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Na2O2与SO2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部分同学依据的反应,用类比的方法推理反应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另一部分同学依据的强还原性和的强氧化性,猜想产物中含有。为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
(3)向溶液中缓慢通入气体,请分析通入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关系,填写下表空格。

的范围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0,0.5)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请在下图中画出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随缓慢通入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作图时请在起点、拐点和终点注明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Na2O2与SO2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部分同学依据的反应,用类比的方法推理反应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另一部分同学依据的强还原性和的强氧化性,猜想产物中含有。为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

(3)向溶液中缓慢通入气体,请分析通入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关系,填写下表空格。

的范围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0,0.5)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请在下图中画出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随缓慢通入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作图时请在起点、拐点和终点注明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杭州一模)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下面是以食品为主题的相关问题,请根据要求回答.
(1)聚偏二氯乙烯()具有超强阻隔性能,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是由
CCl2=CH2
CCl2=CH2
(写结构简式)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若以乙炔为原料,通过加成反应生成1,1,2-三氯乙烷,再和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可合成这种单体,则在上述加成反应中宜选择的加成试剂是
AB
AB
.(选填编号字母)
A.HCl      B.Cl2      C.HClO     D.NaCl
(2)人们从食用植物油中摄取的亚油酸[]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价格低廉的植物油,其中的亚油酸含量很低.下列关于亚油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
AC
.(选填编号字母)
A.分子式为C18H34O2
B.在食用油中亚油酸通常是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
C.亚油酸属于一种不饱和低级脂肪酸
D.亚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
(3)木糖醇[CH2OH(CHOH)3CH2OH]作为一种甜味剂,食用后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比较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请预测木糖醇能否和新制备的Cu(OH)2浊液发生化学反应?预测的依据是
会反应;因为分子结构中含邻位多羟基结构的物质如甘油、葡萄糖等物质均使Cu(OH)2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会反应;因为分子结构中含邻位多羟基结构的物质如甘油、葡萄糖等物质均使Cu(OH)2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4)酒精在人体肝脏内可转化为多种有害物质,有机物A是其中的一种,对A的结构进行如下分析:
①通过样品的质谱分析测得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②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性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 (信号),根据 峰值 (信号) 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 (CH3CH2OH) 有三种氢原子 (图1).经测定,有机物 A 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2 
③对 A的水溶液进行测定发现该溶液pH<7
根据以上分析,写出 A 的结构简式
CH3COOH
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朝阳区二模)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
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CO2在水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有H2SO4存在时,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
2HCO3-+Ba2+=BaCO3↓+CO2↑+H2O
2HCO3-+Ba2+=BaCO3↓+CO2↑+H2O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
合理
合理

③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
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
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mL,再次测定pH
,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取相同质量的纯净的NaHCO3配成1000mL溶液,取400mL,重复甲的实验,进行对照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残留率=
剩余固体的质量原始固体的质量
×100%)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a.根据A点坐标得到的结论是
白色固体为NaHCO3
白色固体为NaHCO3

b.根据B点坐标,计算残留固体中n(NaHCO3):n(Na2CO3)=
1.7
1.7

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认为,可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备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分)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下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认真分析上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

⑵从上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⑶上图中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上图中4、5、6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均比同主族上一周期的元素气态氢化物低很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I1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I1值出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E(砷)>E(硒)   ②E(砷)<E(硒)  ③E(溴)>E(硒)  ④E(溴)<E(硒)

(6)用氢键表示式写出HF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