛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了资本盲目、无限制的生产,导致“生产过剩”,导致生产破坏和人为的浪费,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了《工业复兴法》.根据这个法案,各工业企业制定的公平经营规章,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即加强了国家对生产的计划性。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参
材料三:二战后,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材料二、材料三中美国、法国实行“对生产的计划性”有何特征?
(2)材料四中邓小平论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控的手段,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始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联系上述材料,你认为戴高乐总统所说的“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锦华实验校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材料五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一: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这一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问题五:材料一到材料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问题六:材料五中的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人教版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材料三 人民网北京3月1 0日电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提出,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其核心是什么主义?它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
(2)材料二中江泽民提到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中的后两次变化分别指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明年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答案请写在答题卡设定的方格内,一字一格,超过宇数或写在格子外均不给分.)
(4)请列举两位为辛亥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湖湘伟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材料题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材料五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是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一: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的内容是出自哪次运动?这一运动是哪一政治派别领导的?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问题五:材料一到材料四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问题六:材料五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zz 来源: 题型:材料分析题

9.材料一:根据苏州市政府颁布的《苏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从2014年元旦起,如果在未来2天内持续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可能出现大气重污染的情况或已经出现大气重污染时,苏州将启动苏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二级预警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活动,一级预警时,建议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
    材料二:苏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时通过“苏州市环保局网站”及各地环保局网站了解空气质量相关信息,落实专人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护知识,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材料三:2013年12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面积灰霾。据《姑苏晚报》报道,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二,机动车尾气排放,三,北方冬季燃煤采暖造成的空气质量恶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哪种特殊保护?为什么法律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2)阅读材料三,根据7年级下册第14课相关知识回答:面对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人类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3)结合材料三,就提高和改善空气质量,我们每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你的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节选)

    我的家在北京市通州城的北运河边。

    一直到我9岁,我没有离开这块狭天窄地一步。北运河的水土和民间文化,哺育我的身心,陶冶我的性情。

    4岁那年,三伏天歇晌,我趁母亲睡熟,溜出屋,从篱笆根下扒个窟窿钻出小院,直奔村南池塘岸上的柳棵子地,天热得像下了火,鸟儿好像怕烤焦了翅膀,躲到了柳棵子深处,闭上眼睛

张着嘴儿,伸出舌头喘气。我想乘虚而入,捕捉一只黑头、白脖、红颏儿、花翅膀的山雀。可是,鸟儿睡觉有打更的,我刚钻进柳棵子地,打更的一声叫唤,惊醒睡觉的鸟儿,扑噜噜飞上了天。我捉不着天上飞的,又想抓水里凫的。一池碧水,片片青萍,一缕缕的绿藻缠绕在狗尾巴花的半腰上,鼓眼珠子的凤尾小鱼,在青萍绿藻间穿来穿去,钻上钻下。我当时还不会凫水,只敢下到水边。但是鱼儿比鸟儿还难捉,我瞪圆了眼睛盯住了一尾。刚要伸手去抓,小鱼一甩尾巴跑了,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惹得我恼火,更逗起我的兴致,昏了头,红了眼,向前猛跨一步,一脚踏空,镜子面似的碧水一口把我吞了进去。我吓得大喊大叫,喊一声喝一口水,后来就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却躺在柳荫下的一片白沙上,是一位姓刘的老叔把我从没顶之灾中救了出来,抱上岸提起双腿,空净了肚子里的黄汤绿水,死里逃生。

    10岁到通州城内念高小,级任戴鸿珍老师是通州女子师范的毕业生。

    第一堂作文课,戴老师命题。

    别的同学都已经动笔,我却不打开墨盒,也不展开作文本,只是坐在椅子上发呆。

    “刘绍棠,你怎么不作呀?”戴老师问我。

    我歪着头回答:“我自己给自己出题目”。

    “依你,写!”……

    我在课堂上构思,晚自习便写起来,题目叫《西海子游记》,连写了五册作文本。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通州城内西海子东岸,我常到这百亩碧水的柳荫堤上玩耍,也曾下水凫来凫去,惹得警察把我脱在岸上的衣服扔到树梢上,我对西海子的风光景色十分喜爱,因而下笔千言。

