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B装置的质量(g) | C装置的质量(g) | D装置的质量(g) | |
实验前 | 15.4 | 262.1 | 223.8 |
试验后 | 6.1 | 264.8 | 230.4 |
| ||
| ||
编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V(O2)/mL | 60 | 40 | 20 | 12 | 10 |
V(空气)/mL | 40 | 60 | 80 | 88 | 90 |
现象 | 木炭复燃 | 木炭复燃 | 木炭复燃 | 木炭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 | 木炭 不复燃 |
编号 | 制取气体A(下列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 | B中的现象 | 结论 | ||||
a | 在烧瓶中加热适量浓HNO3 4HNO3
|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不复燃,火星熄灭 | NO2不支持燃烧 | ||||
b | 加热AgNO3固体 2AgNO3
|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复燃 | NO2支持燃烧 | ||||
c | 加热Cu(NO3)2固体 2Cu(NO3)2
|
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复燃 | NO2支持燃烧 |
室温下,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了蓝色沉淀。为了确定沉淀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试验和研究。
(一)【提出假说】
假设一: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沉淀;
假设二:两者反应只生成Cu(OH)2沉淀;假设三: ;
(二)【理论探究】
查阅资料: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KSP〔CuCO3〕=1.4×10-10 KSP〔Cu(OH)2〕=5.6×10-20
若只由此数据结合适当计算来判断,假设 是正确的。
(三)【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CuSO4溶液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中并搅拌,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二: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其操作方法为:①过滤 ,② ,③干燥。
步骤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
① 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
② 仪器组装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 。
④ 数据记录:
| B装置的质量(g) | C装置的质量(g) | D装置的质量(g) |
实验前 | 15.4 | 262.1 | 223.8 |
试验后 | 6.1 | 264.8 | 230.4 |
室温下,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了蓝色沉淀。为了确定沉淀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试验和研究。
(一)【提出假说】
假设一: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沉淀;
假设二:两者反应只生成Cu(OH)2沉淀;
假设三: ;
(二)【理论探究】
查阅资料: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KSP〔CuCO3〕=1.4×10-10 KSP〔Cu(OH)2〕=5.6×10-20
若只由此数据结合适当计算来判断,假设 是正确的。
(三)【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CuSO4溶液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中并搅拌,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二: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其操作方法为:①过滤 ,② ,③干燥。
步骤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
① 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
② 仪器组装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③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 。
④ 数据记录:
| B装置的质量(g) | C装置的质量(g) | D装置的质量(g) |
实验前 | 15.4 | 262.1 | 223.8 |
试验后 | 6.1 | 264.8 | 230.4 |
(四)【实验结论】
利用上述数据初步判断该沉淀的成分是CuCO3和Cu(OH)2,在沉淀中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若所得沉淀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