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烟气中NOx是NO和NO2的混合物(不含N2O4). (1)根据废气排放标准.1m3烟气最高允许含400mgNOx.若NOx中NO质量分数为0.85.则1m3烟气中最高允许含NO L. (2)工业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2CO3水溶液作为NOx吸收剂.该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3)已知:NO+NO2+Na2CO3=2NaNO2+CO2 ①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② 1m3含2000mgNOx的烟气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碳酸钠溶液吸收.若吸收率为80%.吸收后的烟气 排放标准.理由: . (4)加入硝酸可改变烟气中NO和NO2的比.反应为:NO+2HNO3=3NO2+H2O 当烟气中n(NO)︰n(NO2)=2︰3时.吸收率最高. 1m3烟气含2000mgNOx.其中n(NO)︰n(NO2)=9︰1. 计算:(i)为了达到最高吸收率.1m3烟气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 (ii)1m3烟气达到最高吸收率90%时.吸收后生成NaNO2的质量(假设上述吸收反应中.反应①比反应②迅速.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其中的两个实验步骤分别是:
A.在水平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两个绳套,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与方木板平面平行)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相同,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记下细绳的方向.
请指出以上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
A中是
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
没有记录两拉力的方向

B中是
没有说明要把结点拉至O点
没有说明要把结点拉至O点

(2)该学习小组纠正了(1)中的问题后,某次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已在图1中画出,图中的方格每边长度表示2N,O点是橡皮条的结点,请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严格作出合力F的图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为
14.1(或10
2
14.1(或10
2
 N.
(3)图2乙是马诗雨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示意图,F 和F′中
F
F
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量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①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
不变
不变
.(选填“变”或“不变”)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某同学做“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像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图中
F
F
是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
F′
F′
是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需要进行比较的是
F
F
F′
F′
,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1)图中的     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       F1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1)图中的     是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       是F1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1)图中的     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       F1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