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gzzz 来源:吉林市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题型:单选题
读图表:一批定价1万美元的货物,选择在图表中显示的某一天用人民币购买,最合算的时候比最不合算的时候要少支出
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 |
||||||||||||||||||||||||||||||||||||||||||||||||||||||||||||||||||||||||||||||||||||||||||||||||
日期 |
2009-03-26 |
2009-04-27 |
2009-05-26 |
2009-06-26 |
||||||||||||||||||||||||||||||||||||||||||||||||||||||||||||||||||||||||||||||||||||||||||||
1美元兑人民币 |
6.8321 |
6.8253 |
6.8285 |
6.8328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得知,用人民币购买货物,最合算的时候应该是美元对人民币汇价最低的时候,即1美元=6.8253元人民币。最不合算的时候应该是美元对人民币最高的时候,即1美元=6.8328元人民币。用人民币购买1美元货物少支出:6.8328元—6.8253=0.0075元,购买1万美元的货物则少支出75元人民币。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题【关键词标签】 汇率 【关键字标签】汇率 【结束】 3【题文】要扩大内需必须鼓励消费,但鼓励消费并不是无节制消费,更不是奢侈浪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而人们消费的度就在于 ①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 ②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③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④是否能促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答案】 B 【解析】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①与题意无关,而④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再是当今时代提倡的科学、健康的生产追求,故不选。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3题【关键词标签】 消费 【关键字标签】消费 【结束】 4【题文】目前,全国661个城市中,已有近80个城市在部分居民中实行了阶梯水价。今后,国家在调整水价、电价、气价时,将逐步推广阶梯式定价的办法,对满足群众基本需要的部分实行优惠价格,而对超出基本需要部分实行较高的价格。用量越多,价格越高。国家对水、电、气实行阶梯价格的主要目的是 ①体现资源的价值,反映资源的紧缺程度 ②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节约,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体现社会公平
【答案】 C 【解析】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对生产、对生活的影响。正确反映了供求对价格的影响;用量越多,价格越高,充分体现价格的杠杆作用,也体现了社会公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4题【关键词标签】 阶梯价格 【关键字标签】价格 【结束】 5【题文】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2009年5月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了73起和10起,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2009年以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9月11日,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18亿美元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处罚性关税。12月30日,美国又批准对中国钢管征收反补贴税。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规则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答案】 C 【解析】 考查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我国和美国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两国的摩擦可以利用世贸规则去解决,我国也应积极制定应对摩擦的策略,同时以此为鉴,增强自身的实力以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所以①②④的做法都是可取的,应选择。③的做法,会使我国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失去价格竞争优势,不选。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5题【关键词标签】 贸易摩擦 【关键字标签】贸易摩擦 【结束】 6【题文】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依据是 ①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答案】 A 【解析】考查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的职能。②是市场的作用,与题意无关。④的说法错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与宏观调控这个“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因此选A。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6题【关键词标签】 房价 【关键字标签】房价 【结束】 7【题文】自2007年末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一篮子货币的汇价共下跌了15%左右。对于美国来说,美元汇价下跌会产生下列后果 ①促进出口工业的复苏 ②缓解高失业率的压力 ③增加了债务负担 ④增加了贸易逆差
【答案】 C 【解析】美元汇价下跌,意味着美元贬值。在国际市场上用美元标价会下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会促进美国出口的发展,同时会带动就业,减少贸易逆差。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增强美国的国际支付能力,故③④的说法错误,①②的说法都正确。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7题【关键词标签】金融危机 【关键字标签】汇价 【结束】 8【题文】 2009年6月温家宝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列举措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①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 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 ④铁道部决定2009年春运旅客列车票价不上浮
【答案】 B 【解析】考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解。①属于货币政策,④属于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生活,都不属于财政政策。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8题【关键词标签】 财政政策 【关键字标签】财政政策 【结束】 9【题文】据统计,目前占全国职工总人数8%的企业高管与垄断行业的职工,占有全国工资总额的55%,而占全国职工总人数92%的普通职工,只占全国工资总额的45%。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措施有 ①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②国家财政补贴普通职工 ③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D 【解析】考查如何解决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材料中的分配不公,并非是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缺少资金引起的,所以②④不入选。①依法取缔和整顿过高收入中的非法收入或是不合理收入都可以起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③中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让高收入者多交税,故选D。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9题【关键词标签】 分配不公 【关键字标签】分配不公 【结束】 10【题文】 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困难,争取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有助于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这表明
