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1-2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其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丘陵山区大 B.黄土高原降水强度较南方丘陵山区小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山区严重 D.黄土高原上黄土抵抗侵蚀能力极低 答案 D 4.读“黄河水系示意图 与“黄河干流含沙量和水量沿线变化示意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两条曲线中.表示流量曲线的是 .表示含沙量曲线的是 . (2)青铜峡至银川的一段黄河干流绕行在黄土高原的边缘.两岸附近还有一些沙漠分布.但这一段河水的含沙量 却增加很少.原因是:① , ② . (3)在潼关下游的干流上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其主要功能是 . (4)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自然要素关联图 .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破坏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 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 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答案 ①这一段河流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支流少.来沙少 ②流经宁夏平原时.地势平缓.大量泥沙沉积 (3)降洪降沙.确保下游安全 (4)左三框为C.G.H,中间一框为E,右上框为J,右下框为F. 第2课时 荒漠化的防治 考点一 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1.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1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弱水属于 河.该河的补给主要是 .其流量随 的 变化而变化. (2)结合资料.分析说明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该地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防治该地区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答案 或季节河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气温 (2)人口剧增.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背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动力:风力作用显著.物质: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4)恢复自然植被或者退耕还草.还牧 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 强化专练 2.2008年6月17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8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的主题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沙漠的名称是 沙漠.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华北地区冬春季节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2)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是 . (3)根据沙漠景观图判断风向箭头应是 ,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析.沙丘是 在 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移动是 作用的结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塔克拉玛干 内蒙古 沙尘暴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3)b 风力沉积 风力搬运 (4)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地区.在强劲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5)营造“三北 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 命题视角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及环境问题 [例]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生物措施(植树 种草等) 工程措施 资源丰富,草场广布,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变式演练 新华社2007年3月31日电 据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的最新监测.受蒙古反气旋和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 古中西部部分地区.宁夏北部.陕西北部等地30日出现沙尘天气.局部地区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受影响土地面积约68万平方千米.受影响的人口约630万.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 .“沙尘暴路径示意图 和“亚洲部分地区图 .回答问题. (1)根据亚洲部分地区图.几千万年前.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哪些措施? (4)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和 地区. (5)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 . (6)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7)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为减 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8)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 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暖气 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容易形成 天气.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致使该地区气候变干. (2)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等. (4)干旱 半干旱 (5)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6)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7)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 防护林体系 (8)冷锋 雨雪 (9)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7年12月16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首次开展的“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部试验区彰显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了新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各类新式工商企业陆续兴办,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武汉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爆发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言论、结社、信仰等自由;还通告全国,号召各省人民发动起义,共同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1)近代武汉开埠通商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开埠通商后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军政府政治制度变革的基本主张,指出武昌起义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中部地区(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中部腹地,承东又启西,照南又顾北。中部地区的每一个发展步伐的外溢效应都能惠及东部和西部……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就会发现,“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如同在中部腹地安装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为什么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3)结合材料三和图(中原城市群规划图)分析: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手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你认为中原城市群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材料四  我国某区域图

   (4)图中甲区域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它是             与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材料五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对中部地区的依赖日益加深,所以,必须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东部地区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如果中部地区发展不起来,将直接拖累东部地区的发展,严重阻碍全国经济的增长。

   (5)材料五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材料六  2007年6月11日,在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创新,为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奋斗》的报告中说,武汉依托人才、技术、工业基础的优势,在打造城市圈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武汉的光纤、激光和数控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早在一年前,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已将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个中部城市群正式入围,这意味着武汉已进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视野。

   (6)结合材料六,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在中部的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