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 ||
不同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活泼程度不同,早在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⑴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许多“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规律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掌握。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__________、 。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 。
⑵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 “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指导对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的认识,工业上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该反应原理,比较Cu2+、Fe3+、Fe2+的氧化性强弱 。
②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强弱的结论。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实验发现,298K时,在FeCl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氢气,Fe3+被还原成Fe2+离子的反应并不能发生,但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反应该立即进行。有人用“新生态”概念解释此实验现象,认为锌与酸作用时产生的“新生态”氢原子H*来不及结合成H2即与FeCl3作用,反应式为:Zn+2H+2H*+Zn2+,H*+FeCl3FeCl2+HCl。但这种解释争议颇多。有化学工作者指出,根据298K时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E$(Zn2+/Zn)=-0.763V,
E$ (Fe3+/Fe2+)=0.771V和设计下述原电池实验即可判断上述解释正确与否:
在两只烧杯中分别装入ZnSO4和FeCl3溶液,再在ZnSO4中插入锌片,在FeCl3中插入铂片,并加数滴KSCN使溶液呈红色,将两极用盐桥连接后,装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的红色逐渐褪去。如果在FeCl3溶液内加少量酸,褪色更快。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所设计的原电池符号是 ;
(2) 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 ;
负极反应是 ;
原电池的总反应是 。
(3) 上述关于“新生态”H*的解释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4) 说明加酸后褪色更快的原因: 。
2-4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