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6、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拮责jié   心无旁骛 wù              

B.亵xiè渎   迷惘mǎng

C.静谧mì   胆怯qiè                   

D.混淆yáo  阴霾mái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6、C(其中A.拮  B.惘mǎng  D.淆yáo  有误)

二、填空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拮责jié   心无旁骛 wù              

B.亵xiè渎   迷惘mǎng

C.静谧mì   胆怯qiè                   

D.混淆yáo  阴霾má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生不知何 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 尽(到……去)

C.潜亦无所 辞焉 (告辞)

D.亦雅咏 不辍 (停止)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

B、博学善 文 忠之

C、或置酒而招 前人 述备矣

D、性不解音, 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3)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

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七年级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住33号那会儿,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  ),(  )不幸都降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文革”,妻子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和他划清(  ),远他而去,不久,和他(  )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我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我终于不揣冒昧地问:

  “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①老人无言地将我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我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②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我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而至于像什么……“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③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肖似心脏的形状,我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④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我凑凑。我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甫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孔百疮,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⑤

  老人最后将叶子放到了我的书桌上,他说:“这答案交给你啦,这实在是一部历史,然而更是一部哲学啊。”

  如今我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片树叶,每当我在人生际遇中突遭打击的时候,我总能从它那里吸收足够的冷静和力量,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的向上精神。

(1)

若给短文补加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乐观的向上

B.

特殊的树叶

C.

老人

D.

老人和树叶

E.

一片珍贵的树叶

F.

我和老人

(2)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

(3)

第二段空白处依次应填充的一组词语,正确的是

[  ]

A.

坎坷 多种 界线 相依为命

B.

坎坷 各种 界限 相依为命

C.

曲折 很多 界限 朝夕相处

D.

悲惨 多种 界线 朝夕相处

(4)

根据语境,写出第三段加粗词语的含义。

矍铄:________ 冒昧:________

(5)

简答:文中画“——”句把树叶比作心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

(6)

文中标序号的①~⑤个问句中,________是设问,________是反问。(填序号)

(7)

请为文章重新开个头,使其变成倒叙的顺序。(限20字以内)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