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听说了他们到达的时间? When did you the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无边的回忆》,完成下列各小题。(共15分)
无边的回忆
席慕蓉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条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好几次,有爱管闲事的或者好心的女孩子劝我:“阿蓉,你这双拖鞋太老爷了。”
或者:“阿蓉,你该换拖鞋啦!”
我总是微笑地回答:“还可以穿嘛,我很喜欢它。”
如果我的回答换来的是一个很不以为然的表情,我就会设法转变一个话题。如果对方还会对我善意地摇摇头,或者笑一笑,我就会忍不住要告诉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毕业时,课比较少,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有时候我可以一直走下去,走上一两个钟头的路。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我的下午都是排得满满,别有用处的。晚上回家后赶快洗个澡就睡了。
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花园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那时外婆住在永和,很少上山来。但来的话就总会住上一两天,把我们好好地宠上一阵子再走。
那天傍晚,她就是那样含笑地对我说:“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子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旁,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那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小题1】-段的叙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一双普通的拖鞋为什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4分)
【小题3】身为专业画家的席慕蓉善于以细致的描写讲述生活小事,抒发真挚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这一写作特点。(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新买了一辆“和谐”牌自行车,说明书中关于轮胎的使用说明如下:

小明看了说明书后,和爸爸讨论:小明经过计算,得出这对轮胎能行驶的最长路程是(   )
A.9.5千公里B.千公里C.9.9千公里D.10千公里

(二)阅读《奇妙的警戒点》,完成第16~17题。(共6分)
奇妙的警戒点
一位军医,因治疗伤兵,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在治疗间隙,他倒头呼呼大睡起来。突然从前线又运来了一批伤员,需要立即叫醒这个军医。可是,不管人们用手推他,还是往他脸上喷水,都难以让他醒来。最后,还是他的助手想出一招,在军医耳边轻轻地说:“伤兵又来了,请你起来动手术。”他毫不迟疑地一骨碌爬了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在睡眠期间,整个大脑皮层都处于抑制状态,但其中也有某个不受抑制并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这个部位被称作“警戒点”。警戒点的神经细胞没有被抑制,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程度的警觉能力。通过警戒点,睡着的人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
警戒点有两种形式。上面的例子,军医大脑的警戒点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而被唤醒的,自己本身并没有自动从睡梦中醒来,这种警戒点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形成被动警戒点的事情出现一般是不定时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只知道这件事将来有可能要发生,所以只有等到它发生的时候,才会醒来。
此外还有主动性的警戒点,即不需外界的任何刺激或提醒,可以自动地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这种警戒点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的警戒状态。一般形成主动警戒点的事情是人们提前知道将来一定会发生的,而且知道什么时间将要发生,潜意识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样在大脑中事先就预留了一块没有被抑制的区域,所以人们可以主动醒来。
大脑的警戒点是人类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在古代,人们经常受到野兽的威胁,即使睡觉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久而久之,人的大脑中便保持了一个奇妙的警戒点,这个警戒点甚至在人酣睡时也是清醒的,所以有的人形象地称之为“值勤哨”。
警戒点最初只是让人类在睡眠中可以自我保护,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警戒点除了它最初的作用外,还可提醒人们注意到重要的事情,完成必要的任务。因此,人类的警戒点的作用就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当人们需要完成关键的工作时,警戒点的钟声就会响起。
【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讲述一个军医的故事?(2分)
【小题2】.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现象分别属于哪种形式的“警戒点”,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
在环境嘈杂、机器轰鸣的工厂里,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很大,有的工人甚至能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酣然入睡。奇怪的是,环境的嘈杂并不能吵醒他,而一旦机器声停止,环境安静下来,工人却可能马上醒来。
答:                                                                   
【材料二】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平日里我们可能六点钟起床,某日我们可能需要在凌晨四点钟起床去搭乘火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却很少因为睡过了头而延误火车。即使我们不用闹钟也能按时醒来,甚至提前醒来。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们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8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摩根(1806-1871)在他的《论数学的研究和困难》中仍坚持认为负数是荒谬的,他举例说:“父亲56岁,他的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2倍?”解方程得到的答案是-2年,他说这个结果是荒谬的,现在,你能帮一帮这位著名的数学家,给出这个答案的合理性解释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们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8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摩根(1806-1871)在他的《论数学的研究和困难》中仍坚持认为负数是荒谬的,他举例说:“父亲56岁,他的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2倍?”解方程得到的答案是-2年,他说这个结果是荒谬的,现在,你能帮一帮这位著名的数学家,给出这个答案的合理性解释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23、响水中学七年级9班学生小若,在学习了统计图的制作和变量的关系的知识后,想给自己制作一张反映自己学习成绩成长趋势的统计图,以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变化趋势.
于是,他请教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给了他两个建议:
(1)制作什么统计图才能反映成绩的变化趋势;
(2)试卷有难有易,试题难时,分数低不一定表示退步,如何才能客观地、较正确地反映自己的成绩的变化趋势?
小若回家后经过仔细思索,认为应制作
折线
统计图才能反映成绩的变化趋势;其次,应把自己每次考试成绩与班级平均分比较,即:每次考试成绩X减去班级平均分Y,为避免出现负分,再加上60分,称为成长分值A,用公式表示为:A=X-Y+60这个关系式里有几个变量,因变量是
成长分值A

小若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高度表扬了小若,认为小若是个爱动脑筋且能活学活用、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前途不可限量.小若很快从老师那儿拿到了自己的各次考试成绩,以及相应的班级各次平均分,请你帮小若算出他的各次成长分值,以及帮小若画出他的成长趋势图.

(3)填出上表的各章考试的成长分值,并画出小若的成长趋势图:
(4)按照小若的成长趋势,请你预测小若第五章的成长分值A是
90
分.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