    我把这篇作文送交戴老师审阅,戴老师读后给我打了满分。

    当时,学校有一个佳作栏,类似墙报,由一位爱好文学的国文老师主编;每周将各班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评选,入选者重新誊写,画上题图尾花,张贴公布于大墙上。戴老师每次作文都要叮咛我:“刘绍棠,想个好题目,写得好一点,争取每周都有咱们班的佳作上墙。”

    呵,那时候自己的作文能上佳作栏,比今天获得这个那个大奖和溢美之词赞誉,更让人感到喜悦和激动。

    童年,说不完的故事……

    1.文章描写了童年生活的两件事,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脚踏空,①镜子面似的碧水一口把我②吞了进去。”结合文意具体说明①②两处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的作文《西海子游记》为什么能获得成功?(试从文中找答案)对作文的写作从中你悟出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年,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充满乐趣和冒险的。请拿起你的笔,参与到我们的“童年写真”中来。(仿例句写一个句子即可)

童年写真

    例:宁静的湖面上,荡漾着我童年划过的小船。

    皑皑的白雪中,堆积着我童年雕刻的雪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桂壮红皮书·高中同步系列·活题巧解巧练·高二历史(下)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到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4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时说:“围绕‘二五’计划的最重要的争论问题是提高农业增长率的前景,总理周恩来……和其他许多人的稳健的看法是:农业增长率能够提高一些,但这要求增加分配给农业国家的投资资金的份额,并增加分配给化肥工业和某些类型的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投资。这种体现在‘二五’计划提案中的看法,含蓄地否定了进一步改革农业生产单位的体制能够为更迅速的发展提供基础的论点。实际上,到1958年初,农业发展与愿望相反,在集体化以后越来越明显地慢下来了。例如,粮食产量在‘一五’计划的前三年每年增加4%以上,但在后两年,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变得普遍以后每年都低于3%。”

《剑桥中国史》第14卷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10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美国和苏俄在农业政策方面有何异同。

(3)材料三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前提下,要使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据以上材料,你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ls 来源: 题型:06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9年8月26日《人权宣言》由制宪议会通过,但是,路易十六拒绝批准。10月,巴黎群众手持武器向凡尔赛进军,冲进王宫。路易十六才无可奈何地批准了《人权宣言》。在1791年宪法通过时,《人权宣言》作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再次向全社会宣告了资产阶级的信念和追求。

  材料二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陈列着法国最珍贵的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这份文件,被史学家们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宣言诞生后,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迅速传遍欧洲大陆。

  材料三 2004年1月底,在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胡锦涛主席访问法国,与希拉克总统签署《中法联合声明》,揭开了中法关系新的一页。访法期间,胡锦涛主席发表演说,充分肯定了法兰西文明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影响和贡献。

请回答:

(1)简述《人权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依据宣言的思想内容和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分析法国大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永远也赢不了的赌博

    ①读初二的时候,我的顽皮捣蛋已经让所有的老师头痛和恐惧,我的班主任甚至对我拳脚相加,但这丝毫无损于我捣蛋水平的“蒸蒸日上”。初二下学期,班主任进修去了,来了位新老师接替他的职位。她叫林青,我自然不会叫她林老师,我心口合一地叫她小女子。她脸色苍白,身体瘦弱,这使我对她充满了轻蔑。

      ②小女子迎着我的目光,笑吟吟地说:“敢跟我打个赌吗?我保证你不会赢。”我来了兴趣,有我不会赢的赌?“好啊,赌什么?”小女子甩一甩满头乌黑浓密的长发说:“我赌我这头长发,如果你赢了,我把我的头发全部剃光。”天哪,还有比这更刺激的赌博吗?我脱口而出:“我的赌注是什么?”小女子还是笑吟吟地说:“你的赌注是,期末考试的时候,每门功课都及格。”天!小女子抓住了我的软肋,要知道,在这以前的考试中,我大都是以不及格收场的。

