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走进他的房间时,可以看到布置很_______ ,主人的品味很高。
(2)这些假古画_____得相当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真是令人惊讶。
(3)在铁的事实面前,他毕露______ ,我们也终于可以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A.讲求 仿照 原形 B.讲究 仿制 原形
C.讲究 仿制 原型 D.讲求 仿照 原型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即兴 汲取 煽动 扇坠 看守内阁 看破红尘
B.援助 原貌 症候 征兆 难分难舍 难能可贵
C.闪亮 赏析 脑髓 随口 为丛驱雀 为富不仁
D.轮廓 锅饼 和蔼 暮霭 遗之千金 不遗余力
23.写这篇文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围绕“凭借什么获得成功”,即成功的条件作文。二是要选择一个角度,材料中有三个人,要从三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提炼和选择一点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22.这四则材料有完全相反的两个角度,可以选择“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或者是“欲速则不达”的角度作文,也可以围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来立意。人生短暂,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事应该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但是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往往容易把事情办糟。无论做什么事情,应该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
2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句名句,自然有多种解读。材料中提供了三种解读,这只是示例而已,只要能把一种优秀的品格或优异成果的最本质的原因找出来,应该说都是切题的,关键是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因果关系,在偶然之中找到必然联系。这道作文题关键在审题,关键在于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
20.“知”,即“了解,理解,正视”。“难”,即“困难”,名词,从人生和社会的角度看,指“挫折、灾难”等各种各样的困难。“不难”,指战胜和克服各种困难,使难变成不难。由“难”到“不难”,关键在于变化的条件,即要准确理解这个“知”字。要懂得为什么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难变成不难。
使难变成不难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解决困难的办法。因此,如果只写“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不切题的,如果把“知难不难”仅仅当作成功的条件也是不切题的,因为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践。考生拿到这个作文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什么叫“难”?什么叫“不难”?“知”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使“难”变成“不难”?由此自然会想到“知”的深刻内涵。经过这番审题,正确的立意就会在头脑里凸现出来。
18.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可以根据题目要求,从拉磨毛驴、磨工和村里人三个角度构思作文。从拉磨毛驴的角度思考,它借着“一张巨大的狮子皮”到处吓人,实际上没有什么本事,一旦骗人的手段败露,也就只能“黔驴技穷”,身败名裂。从磨工的角度思考,因为他经常与拉磨毛驴打交道,熟悉拉磨毛驴的特点,便能够一眼识破其欺骗手段,这是磨工胜过村里其他人的地方。从村里人的角度思考,他们不知道拉磨毛驴的特点,不能发现那一只长长的耳朵,所以被吓得逃之夭夭。后来知道磨工识破了骗术,又跑来看热闹,尽情地嘲笑毛驴,从而可以讽刺愚昧无知的村里人。综上所述,可以联系实际,从骗术是不会长久的、只有拥有知识和专业的人才能识破骗术,以及无知便会被骗等多个角度写这篇文章。
17.在这则材料中,谢军的两句话是审题的重点,可以从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角度谈,也可以从学习的内容方面谈。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和人格的提升。要准确理解题意,再根据自己的情况立意,选择文体作文,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1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作文题。在谢华安参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问题上,在人们的头脑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标准,一是重视理论成果,一是重视实践成果。从谢华安2007年新增选为中科院院士这一情况来看,中科院院士的评价标准正在由前者向后者转变,这应该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围绕这点展开议论,联系实际,自然切中时弊。但是如果强调前者,只要言之成理,也应该视为切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