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答案: (1)氯气, a, d, 浓硫酸. (2)①SiCl4+2H2+O2SiO2+4HCl ②0.35 (3)134.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还涉及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根据图示装置可知在d处加入的应是饱和食盐水.在阴极和阳极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即阴极和阳极产物分别是H2和Cl2.并在阴极出口a处得到NaOH溶液,阳极产生的Cl2可用浓硫酸干燥处理. (2)①根据信息可知白炭黑为SiO2.再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以写出制备气相白炭黑的反应. ②生成SiHCl3的消耗的n(H2) = 0.01×20 = 0.2 mol.则起始时n(H2) = 0.2+0.14×20 = 3.0 mol,根据2NaCl-H2和H2为3 mol.可以求得消耗NaCl为0.351 kg, (3)根据3H2-3Cl2-NaClO3及213.0 kg NaClO3可以求得生成的H2为134.4 m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2?闵行区二模)工业上由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各漂粉精,其化学式可以用xCa(ClO)2?yCaCl2?zCa(OH)2(x、y、z为简单整数)来表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漂粉精进行定性、定量探究如下:
(1)证明漂粉精中含有CaCl2
①向漂粉精固体中滴加足量浓硫酸,观察到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生成黄绿色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1O)2+CaCl2+4H2SO4(浓)=2Ca(HSO42+2C12↑+2H2O;
(或Ca(C1O)2+CaCl2+2H2SO4(浓)=2CaSO4+2C12↑+2H2O);
Ca(C1O)2+CaCl2+4H2SO4(浓)=2Ca(HSO42+2C12↑+2H2O;
(或Ca(C1O)2+CaCl2+2H2SO4(浓)=2CaSO4+2C12↑+2H2O);

②将生成的黄绿色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并收集到无色气体.推测过程①中生成气体除Cl2外,还可能含有
HCl
HCl
O2
O2
(填化学式),写出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证明漂粉精中含有Ca(OH)2[已知电离常数:Ki1(H2CO3)>Ki(HClO)>Ki2(H2CO3)]
①将少量漂粉精溶于水后,测定其pH值为12.3.采用的测定方法可能是
c
c
(选填答案编号).
a.使用广泛pH试纸    b.使用精密pH试纸
c.使用pH计          d.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滴定
②下列探究步骤的设计中,对证明该结论无意义的是
a
a
(选填答案编号).
a.向漂粉精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测定溶液的pH值变化
b.向漂粉精溶液中加入适量碳酸氢钠固体,测定溶液pH值变化
c.向漂粉精溶液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钠固体,测定溶液pH值变化
测定漂粉精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ClO-+2I-+2H+→Cl-+I2+H2O;I2+2S2O32-→2I-+S4O62-
【实验步骤】
i.称取7.740g漂粉精固体,溶解,配成250mL溶液;
ii.量取该溶液5.00mL于锥形瓶,加入过量KI溶液、酸化,并加入指示剂;
iii.用0.1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始末读数;
iv.重复ii、iii操作,记录始末读数.
(3)该实验中要使用的定量仪器除电子天平外还有
滴定管、250mL容量瓶
滴定管、250mL容量瓶
(写名称).
(4)步骤ii中加入的指示剂为
淀粉
淀粉
(写名称),当观察到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时,达到滴定终点.
(5)实验数据如下:
若理论上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27.00mL,则相对误差为
-0.173%
-0.173%
(保留3位有效数字).
(6)该漂粉精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
62.4%
62.4%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实验编号 1 2 3
消耗Na2S2O3体积/mL 26.90 27.00 26.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下图所示,从A出发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化合物B以铁做催化剂进行溴代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F遇氯化铁溶液不变色,G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请根据上述信息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则反应②的条件可能为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溴水、光照            B.液溴、铁粉       

C.氢溴酸、加热          D.氯气、光照

(3)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属于酯类的芳香族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其中苯环上的一取代物有四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M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下图所示,从A出发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化合物B以铁做催化剂进行溴代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F遇氯化铁溶液不变色,G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请根据上述信息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则反应②的条件可能为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溴水、光照            B.液溴、铁粉       

C.氢溴酸、加热          D.氯气、光照

(3)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属于酯类的芳香族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其中苯环上的一取代物有四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M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下图所示,从A出发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化合物B以铁做催化剂进行溴代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F遇氯化铁溶液不变色,G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请根据上述信息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则反应②的条件可能为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溴水、光照            B.液溴、铁粉       

C.氢溴酸、加热          D.氯气、光照

(3)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属于酯类的芳香族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其中苯环上的一取代物有四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M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下图所示,从A出发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化合物B以铁做催化剂进行溴代时,一溴代物只有两种,F遇氯化铁溶液不变色,G为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请根据上述信息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③的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则反应②的条件可能为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溴水、光照B.液溴、铁粉
C.氢溴酸、加热D.氯气、光照
(3)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属于酯类的芳香族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其中苯环上的一取代物有四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M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