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5186  435194  435200  435204  435210  435212  435216  435222  435224  435230  435236  435240  435242  435246  435252  435254  435260  435264  435266  435270  435272  435276  435278  435280  435281  435282  435284  435285  435286  435288  435290  435294  435296  435300  435302  435306  435312  435314  435320  435324  435326  435330  435336  435342  435344  435350  435354  435356  435362  435366  435372  435380  447348 

15. 本文用了多种视角和方法写景,下列各句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远望、动景)

   B.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环顾、全景、正面写雨)

   C. 在底下望见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视、近看、全景)

   D. 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远眺、全景、仰视)

试题详情

14. 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

   B. 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C. 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D. 有的山池叫作洗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白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试题详情

13. 对课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景物突出其特征,如写泰山顶上的小店突出其“奇”,写泰山岩石突出其“趣”。

   B. 开头引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意在点出作者登泰山的缘由与愿望。

   C. 文章以登山路线为顺序,也时时借“雨”(包括“水”)的变化来安排文章层次。

   D. 文章紧扣“雨”字写景抒情,既正面写“雨”,又侧面暗写“雨”。

试题详情

12. 下列名句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B. “吸翠霞而夭矫”出自郭璞《江赋》。

   C. “云海四茫茫”和“荡胸生层云”都出杜甫《望岳》。

   D. “泰山岩岩”出自《诗经》。

试题详情

11. 下面各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有(   )

   A. 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

   B.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中。

   C. 我也像年轻了一样,有说有笑,跟在他们后面头。   

   D.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试题详情

10. 文中作者称赞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选出对“传神之作”的“神”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神韵   B. 神仙   C. 精神   D. 内容

试题详情

9. “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选出对这个复句中分句之间关系判断恰当的一项(   )

   A. 因果关系   B. 条件关系   C. 假设关系   D. 递进关系

试题详情

8. 对“我同意你去泰山”这个意思,下面哪种表达语意最轻?(   )

   A. 我赞成你去泰山。

   B. 我不反对你去泰山。

   C. 我不是不赞成你去泰山。

   D. 难道我反对你去泰山吗?

试题详情

7. 对下文划线词与括号中的词对比分析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奔)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冲)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溅)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落)在洄漩的水面。

   A. “跃”既有“奔”的急速貌,又更能形象地表现出在大水奔腾浩荡、汹涌澎湃的形态和气势。

   B. “铺”承“黄锦”比喻,比“冲”更形象、壮观。

   C. “激”比“溅”更显大水碰石奇观。

   D. “撒”比“落”更形象地写出水珠的飘落。

试题详情

6. 下列词语按表达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嶙嶙  (2)踉跄  (3)潺潺  (4)缓缓  (5)淙淙  (6)绮丽

   (7)峥嵘  (8)绚烂  (9)訇訇  (10)涓涓  (11)逶迤

  A. 描写声音:(3)(5)(9)(10)   B. 描写色彩:(1)(6)(8)

  C. 描写动态:(2)(4)(10)(11)   D. 描写静态:(1)(7)(11)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闁稿骏鎷� 闂傚偊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