      ③小女子挑衅地望着我说:“不敢?”有我不敢的事?“赌就赌,你要是输了,你能保证把你的头发剃掉吗?”小女子坚决地说:“有这么多学生作证,我敢食言吗?不过,”小女子接着说,“你别指望抄袭同桌的考卷,期末考试时,你将是光棍一条,独自坐在一个座位上。你抄不到任何一个同学的答案。我敢保证,你打了一个你永远不会赢的赌,是的,你永远不会赢。”小女子的话刺激着我,我怎么就不会赢?我就是要赢!不就是考个及格吗?

      ④小女子的那堂课,我听了。听课的滋味真的难受啊!没有了花样百出的鬼脸,没了独出心裁的笑料,屁股要钉在凳子上,眼睛要盯在小女于那没有血色的薄嘴唇上,耳朵里全灌着天书般的玩意儿。我几乎想取消这场痛苦的赌博,但一想到小女子头发剃掉的模样,想到小女子言之凿凿的“你永远不会赢”,我的兴趣又高涨起来,半生不熟地咀嚼着那些对我来说太陌生的知识。熬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煎熬就显得轻松了许多,那个上午,我听了所有老师的课;而熬过了上午,对于下午的煎熬也就有了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终于,第一天熬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我和自己较着劲。

⑤眼巴巴的,期末考试开始倒计时,我好久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班级里制造麻烦了,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间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加班加点地温习着功课,我甚至还厚着脸皮,捧着那本皱巴巴的书,请教我的同桌怎么样推导勾股定理——我的目标很直接,我要及格,我要让那个让我难受的小女子难堪。     

⑥期末考试的“丧钟”终于敲响,我坐在座位上严阵以待——小女子说的没错,我真的是光棍一人赤膊上阵。三天的考试结束了,成绩也随即出来了,当小女子拿着成绩统计册走到讲台时,我早就胜券在握了——在这之前,我已经打听到,我所有功课都考过了及格分。本大人赢了,小女子输了。小女子,你就等着在大家面前出丑吧。

     ⑦显然,所有的同学都记得我和小女子之间的那场赌博,他们好奇而充满期待地等着看这最后的结局。当小女子笑吟吟地站在讲台上望着大家时,班里鸦雀无声。小女子笑吟吟地说:“我知道,同学们现在关心我和庞大同学(本人就是庞大)之间的赌博胜过关心自己期末考试的成绩。我还知道,大家都以为我输了这场赌博,担心我下不了台。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没有输,在这场赌博中,庞大注定是永远不会赢的。”大家面面相觑。我则高声叫道:“你耍赖,我所有的功课全及格了,我是自己做出来的。你不能耍赖,你必须兑现诺言。”

     ⑧小女子还是笑吟吟地望着我,她柔声说:“可是庞大,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没有头发啊。”没有头发?大家望着林老师那满头乌黑秀丽的长发,疑惑不解。“是的,我没有头发,虽然我曾经拥有一头美丽的秀发,但现在我没有——因为,我戴的是假发。”说罢,小女子的手伸向自己的头发,稍一用力,那瀑布似的黑发被摘了下来——没错,小女子的头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根头发。没了头发的她更显得消瘦苍白,弱不禁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都望着她。“其实,我原来的头发比这头假发还浓还密,还要漂亮。可一年前,我被确诊为肾小球坏死,大剂量的化疗夺走了我的头发,所以,”小女子指着手中的头发看着我,“说到底,它不是我的头发,所以,我说庞大同学永远不会赢。” 

⑨微风吹进教室,林老师手中的长发瑟瑟地抖动着,柔柔地飘拂着,像挠在我们心田中最为柔软的地方。我狂躁逆反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和感动着,刹那间,我明白了林老师和我打赌的真正用意,她在巧妙地引导着我走向正路。在灾难面前,我的老师表现得是那么俏皮、冷静、智慧和善良,她启动了一个少年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温顺,那感动和温顺是暴力永远启动不了的。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8.把第②段中女老师说的“敢跟我打个赌吗?我保证你不会赢”一句改成“我想与你打个赌,这个赌我会赢”,行不行?为什么?

