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 + H2O =2HNO3 + 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NO3的性质.化学基本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 H2O. (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 + H2O=2HNO3 + NO. (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低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浓度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中山模拟)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
回答:
(1)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羧基、羟基
羧基、羟基

(2)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制取C的有机反应类型:C:
消去反应
消去反应
;A与
NaOH(或Na2CO3等其它合理答案)
NaOH(或Na2CO3等其它合理答案)
反应生成D.
(4)1molC在一定条件下与Br2水溶液、H2反应,消耗两种物质最多依次为
1
1
4
4
mol.
(5)芳香族化合物F是A的同分异构体,1molF可以和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F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F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或
(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讨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选用的试剂如下,镁条、铝条、铝粉、钠、新制的Na2S溶液,新制的氯水,0.5mol/L的盐酸,3mol/L的盐酸,酚酞试液,其设计的实验方案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 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做不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将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分别投入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中 镁条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铝条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镁条消失比铝条快
③将新制的氯水滴加到新制的Na2S溶液中
④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已用砂纸打磨过)和铝粉分别投入到足量的相同体积的0.5mol/L的盐酸和3mol/L的盐酸中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但铝粉消失比镁条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现象是
生成淡黄色沉淀
生成淡黄色沉淀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Cl2=2Cl-+S↓
S2-+Cl2=2Cl-+S↓

(2)由实验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原子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氯原子的得电子能力比硫原子强(或其它合理答案)

(3)由实验②可得出决定化学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4)实验④中,因为铝粉消失所用的时间短,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铝比镁易失电子,该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5)通过实验④说明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可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1×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分析: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

注意: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与应用是当今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压强(Mpa)

氨的平

衡含量(%)

 

温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表中数据推断得出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在200℃和100MPa时,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最高,而实际工业生产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对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同时压缩容器的体积和升高温度达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请将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的情况填入下表中(填“增大”、“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反应速率

平衡常数K

氨的体积分数

变化情况

 

 

 

 

(4)将1molH2和1molN2通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H2和0.5molN2,则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0.3mol     B.0.15mol     C.小于0.15mol    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氨的合成与应用是当今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压强(Mpa)
氨的平
衡含量(%)
温度(℃)
0.1
10
20
30
60
100
200
15.3
81.5
86.4
89.9
95.4
98.8
300
2.2
52.0
64.2
71.0
84.2
92.6
400
0.4
25.1
38.2
47.0
65.2
79.8
500
0.1
10.6
19.1
26.4
42.2
57.5
600
0.05
4.5
9.1
13.8
23.1
31.4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表中数据推断得出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在200℃和100MPa时,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最高,而实际工业生产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对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同时压缩容器的体积和升高温度达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请将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的情况填入下表中(填“增大”、“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反应速率
平衡常数K
氨的体积分数
变化情况
 
 
 
(4)将1molH2和1molN2通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H2和0.5molN2,则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选填答案编号)。
A.0.3molB.0.15molC.小于0.15molD.大于0.15mol,小于0.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