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简评:本文突出特点是点面结合.屈原.李白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唐玄宗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诠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礴.由点及面.使内容拓展有序. 例文4 瀑布选择了悬崖.从此.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撑裂躯壳.于是.它便成就了生命的绿,珍珠贝选择了创伤.它才孕育出夺目的珍珠,雄鹰选择与风雨搏击.在蓝天翱翔.它才成为勇者与力量的化身. 人难免要做出选择.有选择就会有困惑.是选择悬崖呢.还是选择后退.若是我.我选择悬崖. 也许有人会说:苦涩的是青橄榄.折断的是嫩翅膀.年轻人.你不怕跌下去摔死吗?不怕.因为我不会盲目地走向悬崖.更因为有伟大的心灵在支撑着我. 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第一届黑人总统.年幼的曼德拉目睹没有温情.没有平等的种族歧视状况.他立志一生要做一个自由战士.他选择了自由.于是成长为律师的他因为替人疾呼而遭南非白人政府拘禁.他面对的将是在一个孤岛上做25年的苦役.或是放弃抗争.他选择了前者.在拘禁中.他承受了体力与感情的巨大折磨.他还自修了英国一家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从未停止对他的声援.白人政府终于撑不住了.25年后.已是64岁的曼德拉获得释放.他又开始积极奔走.无数次地遭受暗杀的威胁.然而.压迫压不住反抗.2世纪90年代初.南非种族隔离制终于被废除.这位黑人总统的一生被誉为“曼德拉神话 . 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鲁迅.他以杂文做为匕首和投枪进行斗争.以一种恨的方式来宣泄对民族的深沉的爱.选择杂文的同时.他便选择了攻击.有人说:如果鲁迅当年选择小说.也许他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非议和不公的文学待遇.可是我要说:在国难当头的黑暗岁月中.有良心的文学家.首先是战士.今天和以后.鲁迅都不会被人忘记. 还有前以色列总理沙龙.他用鲜血与生命来践约和平.阿拉法特在炮火下工作.不让手枪玷污橄榄枝. 其实.困苦.危险.艰难就是曼德拉.鲁迅的悬崖.他们选择了悬崖.也选择了新生. 请让我以一首诗作结: 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面/我选择了更少人迹的那条路/于是/带来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简评:这篇议论文选材典型.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大气恢宏.首先选取黑人总统曼德拉反对种族歧视的典型事例.再以鲁迅先生怀着对民族的大爱而选取了杂文.选取了战斗的事例进一步补充.在论述两个“点 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面 .如对沙龙和阿拉法特的略笔点染.两相结合.大大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 欲擒故纵法 军事上用兵有“欲擒故纵 之计.即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擒 .捉拿的意思.可以看成矛盾的收结.解决.而“纵 是 放开.为了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先得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顺势擒拿.由此看来“纵 是一种手段.而“擒 是一种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充分掌握了解决矛盾主动权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 在论辩性的文章中常用此法来反驳错误观点.它一般先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抓住对方要害.驳倒他.这放开是为了最后驳倒.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 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 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接歪理推下去.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此法不单用在论辩性文章里.许多叙事性作品也用.中“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段的主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不理.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避.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五纵: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纵于一“擒 .这样“欲擒故纵 .设置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 是方式.手段.“擒 是目的.结局. 例文1 --对“记忆移植 的困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当一代文化宗师离一个时代而去.他所带来的历史的灵光也大部分会被时代的大河卷走.难怪韩愈之感叹自孔孟以后.圣人不出.圣教不传.白乐天生前将自己的诗集藏于三处.怕日后自己的思想不为后人所知. 数百年后.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些苦恼或许将不复存在.譬如陈寅恪.他在那个时代就不必因屡遭劫难而为身后的“名山大业 夜不能寐.尽可以抹去那悲剧的文化苦恋情结. 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甚至可以将诸如老子和爱因斯坦的记忆同时移植到一个人的脑中.