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若37.1.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7、下列两组装置图都与我们学过的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有关.
(1)根据如图(A~E)所给的装置,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A
,收集装置是
C或E
(填字母).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B
,验满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做“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K)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

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b
口进入(填导管口符号).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
K
装置.
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应选用
H
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37、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
吸附
,使杂质
沉降
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
A,C,E,F

A.烧杯B.酒精灯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E.玻璃棒F.漏斗G.托盘天平H.蒸发皿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
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防止暴沸
;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
液体进入冷凝管,使蒸馏水不纯.

②所得蒸馏水是
软水
(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
加入肥皂水,观察泡沫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37、某学生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和底部有小孔的试管组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所示).
(1)该装置A应盛放
稀盐酸
,B处应放进
大理石
,C应该是用
铜丝或玻璃丝
(填铜丝或玻璃丝或铁丝)为材料做的带孔的网板,放置C以后使该装置具有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的优点.
(2)若C是用铁丝做的网,那么发生的后果是
铁丝被腐蚀,且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氢气
,其原因是
稀盐酸和铁丝发生化学反应

(3)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操作
D
(填字母)来实现,可看到的现象
稀盐酸与大理石分离,反应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3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放置的固体烧碱的变质程度开展了探究,烧碱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为确定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理想无摩擦注射器),把X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活塞能回到原位则不漏气


(2)甲同学用图1装置测得的CO2气体的体积与准确值相比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包含滴入的稀硫酸的体积

(3)乙同学用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与甲同学测得CO2气体的体积相比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没有
(填“有”或“没有”)影响.
(4)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 (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则图3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选1点填入下表)
主要缺陷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
过量BaCl2溶液操作1称取X g固体混合物溶解称量溶液M沉淀AYg沉淀淀
(1)“操作1”的名称是
过滤

(2)确定B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BaCl2溶液已过量

(3)以上实验过程因缺少
沉淀没有洗涤烘干
操作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37、为了验证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化学式回答)
(1)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后过滤得到的白色固体是
CaCO3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NaCl、NaOH

(2)如果反应物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NaCl、NaOH、Ca(OH)2
NaCl、NaOH、Na2CO3

(3)为了进一步确定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若无气泡产生,你认为还需补充实验吗?理由是
需要,因为无气泡产生只能说明Na2CO3不存在,无法证明Ca(OH)2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