【答案】 D 【解析】 “中国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A项是意识的产生,与本题无关。B说法错误,C项是强调整体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0题【关键词标签】 【关键字标签】金融危机 【结束】 11【题文】 2009年1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次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答案】 C 【解析】金融危机本身是坏事,但能带来科技革命或变革,又是好事,这体现了①②,发挥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是实现转化的关键性条件,体现了②④,③与题干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2题【关键词标签】 金融危 【关键字标签】科技 矛盾 【结束】 12【题文】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60华诞。新中国60年的不平凡历程,就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一次次经受严峻考验的过程。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继续全力保增长,坚定谋发展,2009年的经济一定会写下新的光辉篇章。材料说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②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任意的 ④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答案】 A 【解析】①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作用;③的说法也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知难不难,迎难而上”体现了事物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哲学道理;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布署,体现了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3题【关键词标签】 保增长 【关键字标签】发展 【结束】 13【题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全指出,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答案】 B 【解析】 考查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题中在肯定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又指出党内存在的不足,这既承认了矛盾的存在,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又将矛盾的两方面分为主次,所以选A。此题与③④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4题【关键词标签】 矛盾 【关键字标签】党 矛盾 【结束】 14【题文】 2009年7月24日,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活动启动。在这一活动中,要虚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同人民群众建立浓厚的感情。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 B 【解析】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群众史观,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5题【关键词标签】 历史唯 【关键字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结束】 15【题文】 《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其所蕴相同哲理的是
【答案】 A 【解析】《诗经》及《诗品》中的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都是发展的观点。与其一致的只有A。B体现的哲学道理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C体现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体现的是物质与意识或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6题【关键词标签】 《诗经 【关键字标签】诗经 【结束】 16【题文】我国政府坚决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严厉打击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④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答案】 D 【解析】考查国家职责和国家职能。国家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分子的暴力犯罪行为,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政治统治职能,因此选择D。与②④无关。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7题【关键词标签】 打砸抢 【关键字标签】政府 【结束】 17【题文】关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答案】 D 【解析】 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故A错。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各民主党派成员是以选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人大,而不是以党派代表身份当选的,故B错。只有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包括人大,故C错。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8题【关键词标签】 共产党 【关键字标签】民主党派 【结束】 18【题文】某市交管部门严查醉酒驾驶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这项措施
【答案】 C 【解析】某市交管部门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在行使监督权,而不是扩大监督权,也不是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排除A和D。人民的监督有助于政府更好的行使行政决策权,而不是对政府的限制,故B说法错误。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19题【关键词标签】 醉酒驾 【关键字标签】醉酒驾车 【结束】 19【题文】中共中央决定从2009年9月开始,启动全国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基于 的需要。 ①保障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实现党的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④更好地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组织领导
【答案】 B 【解析】政府是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的主体,而不是党,故③错。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不是领导被领导关系,故④排除。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用先进的理论全党,①②符合题意。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0题【关键词标签】科学发展 【关键字标签】科学发展观 【结束】 20【题文】截至2009年9月27日,中国已向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一万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官兵最多的国家。这充分表明 ①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②维和行动有利于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④维和行动能扩大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军事联系
