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截至2008年8月4日11时的初步统计.安徽滁河流域的特大洪灾致使安徽9个市38个县受灾.受灾人口256万余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72亿元. 材料2:200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淮河流域连续发生大范围.高强度.历时长的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430毫米.为常年同期的2-3倍.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材料3:淮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材料1分析洪涝灾害主要有哪些危害? (2)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 (3)分析淮河流域内旱灾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湖 .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 “封山植树 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解析: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从直接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等方面考虑.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方面考虑.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一般上.中.下游有所不同.上游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水库,中游加固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耕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河道. 答案:(1)洪灾会对工农业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同时会因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水环境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 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洪涝灾害.“退田还湖 “封山育林 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利于防洪.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向北运动的板块,使青藏高原隆升并向东运动,再挤压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其应力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导致位于横断山区高山深谷的汶川县发生了地震,见下图。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堵塞物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截至2008年5月21日,汶川灾区发现一共有34处堰塞湖,其水位上升很快,必须及时进行预警和排险。

材料三:易倒塌房的结构。(图1)

材料四:汶川的地形地貌。(图2)

(1)主动挤压青藏高原的是________板块;汶川大地震从成因看属于________地震。为及时准确了解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质、水文灾害和建筑破坏等分布状况,优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此次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3)此次地震造成许多次生灾害,其中,次生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和堰塞湖等。试分析此时此地的堰塞湖水位为何上升很快,有哪些措施可用来应对其可能产生的洪灾。

(4)你认为汶川一带是否适合大量人居住?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向北运动的板块,使青藏高原隆升并向东运动,再挤压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其应力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导致位于横断山区高山深谷的汶川县发生了地震,见下图。

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堵塞物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截至2008年5月21日,汶川灾区发现一共有34处堰塞湖,其水位上升很快,必须及时进行预警和排险。

材料三:易倒塌房的结构。(图1)

材料四:汶川的地形地貌。(图2)

(1)主动挤压青藏高原的是________板块;汶川大地震从成因看属于________地震。为及时准确了解此次地震造成的地质、水文灾害和建筑破坏等分布状况,优先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此次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3)此次地震造成许多次生灾害,其中,次生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和堰塞湖等。试分析此时此地的堰塞湖水位为何上升很快,有哪些措施可用来应对其可能产生的洪灾。

(4)你认为汶川一带是否适合大量人居住?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

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        

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

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    (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5)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

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遭遇强冷空气,出现大范围降温、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对公路、铁路交通,供电、供水,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0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大地震。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截至10月28日,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5人死亡,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0,受灾4624万人。

  材料三:2008年1月14日地面天气图

  材料四:汶川强震震中构造示意图

(1)

关于今春雪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

B.

我国南方地区气温的距平值为正值(注:距平值为实际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

C.

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导致西南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

D.

南下冷空气势力偏强,西北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冷暖空气交汇于长江中下

游及其以南地区

(2)

根据材料三分析,图中AB、CD两条虚线中,表示高压脊的是________,甲处的气压值约为________

(3)

结合材料二、四分析汶川地震损失惨重的自然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2: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    

         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

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    (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5)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