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 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 0和1 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2.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答案:C..遵循动量守恒.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带入数据得=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江苏卷物理·12.A)(选修模块3—3)(12分)(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

(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平均摩尔质量为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09·江苏卷物理·12.A)(选修模块3—3)(12分)(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气体组成的系统地熵增加
(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J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J的功,同时吸收了0.3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
(3)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kg/,平均摩尔质量为0.29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