这不知会爆发出多少超人的思想,因为.人的大脑容量近乎无限.我们是否就可用这种方法制造超人?至于平常百姓.则可以不为死亡而苦恼.因为他将摇身一变.继续生存.只不过换个躯壳而已.历史上.那些诸如等对生死茫然而抒发情感的名篇将不值一读.因为它们已无法再和后人产生共鸣! 然而.问一句:“你是谁? 恐怕将很难有人做出圆满的回答.拥有别人的记忆而过着自己的生活.你的记忆也许会告诉你:你有两个父亲.两个母亲,你干过一件事.又肯定没干过这件事,你死于车祸.但肯定也死于病痛.天啊!你是谁?你已不再是你.你将徘徊于记忆之中而无法思考.“未生我时准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伦理学又一次无路可走! 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复制记忆.却无法复制思想.文王厄而演.左丘失明而写.弥尔顿盲目25年才完成.如果没有这些情境.伟大的思想可以产生吗?有思想才是人.无思想只是记忆的机器! 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文化是厚积薄发的.是持续而有其自身规律的.请记住:历史创造人.选择人,人.无权选择历史与社会.谁想靠“移植记忆 来超越历史.谁就会被历史的大浪所淘汰. 茫茫宇宙.人类是沧海一粟.渺渺兮余怀.当陈子昂不必唱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绝句时.当人们没有了前生.后世.没有了时空概念时.是否说明了离自然与土地已日益遥远?我不禁要思索而担忧:人将走向何方? 简评:这是一篇令人开眼.令人警醒的文章.开篇就先造声势.欲擒故纵.从孔子.韩愈的慨叹.引出“数百年后.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些苦恼或许将不复存在 .这个美好的可能令人欢欣鼓舞.蓄势至极.笔锋一转“你是谁? 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全新的议论逼人思考.这先纵后擒之法令人称道. 例文2 考 生 什么是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里有这样 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到“天衣无缝 .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 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 .那我就“认认真真 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 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路不拾遗 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 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简评: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证了规则与道德的关系.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在论证方法上.主体部分运用了欲故纵之法.“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 作者放开一笔.然后批驳.出击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文3 上海 考生 “杂 的名声不好.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岂非杂邪? 波澜壮阔的大海.如此的雄奇壮美.然而.成其大者.正是这声名不佳的“杂 .百川东到海.大海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接纳了各方的来客.“杂 使之积小流以成江海.而那涓涓的细流.汩汩的泉水. 因为纯而终究无法拥有大海的气魄. 那夹缝中生存着的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 .它的生命力如此的顽强.它得以历经风霜.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而那温室内的花朵.只喝调配好的营养液.如此纯的生命.也是极容易凋零的. “杂 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也同样如此.郑板桥会作诗也会泼墨作画.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学问是“杂 的.杂以成其大.使他成为“千秋不变的人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纯则只能囿于一个小小的角落.杂会增加你的阅历.开阔你的胸襟.使你变得大气. 如果你试图只谈文学而成为一代文豪.那你是妄想,如果你试图只谈物理而成物理学家.那你是徒劳.“杂食 固然会耗费更多时间.见效也更慢一些.但只有这样.你的头脑才会更加充实.“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 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仅求知.做人也应该如大海一样杂一点.这似乎是有违常理的.但确实是如此.广交朋友.使你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见解.意见.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伟大,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使你获得不同的感悟与真理.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伟大.钱钟书.林语堂无不是“杂食 性的.杂使他们显得深厚.开阔.豁达.大肚能容天下事.杂一点.人生就会添上睿智.豁达的注脚.歌德显赫过.安逸过.也流亡过.杂的人生使他为我们留下了.也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形象. 人至纯不可.至杂当然也不可.无论多么杂.只要它是伟大的.总会保留着一份纯.