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4.3% 混合物 (2)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3)C+O2CO2 3C+2Fe2O34Fe+3CO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们接触化学已有一月有余,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如下一些:
(1)气体发生装置
在初中化学里,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加热),主要掌握两种发生装置.
①固-固加热型如图A1;
②固-液不加热型如A2或A3.
(2)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
①凡难溶或不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图B1.
②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B2.
③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B3.

(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催化剂
催化剂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2或A3
A2或A3
(填序号),能用B2收集的原因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小玲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1
A1
和收集装置是
B3
B3
(填序号).若用图F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
b
b
端进入(选填“a”或“b”,下同).若用图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a
a
端进入.现小丁同学想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她将F装置装满水后气体应从
b
b
端进入;另外还需要增加什么仪器
量筒
量筒

(3)实验室存放的双氧水久置后容易分解而变稀.小丁同学向盛5%双氧水溶液(久置)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未见木条复燃.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双氧水久置后浓度太稀,反应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小
双氧水久置后浓度太稀,反应后收集的氧气浓度小
.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对该实验作怎样的改进?
增大双氧水的浓度或重新配制双氧水溶液
增大双氧水的浓度或重新配制双氧水溶液

(4)小燕同学用A3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Y(纯净物),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你对气体Y的推测 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 实验现象
气体Y可能是
O2(或CO2
O2(或CO2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们接触化学已有一月有余,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如下一些:
(1)气体发生装置
在初中化学里,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加热),主要掌握两种发生装置.
①固-固加热型如图A1;
②固-液不加热型如A2或A3.
(2)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
①凡难溶或不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图B1.
②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图B2.
③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如图B3.

(1)小明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能用B2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小玲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填序号).若用图F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______端进入(选填“a”或“b”,下同).若用图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端进入.现小丁同学想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她将F装置装满水后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另外还需要增加什么仪器______.
(3)实验室存放的双氧水久置后容易分解而变稀.小丁同学向盛5%双氧水溶液(久置)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未见木条复燃.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______.要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对该实验作怎样的改进?______.
(4)小燕同学用A3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Y(纯净物),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你对气体Y的推测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实验现象
气体Y可能是______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横店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意外发现铁丝的表面有少量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他们对该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探究一下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气体是H2
猜想二:该气体是SO2
猜想三:该气体是O2
【讨论分析】进过思考分析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的,理由是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并提出了猜想四:
该气体是H2和O2的混合物
该气体是H2和O2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其余的猜想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装入足量的铁粉,再加入适量的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将铁丝改为铁粉做实验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打开活塞K1、K2,通一会儿氮气,通入氮气是为了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4)关闭K1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5)一会儿后在尖嘴处放一根燃着的木条,然后倒扣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A中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B处气体安静的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结论】猜想一成立
【反思】
(1)长颈漏斗除了有能添加药品的作用之外,还有
调节装置气压(缓冲或安全等)
调节装置气压(缓冲或安全等)
的作用
(2)对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我们应该
查找原因等合理即可
查找原因等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湖边野炊.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有关问题.
(1)烧火时,小明同学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是为了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
;做饭结束时,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可以往柴火灰烬上
浇水或盖土
浇水或盖土
(任写一条).
(2)湖水属于
混合物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检验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向水样中加
肥皂水
肥皂水

(3)小周同学认为,垒灶使用的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烧火做饭时极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高温 
.
 
CaO+CO2↑;
CaCO3
 高温 
.
 
CaO+CO2↑;
,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分解
分解
反应.
(4)野炊结束,小吴同学使用洗涤剂清除餐具上的油腻,这是利用
乳化
乳化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扬中市模拟)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  
.
 
Na2CO3+CO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c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
吸收甲装置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吸收甲装置可能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末反应的NH3
吸收末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
a
a
管通入
氨气
氨气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其他合理方法均可)

(4)“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只考虑含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白色沉淀10.00g.
Ⅲ.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解:设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3.25g
×100%=80%
解:设纯碱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00g
106
100
=
x
10.00g

x=10.6g
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3.25g
×100%=80%


乙方案
I.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 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II.实验结论:
(1)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a
b
=
53
22
(或22a=53b;或a=
53
22
b等)
(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2)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a
b
53
22
a
b
53
22
时,纯碱样品室有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53b
22a
×100%
53b
22a
×100%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
(一)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所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则可以使误差减小,理由是
BaCl2比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BaCl2比C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二)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