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幽默启发 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使人在笑声中领会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生动形象.并且带上幽默的语言.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的效果.比如.学生书写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时.常常漏写电解条件.错误屡纠屡犯.我换成这样的语言:假如食盐遇水能自发地生成氯气和烧碱.那么.我们每天炒菜时不知道要毒死多少厨师.烧死多少人啊!因为不仅炒出来了氯气毒人.在食物中还炒出了烧碱!或者当我们喝下食盐水时.胃里面会不会产生烧碱呢?鼻孔会不会左边冒氯气.右边冒氢气.点燃还会燃烧呢!学生无不大笑.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粗心印象深刻.从此以后.学生在写这些方程式时就很少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设疑启发 设疑启发.是指教师利用问题来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深入思考.例如.讲电解质概念时,可启发学生:电解质概念中为什么用了一个“或 字?可否将“或 字改为“和 字?若改成“和 字哪些物质将被开除出电解质?若将概念中的“化合物 改为“物质 又将如何?这样一“引 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就比较全面.深刻了.又如苯酚性质的教学.其实验程序为:苯酚加少量水变浑浊.加热变澄清.冷却后又变浑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又变澄清.吹入二氧化碳又变浑浊.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苯酚加少量水得浊液?加热又转澄清.冷却又变浑浊? ②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为什么溶液又转澄清? ③吹入CO2为什么又变浑浊? 然后引导学生推理: ①苯酚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②苯酚的酸性与羟基和苯环的关系. ③苯酚的酸性跟碳酸强弱的比较. 在层层设疑.层层逼进.不断探究的情况下.师生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英语儿歌“Old macdonald has a farm”中涉及的小动物,确能被幽默的合成大师们合成出来,其结构式与动物形状相似,下图Serpentenynenynol(蛇式二烯炔醇)就是其中之一。已知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可简写作:。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加聚及氧化反应等
B.该物质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该物质分子中有15个碳原子
D.该物质最多可与6molBr2发生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交规对酒后驾车作出严厉的处罚规定.检测驾驶人员呼气中酒精浓度(BrAC)的方法有多种.
(1)早期是利用检测试剂颜色变化定性判断BrAC,曾用如下反应检测BrAC:
3CH3CH2OH+2KMnO4→3CH3CHO+2MnO2+2KOH+2H2O
上述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2)受上述方法启发,后来用五氧化二碘的淀粉溶液检测BrAC,溶液变蓝,乙醇被氧化为乙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①2CH3OH(l)+3CO2(g)+4H2O(g)△H1=-1275.6kJ?mol-1
②2CO(g)=2CO2(g)△H2=-566.0kJ?mol-1
③H20(g)=H2O(l)△H3=-44.0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精英家教网
(4)如图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5)将0.2mol CO2气体通入150mL、2mol?L-1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I.(1)有下列变化:CO
 
2-
3
→CO2、C2O
 
2-
4
→CO2、Fe3+→Fe2+,找出其中一个变化与“MnO4-→Mn2+”组成一个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可发生如下反应:MnO4-+5e-+8H+→Mn2++4H2O
MnO4-+3e-+2H2O→MnO2+4OH-  
MnO
 
-
4
+e-→MnO
 
2-
4

由此可知,高锰酸根离子(MnO-4)反应后的产物与
 
有关.
(3)高锰酸钾溶液与硫化亚铁有如下反应:
10FeS+6KMnO4+24H2SO4→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若上述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了2.8g,则硫元素与KMnO4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个.
Ⅱ.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检测驾驶人员呼气中酒精浓度(BrAC)的方法有多种.
(4)早期是利用检测试剂颜色变化定性判断BrAC,曾用如下反应检测BrAC:
 
CH3CH2OH+
 
KMnO4
 
CH3CHO+
 
+
 
KOH+
 

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
(5)受上述方法启发,后来用五氧化二碘的淀粉溶液检测BrAC,乙醇被氧化为乙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浦东新区二模)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检测驾驶人员呼气中酒精浓度(BrAC)的方法有多种.
(1)早期是利用检测试剂颜色变化定性判断BrAC,曾用如下反应检测BrAC:3CH3CH2OH+2KMnO4→3CH3CHO+2MnO2+2KOH+2H2O.
上述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KMnO4
KMnO4
MnO2
MnO2

(2)已知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能得到更多的电子,若在稀硫酸中反应的氧化产物为乙酸,则还原产物为
MnSO4
MnSO4
;若反应产生了12.0mg乙酸,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0.0008NA
0.0008NA

(3)受上述方法启发,后来用五氧化二碘的淀粉溶液检测BrAC,乙醇被氧化为乙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O5+5CH3CH2OH→I2+5CH3CHO+5H2O
I2O5+5CH3CH2OH→I2+5CH3CHO+5H2O

(4)1994年美国首次批准使用唾液酒精含量检测方法,成为血液、呼气之后的第三种检测手段.其原理是在乙醇氧化酶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过氧化氢,判断该条件下乙醇、氧气、乙醛和过氧化氢四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是
O2
O2
(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或浅棕色)的过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1)甲同学实验如图一,步骤如下:①取大试管,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如图塞好疏松的棉花和铜丝③一段时间后,使铜丝浸入过量的硝酸反应④慢慢向试管底部推入棉花,可见明显现象.第①步放入大理石的作用是: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氧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2)乙同学则用图二装置,他的设想是这样:从分液漏斗注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丝,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NO产生的压强将排开稀硝酸,达一定体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硝酸液体将NO气体压入空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球部空间因接触空气而变色.但按他的方法实际操作的丙同学发现此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①当酸液加到浸没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以后,会
因如图所示的铜丝所在空间中被封闭一段空气
因如图所示的铜丝所在空间中被封闭一段空气
而使后面的实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②反应开始后,因为随着NO的体积增加,
产生的NO排开酸液而与大部分铜丝脱离接触
产生的NO排开酸液而与大部分铜丝脱离接触
影响铜丝与硝酸的继续反应.
(3)丙同学将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上提至与塞子下端齐平,解决了第①个问题,再用一个与U形管配套的单孔塞和另一个分液漏斗,仍用前述乙的仪器和思路,从左边顺利地将硝酸加到分液漏斗活塞处,请在图中补齐装置并特别画出铜丝的适当位置:
(4)丁同学根据丙的思路,认为可以测定一下NO的体积并计算其产率(不考虑有其它气体),如果给你图三所示的仪器及一个酸式滴定管,用一根橡胶皮管将它们连接起来.为成功量取产生NO的体积,此实验中注入的硝酸在滴定管中至少应到达
分液漏斗最大量程刻度处
分液漏斗最大量程刻度处
,设定有条件精确称量,还需要的数据是
铜丝反应前后的质量
铜丝反应前后的质量

(5)计算知:将等体积NO和O2通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8,但准确的实验表明:余气体积比计算结果要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应认真思考.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2,方程式为2NaOH+2NO2═NaNO2+NaN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方程式为2NaOH+NO2+NO═2NaNO2+H2,能否受此启发,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对上述情况作一合理的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