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伟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杂 的名声不好.因为我们觉得它与“纯 对立.但“杂 与“纯 不也是可以统一的吗?“纯 是我们的筋骨与脊梁.“杂 是我们的血肉.只有骨架没有人愿意接近,而只有血肉.就只能匍在别人的脚跟前了.“杂 与“纯 的统一.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纯以立其身.杂则成其大. 简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思辩深刻的议论性散文.文章首段欲擒故纵--“`杂’的名声不好 .然后.笔锋一转.用反问句强调观点.紧接着.从自然现象写到人类自身.对“杂 进行了热情的赞颂.中外名人.事例纷呈.分析透彻.说理清晰. 例文4 安徽 考生 华和叶是一对优秀的青年. 华.办事稳重.果断.深得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爱戴.叶.华的未婚妻.一名颇有创作意识的记者. 他和她打算在金秋的季节里结婚.于是他俩就去了一家挺有特色的婚纱店.一切都很顺利.他俩特满意.当华转身打算付款时.见到两名男子在交换什么东西.凭着职业敏感.华意识到可能是白粉的交易. 华于是快速地走过去-- --叶无力地坐着.看着华的尸体.呆呆地. 医生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对叶说了些什么.叶只是点点头. 大约两个月后.一名陌生的男子告诉叶.他是华.叶用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眼神望着那名陌生男子--哦.那名移植了华大脑的青年.那名陌生男子一声“喂 .打断了叶的思路. 叶微微一笑.对那名男子说:“对不起.先生.我认为这种游戏一点不好玩-- 那名男子默默地听完叶的话.脸上露出了一种很无奈的表情.习惯性地拨弄着头发. 这时.叶心头一怔.这分明是华的动作.莫非移植了大脑.记忆也被携入了?叶于是向那名男子微微一笑.然后问许多问题. 那名男子有问必答.叶听得直落泪-- 叶擦了下眼泪对那名男子说:“冷月. 那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说:“葬花魂. 那名男子说:“留得残荷. 叶说:“听雨声. 他俩相拥而泣.因为这是-- -- 大约一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 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欢呼声中举行了婚礼. 他和她终于牵手了. 送走了亲朋好友.他和她携手来到阳台上.他对她说:“也许藏有一个重洋.流出来的.只是两颗泪. 叶任凭泪珠儿落下.坐在那儿说:“哦.原来他早将身体捐了.捐了也好--也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 简评:这是采用欲擒故纵法写成的一篇优秀作文.先极写“华 令人痛惜的死.然后峰回路转.写一名男子自称“华 .而他不仅有“华 的动作和记忆.更有对爱的执著.其中穿插叶对死去的“华 的悲伤和陌生男子的由惊疑到“相拥而泣 的过程.最后“华 和叶“终于牵手了 .全文构思大胆而感人. 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 .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 . 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例如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例文1 我叫诚信.我有六个兄长.他们分别是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我每天都要忍受他们的百般凌辱.我的母亲叫虚荣.她经常骂我没出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位兄长春风得意.18岁那年我决定离家出走.骑着一头叫“希望 的小毛驴.去寻找一个叫“幸福 的地方. 这一天我来到了一个叫“虚假 的城市.这里的人脸上堆满了笑容.涉世未深的我以为找到了幸福.就满心欢喜地住进了一家旅店.老板对我非常热情.安排我住进最好的房间.但是当我说出我一无所有之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晦起来.老板脸上的笑容了不见了.他恶狠狠地把我踢出房间.临走的时候我听见他说他叫“虚伪 .走在街上每个人都用厌恶的眼神看着我.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姑娘收留了我.她说她叫“同情 .可惜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于是我告别了她.独自踏上征途. 这一天我来到一个叫“欺骗 的城市.这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骗子.我举步维艰.骗子们想拖我下水和他们一起行骗.被我严词拒绝了.于是他们就叫了一伙叫“强盗 的人来打我.还抢走了我的小毛驴.就在我昏迷的时候.一个姑娘救了我.我醒来的时候她说她是同情的妹妹叫“可怜 .可惜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怜.于是我告别了她.独自踏上征途. 我遍体是伤.又失去了希望.终于有一天我倒在路边.一个叫“运气 的人刚好路过.把我救了起来.并把我送到一座破庙里.庙里坐着一位老人.他苍白的须发告诉了我他的年龄.我告诉他我想放弃追求我的幸福.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只让我带他一起回家.到了家中.他取出一把叫做“公平 的秤.要我的6个兄长站上去.然后要我站到另外一边.奇迹发生了.秤居然缓缓地向我这边倾斜过来.就在兄长们纷纷惊讶于我的体重为何长得如此之快时.我却突然明白了什么.感激地看着这位老人.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临走的时候他说他叫“命运 . 稍做调整后.我骑着一头叫“理想 的小毛驴再度出发了.但不是为了寻找幸福.而是为了传播幸福. 简评:这简直是一篇精彩的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受尽欺凌的“我 离家去寻找幸福.