【答案】 A 【解析】维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现,与“合作与交流”“扩大军事联系”无关,故排除③④。中国派维和部队,符合联合国宗旨,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因此选择①②。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1题【关键词标签】维和行动 【关键字标签】维和 【结束】 21【题文】 2009年8月21日是乌鲁木齐进入斋月的第一天(伊斯兰教历的第九个月称为斋月,穆斯林每年在这个月实行斋戒,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戒除一切饮食,只能在日落后吃“斋饭”),而按照伊斯兰教礼拜的习俗,穆斯林每逢周五在清真寺做集体“主麻拜”。这些都表明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变迁,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穆斯林过着自己的宗教节日,体现我国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因此选择①③。②强调的是我国宗教事业不受外国干预,与题意无关。④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材料中没体现出来,故排除。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2题【关键词标签】 宗教 【关键字标签】宗教 【结束】 22【题文】美国时间2010年1月1日上午,近百名中国中小学师生组成的舞蹈队和旱冰队方阵引领着“上海世博花车”出现在有着120年历史的美国帕萨迪玫瑰花车巡游活动中。1月2日《洛杉矶时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大幅照片报道了上海世博花车。上海世博花车从造型到表演都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建设和谐城市的理念。《纽约时报》的报道说,“展现上海风貌的花车前,有一群穿蝴蝶翅膀、溜着旱冰的小朋友,他们赢得了观众的一阵阵掌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海世博花车巡游活动,体现了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应该通过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交流对促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帮助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 A 【解析】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注重中国元素、上海特色”的世博会花车到美国巡游,体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①②③正确,故选择A。本题体现的是通过文化活动传播文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排除④。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3题【关键词标签】 世博花 【关键字标签】上海世博花车 【结束】 23【题文】近年来,我国严打网络色情,严厉查处了一批传播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网站和违规转发黄色手机短信图片的运营服务商。这表明 ①要避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危害文化市场 ②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③应提供以流行文化为主的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④要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
【答案】 D 【解析】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选择。这一现象是由自发性导致的,而不是盲目性。流行文化不一定是有益的、健康的文化,所以①③的说法不准确。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4题【关键词标签】 【关键字标签】文化市场 【结束】 24【题文】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 ①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②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③文化产业对人的成长有着持久影响 ④离开社会效益就会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 D 【解析】科学、健康的文化产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落后的文化产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①的说法不准确。②③④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重视社会效益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5题【关键词标签】 社会效 【关键字标签】文化产业 【结束】 25【题文】 材料一:在河北承德普陀宗嵊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140多年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过了非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60周年国庆大典上,天安门广场矗立起56根寓意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柱。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男女载歌载舞图片,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 (1)请说明三则材料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及其重要性。(6分) (2)分析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4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说你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以及我们应怎样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14分) 【答案】 (1)①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 (2)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思想。“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体现了这一点。(2分) (3)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2分)第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制度保证。(2分)第三,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前提。(2分)第四,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政策保证。(2分)第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公民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责任。(2分) 【解析】 第一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注意抓住三则材料共同点,并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第二问考查哲学知识,设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因此要从材料中找到与哲学相关联的关键词句,结合材料作答即可。第三问设问指向性明确,考查政治生活中,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6题【关键词标签】 土尔扈 【关键字标签】民族团结 【结束】 26【题文】材料一:2009年12月19日,经过长达13天的激烈争辩和争吵,有192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沉重落幕。