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 ||
| ||
你的判断 | NH2 | HCl | |
能够制的 | a中药品: 浓氨水 浓氨水 b中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 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 |
a中药品: 浓盐酸 浓盐酸 b中药品: 浓硫酸 浓硫酸 | |
不能制的 | 原因: 无 无 |
原因: 无 无 |
1 |
22.4 |
1 |
22.4 |
钙在加热时能与氮气、氢气反应。氢化钙遇水立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图1是横拟制取装置。
(1)用浓硫酸配制l:4(体积比)的稀硫酸,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__。
(2)装置D中竖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可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加热C装置前要对H2验纯,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听到“噗噗”的声音,说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只要装置合理、操作规范就可以排除生成__________(选填序号)。
a.Ca3N2 b.CaO c.Ca(OH)2
(5)乙同学用上图装置测定制得的氢化钙的纯度。他称取46 m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恒温时,注射器量出产生的气体为48.06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编号)。
①H2通入不足,反应器中有空气
②钙与H2未充分反应
③产物与空气接触
(6)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了一个关系式,42x+40y=0.046、2x+y=48.06/22400请指出式子中y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钙在加热时能与氮气、氢气反应。氢化钙遇水立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图1是横拟制取装置。
(1)用浓硫酸配制l:4(体积比)的稀硫酸,需用的玻璃仪器是烧杯、________。
(2)装置D中竖直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进入装置C的氢气已经干燥,可在B、C之间再接一装置,该装置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加热C装置前要对H2验纯,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听到“噗噗”的声音,说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只要装置合理、操作规范就可以排除生成__________(选填序号)。
a.Ca3N2 b.CaO c.Ca(OH)2
(5)乙同学用上图装置测定制得的氢化钙的纯度。他称取46 mg样品,与足量水反应,恒温时,注射器量出产生的气体为48.06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编号)。
①H2通入不足,反应器中有空气
②钙与H2未充分反应
③产物与空气接触
(6)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了一个关系式,42x+40y=0.046、2x+y=48.06/22400请指出式子中y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备氯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Mn2++Cl2↑+2H2O.从反应原理可以看出,只要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就可以将盐酸中的氯元素氧化成氯气,这些氧化剂主要包括:K2Cr2O7、KMnO4、KClO3,发生的反应分别是________.一套完整的氯气实验室制备装置应该由四部分构成
(如图).同学们需要注意实验仪器的连接和作用.A.分液漏斗:用来盛放液体试剂,本实验用来盛装浓盐酸.
B.圆底烧瓶:做反应容器,内放固体物质,本实验盛装的是固体二氧化锰.在加浓盐酸时要注意液体的量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________,而且加热时要________,使烧瓶底部均匀受热,避免受热不均而炸裂.
C.除杂装置:第一个洗气瓶内盛有饱和食盐水,它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杂质;第二个洗气瓶内盛有浓硫酸,用于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洗气瓶中两个导管的插入原则是“长进短出”.除杂的顺序是先除氯化氢,后除水蒸气.如果顺序颠倒,不能起到除杂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
D.集气装置: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如果不需要收集干燥的氯气,也可以使用________的方法.
E.尾气吸收:因为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多余的氯气不能排放到大气中,选用________进行尾气处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