9.文中“我”对女老师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15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很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16.3

  13.9

            59.6

            74.3

     24.0

     11.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无论如何

不该骂人

 其他

 初中(%) 

高中(%)

 9.6

 6.9

 5.8

  8.9 

 72.1

  63.4 

 12.5

 2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其他

 初中(%)

 高中(%)

    25.0

21.8

    16.0

15.8

  45.0

  53.5

   14.0

0.9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说明网络技术高

 其他

  初中(%)

  高中(%)

   54.8

   70.2

        31.7

    25

8.7

 1.9

  4.8

  2.9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其他

 初中(%)

 高中(%)

     30.7

 28.4

   22.8

   14.7

39.6

   53.9

   6.9

   2.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 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A. 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 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调查报告,完成13—15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是积极的。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了分析;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中各随机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①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②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③对网络诚信的态度④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⑤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理解程度统计结果 

很了解

听说过,什么内容不太清楚

从没听过

 初中(%)

 高中(%)

  16.3

  13.9

            59.6

            74.3

     24.0

     11.9

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

 无所谓

 别人先骂,可以回骂

  无论如何

不该骂人

 其他

 初中(%) 

高中(%)

 9.6

 6.9

 5.8

  8.9 

 72.1

  63.4 

 12.5

 20.8

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

    不用

   应该用

   半真半假

   其他

 初中(%)

 高中(%)

    25.0

21.8

    16.0

15.8

  45.0

  53.5

   14.0

0.9

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 

 违法的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说明网络技术高

 其他

  初中(%)

  高中(%)

   54.8

   70.2

        31.7

    25

8.7

 1.9

  4.8

  2.9

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  

    违法的

  无所谓

 不违法但也不应该

  其他

 初中(%)

 高中(%)

     30.7

 28.4

   22.8

   14.7

39.6

   53.9

   6.9

   2.9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其它”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

13、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 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4、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A. 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 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

