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甲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且溶液显碱性.取该溶液进行实验: (1)加入适量可溶性镁盐.产生白色沉淀和一种无色溶液乙. (2)向溶液乙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丙. (3)将溶液丙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时只得到固体食盐.则溶液甲是由 . 和 三种物质混合而成.加入的镁盐可能是 或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溶液甲由三种物质混合而成,且溶液呈碱性.

  (1)取样,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2)取样,加入适量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和另一种无色溶液乙;

  (3)向溶液乙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丙;

  (4)将溶液丙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只得到氯化钠固体.

回答:

(1)

溶液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三种物质混合而成.

(2)

写出由乙→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灼烧铜丝实验时,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铜丝变黑。

⑴为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的成份,他们进行了讨论:

①小虎认为在学过的含有金属元素的黑色物质中有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所以他说该黑色物质可能是二氧化锰或四氧化三铁。而小英却认为不可能是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她的理由是:                            

②小明认为该物质可能是氧化铜,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小华认为该物质可能是单质碳,请你说出生成单质碳的理由:           

④小全却认为也可能是上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⑵为确定该黑色物质的真实成份,他们设计了实验:

①小明设计了方案甲:他将变黑的铜丝隔绝空气加强热,如果铜丝颜色没有变化,则说明该物质是        (填纯净物、混合物)。

②小华依据小明的思路,设计了方案乙:他将变黑的铜丝放入试管内,通入一种还原性气体后加强热,如果铜丝全部变红,说明该物质为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小全设计了方案丙:他将变黑的铜丝常温下浸入过量的        溶液中,如果

               (填现象),说明该物质为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请你对上述三种方案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案    (填甲、乙、丙)好,它的优点是                        

⑶细心的小英发现,铜丝在灼烧的过程中,如果将铜丝从外焰下移到焰心时,黑色的铜丝又会变成红色。

①小华认为这是氧化铜分解后生成了铜的原故,小英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氧化铜是不可能分解的,她的理由是:                   

②小明认为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为了验证酒精灯的焰心是否有一氧化碳,他用一支大针筒从焰心处抽取出气体,再将抽出的气体压到火焰上,结果气体没能燃烧,于是他认为焰心内不含一氧化碳气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③在抽取气体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冷却的针筒内有液体,且有酒的气味,这说明在焰心内含有     蒸气。小全认为该物质也可能具有还原性,为证明该物质是否有还原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探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说出各操作的理由.
①熄灭酒精灯时,应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第一次盖灭火焰但灯帽内存有热的空气,如果不再盖第二次的话灯帽内热的空气冷却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下次再用时不容易拔下来
第一次盖灭火焰但灯帽内存有热的空气,如果不再盖第二次的话灯帽内热的空气冷却后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下次再用时不容易拔下来

②粗盐提纯实验中之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为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而溅出
为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而溅出

(2)理解与应用
①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D
D

A.将Zn、Cu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B.将相同条件下的Zn、Fe、Cu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
C.将Fe分别放入ZnSO4、CuSO4溶液中
D.将Zn、Cu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②甲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少量氢氧化钾和硫酸钾,某实验小组对乙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测定后,决定将甲、乙两化工厂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7,且只含有氯化钾一种溶质溶液用作农田灌溉.乙化工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HCl、BaCl2
HCl、Ba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甲图中标号①和②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水槽
长颈漏斗、水槽

(2)在甲图装置B中仪器①的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是为了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实验室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O2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观察到
气泡连续均匀时
气泡连续均匀时
时才开始收集;停止实验时,应该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
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冷热不均而炸裂
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冷热不均而炸裂

(4)若用装置C、D或K收集O2,要使收集O2干燥且纯净,则应选
D
D
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不纯,可能的原因是?(两条)
集气瓶未事先装满水
集气瓶未事先装满水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就开始收集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就开始收集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将带火星木条横放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横放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可能的操作原因:
试管口未塞棉花
试管口未塞棉花

(5)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O2,装置G虽然操作简便,但要得到平稳的气流,从H、I、J中选取
H或J
H或J
取代G中的单孔塞,以达到目的.若选用H与锥形瓶组装的发生装置,当反应停止时,集气瓶中还差少量O2,为集满O2,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可以
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双氧水
从分液漏斗往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双氧水
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
用热毛巾捂住锥形瓶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过氧化氢溶液已部分变质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过氧化氢溶液已部分变质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6)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bcda
bcda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7)实验室利用F装置制备氢气,事先将锌粒放于有孔隔板之上,然后从另一端加入稀盐酸,装置F相对于装置B制备氢气,具有的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否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否
.若用L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
b
b
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要将L装置中的氢气用水排出,则水从
a
a
端通入.
(8)查阅资料: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Ca(OH)2]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还生成氯化钙(CaCl2)和水,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2NH4Cl+Ca(OH)2
  △  
.
 
CaCl2+2NH3↑+2H2O
;另外,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且极易溶于水,则在实验室里氨气的制取装置是
AK或AE
AK或AE
.小军设计了如乙图图1所示的一个实验:充满氨气的一支试管倒置于一个装有足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将会看到:
试管中充满水
试管中充满水

(9)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了制取O2后,他们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 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加热使水分蒸发加快,氧气过于潮湿
加热使水分蒸发加快,氧气过于潮湿

为了验证此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如乙图图2并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乙图图2).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一组实验可得出影响H2O2分解产生O2多少及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②由第二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③第三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氧气中的水分
吸收氧气中的水分

④小李同学认真观察了第三组同学的实验装置,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改进装置,经现场实验,效果很好,请你说出他改进的地方:
用冷毛巾裹住玻璃导管或用排水法收集
用冷毛巾裹住玻璃导管或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