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类比递推选择题. 基础1 定性分析选择题 定性分析选择题又称普通选閳ワ腹鈧拷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现有A、B、C、D、E、F、G七种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一次递增.其中:A原子核内无中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E原子核外第一层比第三层电子数多1,F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第一层电子数,G形成的-1价离子与A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由此推知:
(1)A原子符号是
11H
11H

(2)B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G元素形成的单质与A、D、E三元素形成呈碱性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OH-+Cl2═Cl-+ClO-+H2O
2OH-+Cl2═Cl-+ClO-+H2O

单质F分别在C单质、B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Mg+N2
 点燃 
.
 
Mg3N2
3Mg+N2
 点燃 
.
 
Mg3N2
2Mg+CO2
 点燃 
.
 
2MgO+C
2Mg+CO2
 点燃 
.
 
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1)甲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
周期的
钠、镁、铝
钠、镁、铝
三种元素.最简单的实验是将大小相近的三小块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钠剧烈反应,可能着火或爆炸

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镁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铝反应比镁缓慢,有较多的气泡产生

(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
A:
HNO3
HNO3
;B:
CaCO3
CaCO3
;C:
Na2SiO3
Na2SiO3

②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SiO32-+H2O═H2SiO3↓+CO32-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
CO2+SiO32-+H2O═H2SiO3↓+CO32-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现有A、B、C、D、E五种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其中:A原子核内无中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D原子核外K层比M层电子数多1,,E形成的-1价离子与Ar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由此推知:
(1)A原子符号是
11H
11H

(2)B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E元素形成的单质与A、C、D三元素形成呈碱性的化合物反应的方程式:
2NaOH+Cl2═NaCl+NaClO+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C、D是金属元素;A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只有一个;B和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推知:
(1)写出A、B、C、D、E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H
H
 B
O
O
 C
Na
Na
  D
Al
Al
 E
S
S

(2)用电子式表示C、E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

(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套实验方案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请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进行配对并补充所缺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2.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3.镁带与2mol/L的盐酸反应
4.铝条与2mol/L的盐酸反应
A.
浮在水面、四处游动直至溶解、发出咝咝声、溶液变成红色
浮在水面、四处游动直至溶解、发出咝咝声、溶液变成红色


B.产生气体,溶液变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
实验方案 1 2 3 4
实验现象
B
B
A
D
D
C
C
(2)通过本探究实验,该同学得出第3周期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是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