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会议最终只公布了一份由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主要国家达成的没有具体减排目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三: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四: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锦涛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二、三、四反映了经济生活哪些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3)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应对“低碳时代”?(5分) 【答案】(1)①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而应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3分)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使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实行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3分)③政府应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分)④企业也应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改革创新技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面临挑战”“根据国情”可以体现这一点。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引进外资,既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材料中“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下”体现了这一点。④系统与要素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系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这一点。 (以上答案每点各3分,答对3条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最高分不能超过该问总分) (3)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营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自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生产方式和个人消费模式。(3分)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分) 【解析】 设问没有明确给出考查点,回答第一问时 ,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低碳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经济的特点等。第二问考查哲学知识,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把这些关键词句与所学哲学知识联系起来,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第三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可以从文化的影响的角度作答。 【题型】填空题 【适用】较易 【标题】吉林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第27题【关键词标签】 气候变 【关键字标签】低碳时代 【结束】 |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科目:gzyw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年南开区质量调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树 林德
1
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在一块畸零地上,淡褐色的树身被穿过大厦间隙的阳光照得黄金般闪烁不已;到了夜里,即使无月,在路灯清冷的探照下表皮仍然显出有如月球表面的凹凸纹理和绝对寂静,一层惨白而莹亮的氛围继续地滑动其上,直至天明。
经历无数台风的袭击,两株菩提树在维持一长段紧紧贴卧地面的姿态后,树身猛然以一百五十度的弧线挺起,直直地把千枝万叶如同伞般撑起。坚实的树瘿,纠结盘缠,把成长的苦难紧紧压缩在一起,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这正是木本植物与岁月天地顽抗后所残余下来的证明吧。在另一个超越时空的月圆之夜,一棵立在北印度的菩提树,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地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菩提树荫下的觉者释迦,正参透宇宙万有的奥义,在此刻安详地通过那迈入觉悟的临界点,任大欢喜沐浴着每个细胞、每一寸毛孔。
2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这正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漫长路途;菩提树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想对的,最能代表西方宗教态度的是三角锥体的圣诞树。西方宗教已经完全否定人的自觉,基督背负了意味着冲突和对立的十字架,人类则在神的目光下背负原罪。因此,耶稣是来“降生”的、来“拯救”的,人们鼓舞的不是他给成圣立下了楷模,而是他终于下凡来了。
圣诞树在世界各处惊人地繁殖着,人们围着它们狂舞、欢唱,不论是否信教,圣诞树已经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从这个观点而言,圣诞树确实征服了现代人种数万年来的文明,就算天下的树木都因污染和生态结构的变迁而消灭殆尽,圣诞树是唯一不可能绝种的植物。
挂在各式各样锡箔和缎带的加工制品,还有一些糖、一些彩球,以及一圈圈盘旋而上的电线,氖灯有规律地熄灭、亮醒、刺麻我们的视觉,有节奏地激昂我们的情绪,使得大家已没有余地去考虑它们在我们文化土壤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很少见到原材的圣诞树制品了,石绿色泽的树身用合成塑料代替乔木,可以一再堆回仓库,永保新鲜,翌年弹去尘埃,又能够栩栩如生地现身在众人眼前。
棕榈是另一个典型,顺着围绕地球腰身的赤道蔓生者,从东印度群岛经中南半岛、近东到达沙漠的边缘,棕榈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这种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其间的回民吻合,紧裹蓑衣的树干也与阿拉伯民族布罩之内那瘦削的面颊互相呼应。圣诞树在殖民时期毕竟附随着武装白人和前仆后继的神职人员光荣地征服了黑人非洲,但是一直到了法国的骆驼兵团和外籍佣兵没有表情地撤出沙漠,北非仍然是棕榈的天下,仍然是回教的天下。
3
记得泰顺街旧宅的前庭东北角,的确有这么一棵棕榈在着,长得矮小茂密,一头乱发,神似乔治・威尔斯在《星际战争》系列中所设计的智慧生物:生存在低重力星球上,用细短的身躯支持着大而脆弱松懈的脑袋。除非你已站得离他够近,否则真难清晰地分辨出纠结一团的掌状叶片。
然而最怀念的是后院的桑,晨起,舒缓地踱步到它的跟前,鲜嫩的叶片上露水汤汤,这分清喜已赛过千万锦阵花丛;桑是凡品,然而一举枝、一抽芽皆有中国民间的贵气无限。桑枝高敞畅茂,叶的气味总令人想到肥饱的白蚕进食间所发出的沙沙声响;树汁另有一种馨香,来自米黄色的木心,只有雪花晶体的无色之色差可比拟。
中原农村女子都要采桑叶饲蚕。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体露金风”,提篮篓的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这充满光的景象完整地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桑是属于庶民的。
相对于桑,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
走在野柳小丘陵的山径中,大风里看到一列列淹没棱线和低云的巨松,我的心智仿佛直接融入了那片郁绿的深处。
(选自《林德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节)
18. 文章重点谈论了三种树,请概括出这三种树各自与之相关的信仰以及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6分)
答:
19. 请简要分析文章首句“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的艺术表达效果及其作用。(4分)
答:
20. 请说出篇尾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我的心智仿佛直接融入了那片郁绿的深处。
答:
