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 与“荆王追悔莫及 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 译文: 补充注释:①官在鲁司寇:在.古义同“才 ,司寇.管粮秣的小吏.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亦谓禹.汤.文王.③王法枉必死:正.指“君 或“主 ,石渚为廷理.故为主法者.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 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 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 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 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 钅质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照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它为人公直无私.照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 于是伏在斧钅质 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 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 石渚不离斧钅质 .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