15、简答题: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在横线处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照划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汉朝的官邮与私邮
⑴汉朝的邮传与前期一样,也主要是官邮。邮亭和驿置最经常传递的是国家的官文书。这些官文书中最大量的则是皇帝下达的军政命令。皇帝诏令一般由丞相府下达郡县、然后再层层传送到每一个边防烽燧。除此而外,还有中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由邮驿传送。再有,便是中央和地方之间日常行政事务的联系,其中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向中央的定期汇报,亦都通过邮驿的途径。
⑵汉朝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系,往往通过官邮系统来进行。有时通过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几封私人书信,有时则凭借自己的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至于那时的普通百姓,通信就极为困难。他们即使要用书信向政府反映情况,也不可能通过官邮进行,只有当事人通过“公车上书”,专程到京。
⑶由于通信的限制,有时书信往来的疏密,竟能成为判定朋党的依据。《后汉书》讲了一个案例,说到名士杜安,“少有志节”,称为 “奇童”。有一贵戚想拉拢他,给他写些书信,杜安素节自守,不愿和贵戚往来,把这些书信原封不动地藏在壁中。后来这个贵戚犯了事,官府清查党羽,杜安将原信全交了官,洗刷了和这个贵戚的干系。
⑷汉朝只有一种人据有私邮设置,那就是一些有权有势的“诸侯王”。西汉初年,有不少同姓王曾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淮南王刘安手下便有不少宾客,为他搜集各地情报,自组一套通信系统。不过这种情况在整个两汉时期不是经常的,一旦割据局面结束,皇权加强,这些临时性的私驿也就销声匿迹了。
⑸两汉的官邮,制度很严格。为了保证文书的安全传递,邮亭的来往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邮书簿”。来往邮路上的驿使或邮差有一定的服色,他们要头戴红头巾,臂着红色套袖,身背赤白囊,在驿路上奔驰起来十分醒目,有利于对专职邮使的认别。那时邮驿通信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马传一天可行三四百里,车传则可行70里左右,步行较慢,一天约可走四五十里。
⑹汉朝通信关禁制度很严,沿驿路出入关口,都要符信。在汉朝又叫“过所”,是驿者和行人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在秦朝时本为木制,《古今注》说:“长五寸,书符信于上”。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这样的符信,在居延汉代遗址有不少发现。汉朝还有另一种以缯帛制成的符传,用两条书帛,过所驿者和检查者各持其一,对合后方可过关。《汉书》记载,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关吏验看他的身份证明,他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扔下繻制符信拂袖而去。从这一故事,说明汉时无论对邮驿使者,或对普通行人,关禁是很严的。居延肩水关出土了一件“汉张掖都尉棨信”,用一种红色缯帛制成,上有墨笔篆书。专家考证,这就是当时作为身份证明的一种符信,悬于竿上作为出入关证件。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官邮是汉朝主要的邮传方式,其中传递最大量的是皇帝下达的各种军政命令,皇帝诏令直接下达到郡县后再层层传递,可以直接发送到边防烽燧,这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B.中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可以通过官邮传递,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官邮向中央政府汇报和地方相关的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统治情况。
C.汉朝在官邮之外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们之间的私人通信往往也要借助于官邮系统进行,要么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要么凭借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
D.因为不存在供百姓使用的邮递系统,所以民间通讯极为困难。当时的百姓即使想以书信的形式向政府反映相关情况,也只能通过“公车上书”的形式,专程赴京。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通信的不便,中央政府就把通信的疏密看成是判定朋党的依据,当时的人们往往采取把贵戚的书信藏进壁中的方式,免得惹祸上身。
B.汉代的“诸侯王”可以凭借的自己的权势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这种私人通信网只有在皇权统治薄弱的情况下存在,具有临时性。
C.两汉时期的官邮体系制度严格,往来的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邮书簿”,这对于文书的安全传递起到了保证的作用。
D.传递文书的驿使或邮差服色鲜明,便于识别,在传递文书时他们往往采取马传、车传、步行三种传递方式,速度最快的是马传。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汉朝出入关口需要出示符信。这种又被称为“过所”的凭证,是驿者和行人身份的证明和通行许可证。
B.符信在秦朝用木制成,“长五寸,书符信于上”,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汉朝不再用木制作符信,而是改用缯帛,这种符信携带更加方便。
C.作者征引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的事例,是想说明汉代关禁森严,无论是邮驿使者,还是普通行人,都必须持有符信。
D.专家考证,居延肩水关出土的用红色缯帛制成,上有墨笔篆书的“汉张掖都尉棨信”,就是当时悬于竿上作为出入关证件的一种符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汉朝的官邮与私邮

⑴汉朝的邮传与前期一样,也主要是官邮。邮亭和驿置最经常传递的是国家的官文书。这些官文书中最大量的则是皇帝下达的军政命令。皇帝诏令一般由丞相府下达郡县、然后再层层传送到每一个边防烽燧。除此而外,还有中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由邮驿传送。再有,便是中央和地方之间日常行政事务的联系,其中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向中央的定期汇报,亦都通过邮驿的途径。

⑵汉朝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系,往往通过官邮系统来进行。有时通过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几封私人书信,有时则凭借自己的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至于那时的普通百姓,通信就极为困难。他们即使要用书信向政府反映情况,也不可能通过官邮进行,只有当事人通过“公车上书”,专程到京。

⑶由于通信的限制,有时书信往来的疏密,竟能成为判定朋党的依据。《后汉书》讲了一个案例,说到名士杜安,“少有志节”,称为 “奇童”。有一贵戚想拉拢他,给他写些书信,杜安素节自守,不愿和贵戚往来,把这些书信原封不动地藏在壁中。后来这个贵戚犯了事,官府清查党羽,杜安将原信全交了官,洗刷了和这个贵戚的干系。

⑷汉朝只有一种人据有私邮设置,那就是一些有权有势的“诸侯王”。西汉初年,有不少同姓王曾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淮南王刘安手下便有不少宾客,为他搜集各地情报,自组一套通信系统。不过这种情况在整个两汉时期不是经常的,一旦割据局面结束,皇权加强,这些临时性的私驿也就销声匿迹了。