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采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表面上写树,实则写人,写出了面对苦难仍旧坚韧生存的各族人民。
B. 本文行文上很注重承传和过渡,其中第二节的第一段承接上节关于菩提树的描述,以议论的方式进一步指明了菩提树的内涵。
C. 本文的“气脉”中隐含着一种都市气息,既体现着作者对都市文明的热爱之情,又不乏对都市文明的审视和反思。
D. 本文在描绘桑树的段落中,以中原农村女子采桑叶饲蚕的场景指明,桑体现着中国民间之贵气在于青春美和劳动美。
E. 本文的语言有着一种精确美,如描绘培提树的树身、圣诞树的形成、泰顺街旧宅的棕榈树等,这有助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充分表达,而不是作者只做无意义的雕饰和铺陈。
科目:gzyw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gzyw 来源:山西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寅恪的“倔”脾气
晏建怀
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年6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
1953年,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准备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年岁已高、双目失明、数十年倍受漂泊之苦的陈寅恪,早已把南国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更何况,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是“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些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谁敢答应?于是,当年8月,他在给中国科学院的正式答复中明确表示:“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于是,陈寅恪对所长一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陈寅恪的倔,倔得近乎“狂妄”。陈寅恪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他甚至赋诗:“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自况,“狂妄”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当时炙手可热的“大秀才”康生。1962年,康生悄然来到中山大学,刚抵校就向校领导提出要见陈寅恪,联系后却被告知陈寅恪病了,不便接待,几经劝说,终于没有成功。陈寅恪是真的病了还是以此为借口不愿见康生?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个意见终于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陈寅恪因为自己的倔脾气,留下了终生遗憾。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倡导,源于他“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的坚定信念,源于他壁立千仞的傲岸人格。一个甘愿献身于思想自由的人,是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的倔。
(选自《文学界》2010.5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寅恪是位博学鸿儒,声名远播、人人景仰,在研究史学方面有极深造诣,是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
B.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所以在上课时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
C.陈寅恪的“倔”,源于他的学识见识胆识,源于人品深受尊重,他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正是这特殊的性格。 |
D.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的意见,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陈寅恪因此十分遗憾。 |
科目:gzyw 来源:2012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寅恪的“倔”脾气
晏建怀
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教授中的教授”,傅斯年则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年6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
1953年,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准备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年岁已高、双目失明、数十年倍受漂泊之苦的陈寅恪,早已把南国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更何况,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是“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些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谁敢答应?于是,当年8月,他在给中国科学院的正式答复中明确表示:“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于是,陈寅恪对所长一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陈寅恪的倔,倔得近乎“狂妄”。陈寅恪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他甚至赋诗:“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自况,“狂妄”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当时炙手可热的“大秀才”康生。1962年,康生悄然来到中山大学,刚抵校就向校领导提出要见陈寅恪,联系后却被告知陈寅恪病了,不便接待,几经劝说,终于没有成功。陈寅恪是真的病了还是以此为借口不愿见康生?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个意见终于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陈寅恪因为自己的倔脾气,留下了终生遗憾。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倡导,源于他“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的坚定信念,源于他壁立千仞的傲岸人格。一个甘愿献身于思想自由的人,是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的倔。
(选自《文学界》2010.5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寅恪是位博学鸿儒,声名远播、人人景仰,在研究史学方面有极深造诣,是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
B.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所以在上课时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
C.陈寅恪的“倔”,源于他的学识见识胆识,源于人品深受尊重,他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正是这特殊的性格。 |
D.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的意见,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年没能出版。陈寅恪因此十分遗憾。 |
E. 特立独行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虽然不为容纳,但陈寅恪一生以“贬斥势利,尊崇气节”相标榜,经历了百年来的世事纷扰,这种操守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陈寅恪的才学在哪方面可以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3)从文中看,陈寅恪的“倔”脾气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4)陈寅恪的“倔”,有人认为是“恃才之倔”,也有人认为“矫情之倔”,还有人认为是“独立自由之精神体现”,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科目:gzyw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小题。
