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山三模)某研究小组为探讨反应 A(g)+2B(g)?2C(g)+D(s)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最适宜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并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图中C%为反应气体混合物中C的体积百分含量(所有实验的反应时间相同).
(1)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
>
0(填>、<或=)
(2)点M和点N处平衡常数K的大小是:K
M=
=
K
N(填“>”、“<”或“=”)
(3)工业上进行该反应获得产品C 的适宜条件是:
温度为
500
500
℃,选择该温度的理由是
低于500℃时,C%值太小,高于500℃时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不明显,但由于升温带来的燃料及设备成本要求会明显增加
低于500℃时,C%值太小,高于500℃时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不明显,但由于升温带来的燃料及设备成本要求会明显增加
压强为
101kPa
101kPa
,选择该压强的理由是
随着压强的增大,C%的增大幅度并不明显,而由于压强增大而带来的动力,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故选择常压
随着压强的增大,C%的增大幅度并不明显,而由于压强增大而带来的动力,设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故选择常压
(4)试解释图中350℃前C%变化平缓而后急剧增大、500℃以后又缓慢增加的可能原因:
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而该催化剂只有在350℃以上才能体现催化活性并在500℃左右时催化效果最好,500℃以上的变化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情形
该反应需要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而该催化剂只有在350℃以上才能体现催化活性并在500℃左右时催化效果最好,500℃以上的变化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