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能与碘反应,它是人体不可缺乏的有机物,化学式是 C6H806
(1)取2片维生素C轻轻捣碎,放入一支大试管中,注入20mL蒸馏水,振荡.用滴管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2.所以该溶液显
 
性(选填“酸”或“碱”),在
 
性(选填(选填“酸”或“碱”)环境中,维生素C易被破坏.
(2)烹调蔬菜前最好不用水浸,不捣碎、切薄,烹调时不要高温煸炒.食用凉拌蔬菜或生菜能获得较多的维生素C,维生素C的制剂不能存放太长时间.通过以上内容可知,维生素C有
 
 
等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一个维C分子含有
20
20
个原子,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4
3:4
,44克的维C含有
2
2
克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设计出两种方案奖励4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1:
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方案2:
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滴在pH试纸上
显示pH<7的红色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AC
 )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两种西红柿中,你认为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新鲜的西红柿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含量会减少.因此,我们要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湘潭)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甲班化学兴趣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设计实验:
实验室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NaOH溶液和相关仪器.
方案l:将维生素C片研碎、溶于蒸馏水制成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①实验现象为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说明维生素C显酸性.
②如果要加速维生素C片在水中的溶解,操作方法是
搅拌或振荡
搅拌或振荡

方案2: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制成溶液.
②取少量稀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两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呈
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维生素C溶液振荡,直至溶液颜色变为
色.结论:维生素C显酸性.
(3)继续探究:运用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你还可用什么实验证明维生素C具有酸性?简述实验方法(要求与上述两种实验方法不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次服用“维生素C”至少
 
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 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③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