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赵朴初先生为其书斋起名“梓室”,因为先生工木土,而先生便以“梓翁”自喻。
全国解放之初,他应苏州美专之聘讲授《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建筑史》;在上海同济,他创办了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教学之余,探访、考察园林和文物,足迹遍踏大江南北;参与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事必躬亲。有人戏称他是“两江总督”。1956年,他出版的《苏州园林》一书,成为中国当代第一部园林专著,阐述了苏州园林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接着又出版了《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后《说园》出版,已是热到洛阳纸贵了。叶圣陶评述《说园》“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有人称它为“诗词界的《人间词话》”。他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等,设计建造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
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正是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梦也苏州,醒也苏州”,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其江南园林情结。因此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坚决反对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疾呼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为当时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在困境中,他仍专注于古园林事业的研究,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园林小品之集大成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从周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曲园。其后应苏州政府之请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拙政园等景点,发表《苏州园林今何在?》一文,批评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破坏了园林之美,促使有关方面及时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78年,应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邀请,陈从周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园——殿春为蓝本,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明轩”,移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他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作为教师,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想做事业,唯勤是途。他对报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试“百科知识”一门课。学生们对听他的课,又爱又怕。怕他会提出许多“刁钻”的要求。如记笔记要用毛笔,写字要用繁体,而且还要竖写等。尽管如此严苛,学生们仍爱听他的课。上大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他授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中深入浅出地“传道”,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笑中获得知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他倡导文理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进课堂,还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学生们在缅怀先生时都说:“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
陈从周提倡做学问要讲究世系和传承。有人认为这样会导致门户之见。他却认为,讲世系则有凝聚力和鞭策力,可以逼学生用功,掌握自己派系的精髓,不使失传。他不是学建筑的科班出身,本学文学,后因兴趣而改行,故业内有人非议他的学问不正宗。但实践证明,陈从周独辟蹊径,把诗词、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园林糅在一起,以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开辟了建筑和园林研究的新境界;他也由梓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中国园林之父”。
(摘编自张昌华《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评价陈从周:“兄治园林,皆能融会贯通,化而为一,所谓文武昆乱不挡,是为大家,是为人师。”陈从周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造园重视借景,造园与为学又何独不然。”(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9月1日《满眼溪山独去时》)
②陈从周擅丹青,在松、梅、菊、竹中,尤喜绘竹。他的画竹小品或孤枝独干,或竹叶一蓬,题字则为“清风之竹”“清风过后一帘青”等等。下钤的闲章是“有竹为家”。典出郑板桥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摘自张昌华《曾经风雅》)
③陈从周先生的同代或之后,有着许许多多古建筑史家、园林学家。他们钩沉史料、测绘勘察,会墨线绘图,抑或计算机上网,可能还会胡诌几句海德格尔、胡塞尔。但却少有人像他这样挚爱自己的故园。 (摘自《拾贝岛民的日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梓人是工匠之意,赵朴初先生以梓室名陈从周先生的书斋,先生也喜以梓翁自喻,可见他并不以“家”自命,而对于匠人、土木匠、教书匠的身份却欣然认同。
B.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盛赞钦敬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著作由于“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而臻于高境,《说园》也被人誉为“诗词界的《人间词话》”。
C.学生们爱听陈从周先生的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是因为他能深入浅出传道、生动形象授课,教学思想和方法既有创见又灵活,让学生们在轻松中获得知识。
D.陈从周先生“有竹为家”的钤章,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操守的写照。他对于古园林艺术的热爱和为保护救护园林而做出的努力都是这种精神品藻的体现。
E.本文通过记叙陈从周先生的在园林、教育和治学等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独立坚守的文化品格,文中的相关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2.陈从周先生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他对中国园林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拾贝岛民的日记》说“少有人像他这样挚爱自己的故园”,陈从周“挚爱自己的故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业内有人非议陈从周先生非科班出身,学问不正宗,而他却开辟了建筑和园林事业的新境界,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gzls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孔子、老子、孟子是其中的三位。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从材料一中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5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被统治者列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思想对古代文人人格追求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