⑸两汉的官邮,制度很严格。为了保证文书的安全传递,邮亭的来往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邮书簿”。来往邮路上的驿使或邮差有一定的服色,他们要头戴红头巾,臂着红色套袖,身背赤白囊,在驿路上奔驰起来十分醒目,有利于对专职邮使的认别。那时邮驿通信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马传一天可行三四百里,车传则可行70里左右,步行较慢,一天约可走四五十里。

⑹汉朝通信关禁制度很严,沿驿路出入关口,都要符信。在汉朝又叫“过所”,是驿者和行人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许可证。在秦朝时本为木制,《古今注》说:“长五寸,书符信于上”。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这样的符信,在居延汉代遗址有不少发现。汉朝还有另一种以缯帛制成的符传,用两条书帛,过所驿者和检查者各持其一,对合后方可过关。《汉书》记载,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关吏验看他的身份证明,他说:“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扔下繻制符信拂袖而去。从这一故事,说明汉时无论对邮驿使者,或对普通行人,关禁是很严的。居延肩水关出土了一件“汉张掖都尉棨信”,用一种红色缯帛制成,上有墨笔篆书。专家考证,这就是当时作为身份证明的一种符信,悬于竿上作为出入关证件。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官邮是汉朝主要的邮传方式,其中传递最大量的是皇帝下达的各种军政命令,皇帝诏令直接下达到郡县后再层层传递,可以直接发送到边防烽燧,这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B.中央一级大臣发给州郡的文书也可以通过官邮传递,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官邮向中央政府汇报和地方相关的如年终人口钱粮的统计、盗贼狱讼等统治情况。

C.汉朝在官邮之外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员们之间的私人通信往往也要借助于官邮系统进行,要么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要么凭借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

D.因为不存在供百姓使用的邮递系统,所以民间通讯极为困难。当时的百姓即使想以书信的形式向政府反映相关情况,也只能通过“公车上书”的形式,专程赴京。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通信的不便,中央政府就把通信的疏密看成是判定朋党的依据,当时的人们往往采取把贵戚的书信藏进壁中的方式,免得惹祸上身。

B.汉代的“诸侯王”可以凭借的自己的权势设立自己的私人通信网,这种私人通信网只有在皇权统治薄弱的情况下存在,具有临时性。

C.两汉时期的官邮体系制度严格,往来的文书要登记造册,称为“邮书簿”,这对于文书的安全传递起到了保证的作用。

D.传递文书的驿使或邮差服色鲜明,便于识别,在传递文书时他们往往采取马传、车传、步行三种传递方式,速度最快的是马传。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汉朝出入关口需要出示符信。这种又被称为“过所”的凭证,是驿者和行人身份的证明和通行许可证。

B.符信在秦朝用木制成,“长五寸,书符信于上”,用板封上,再盖以御史的印章。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汉朝不再用木制作符信,而是改用缯帛,这种符信携带更加方便。

C.作者征引名士终军从济南入京当博士,步行入关的事例,是想说明汉代关禁森严,无论是邮驿使者,还是普通行人,都必须持有符信。

D.专家考证,居延肩水关出土的用红色缯帛制成,上有墨笔篆书的“汉张掖都尉棨信”,就是当时悬于竿上作为出入关证件的一种符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ls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为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欧美专家和技师

-摘自《世界历史》上册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去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拒绝。

-摘自《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当日清晨7时许,由183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群猛烈攻击港内美国舰队。1小时后,日军出动191架飞机编队,实施第二次攻击。结果共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美太平洋舰队受重创。日军仅损失微型潜艇5艘、飞机29架,战死者不足百人。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科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一说明改革内容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提到“大战期间,日本参战”,日本参加哪方作战?(1分)

(3) 材料三所指的“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出兵朝鲜和东北是按照什么会议进行的?(3分)

(4 )通过材料四说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列举其他两条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分)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分)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是什么?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