在“虚假 .“欺骗 等城市拒绝行骗而遭痛打.历经磨难也不要“可怜 和“同情 妹妹的收留.最终“命运 老人让“我 领受到“诚信 的分量.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富有教育意义. 例文2 陕西 考生 月亮有黑暗来证明它的明亮,花儿有绿叶来证明它的美丽,溪水有卵石来证明它的清澈,高山有在它脚上生长的小树来证明它的雄伟气魄! 可谁能来证明诚信呢? 在快乐岛将要沉陷的那一刻.所有的树木被滚烫的岩浆侵蚀.“健康 .“美貌 .“金钱 --都纷纷逃离生存已久的快乐岛. 只有“诚信 掉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它挣扎着.呼喊着.它向每一位朋友呼救.可是--“健康 驾驶着具有强壮身躯的木船来到“诚信 的身边.“救救我吧!`健康’! “不行.你太瘦弱.把你带到我的船上会没有面子-- 说着“健康 扬帆而去.将“诚信 一人丢下. 这时.“金钱 坐着它那堂皇的游轮来了.那金色的桅杆上镶嵌着颗颗钻石.白色的帆布由丝丝银线织成--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美丽.“诚信 用同样请求的语气说:“求求你!`金钱’.让我上船吧!载我一程好吗?我们是多么好的朋友呀! “不行.`诚信’.你看起来太贫困了.上了我的船会格格不入.会把它抹黑的-- 就这样“金钱 也走了.坐着它那条无与伦比的游轮. 海面上驶来了一艘简单的木船.这是“才学 .“诚信 说:“救救我吧!`才学’.你是那么的学识渊博.通情达理-- “喔!我亲爱的`诚信’.就是我的学识渊博.才需要书来充实自己.你看看我这里有这么多的书籍.再也没地方了.否则会翻船的.再见! 它也走了. “诚信 还漂浮在海面上.没有一人来救它. “快上来!`诚信’.我带你离开这儿. 一位划桨的老人将“诚信 拉上船.他们在海上呆了几天.终于.到达了安全的海岸.“诚信 得救了. 可它忘了问恩人的名字.当它打听到这位老人的名字时.原来恩人叫时间. 谁能证明诚信呢? 时间!它能证明诚信的价值. 简评:谁能来证明诚信?作者开篇就提出了这发人深思的问题.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接着将“诚信 置于危难之中.可怜的“诚信 在海上久久漂浮.而无人相救.他的命运令人担忧.生也?死也?直到一位老人出现.才现生机.短短的篇幅.写得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例文3 河南 考生 题记: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地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时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 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 “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 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 --大洗.猛灌.她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 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 她又呆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 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 的时候阻止过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 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 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 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 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至此.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简评:文章对“房东大娘 的认识真是一波三折.波澜迭起.一个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一个新的矛盾.全文通过“大洗.猛灌 .生病吃药.开窗防`非典’三件事.一步步展示了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最后“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例文4 湖北 考生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 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他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他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着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的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18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短短的八百字就将父子在生活中的矛盾写得曲折跌宕.从爱父亲写到厌父亲.又从厌父亲写到爱父亲.心灵的起伏也在事件的发展中得到转变.虽未点明话题.但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蕴. 顺序多组法 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总得有个顺序.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所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方法.记叙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