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0、“愁”经常是诗人抒发的感情。南唐后主李煜的“                          ”,化无形为有形,堪称写“愁”的千古名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则显得想象奇特,情真意切,意境深邃;李白在另外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一句所运用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富有独创性。

10、“剪不断,理还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愁”经常是诗人抒发的感情。南唐后主李煜的“                          ”,化无形为有形,堪称写“愁”的千古名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则显得想象奇特,情真意切,意境深邃;李白在另外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一句所运用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富有独创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题型:022

“愁”经常是诗人抒发的感情。南唐后主李煜的“________________”,化无形为有形,堪称写“愁”的千古名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显得想象奇特,情真意切,意境深邃;李白在另外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所运用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富有独创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语文诗话

       ①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③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⑤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或是猛呼抗争。
       ⑥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⑦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⑧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渡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⑨“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许多同学不重视语文学习,为此,学校准备举办“我爱语文”系列活动。
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在本次活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诗句序号分别是     

[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杏花春雨江南(14分)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6. 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17. 试从两个角度,说说下面的句子写得好在哪里。(4分)

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1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⑥段中所说的“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的。(4分)

                                                                             

                                                                            

19.总观全文,“杏花春雨江南”指什么?你觉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考新题型热点题库、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文后思考题。

想念荷花

琦君

  ①我在四五岁时,那时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②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③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欸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④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⑤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⑥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⑦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上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⑧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⑨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

  ⑩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已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得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

(选自《琦君散文集》)

(1)

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不是作者着重所写的内容,作者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请概括回答,不得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文有映衬之妙,如第④段写自己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就是衬托出杭州“落夜湖”的盛景与游人的欢乐,进一步表现作者对战前美好生活的怀念,进而谴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巧妙地点明文章主题。

B.

本文的语言以含蓄见长,往往在含蓄中见真情,如第⑤段中父亲那时的情感,实际上就是孟浩然的诗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或者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希望人生有所建树的思想。

C.

段中“安知明日我非鱼”是化用了庄子文章中的典故,文章通过此句,写出了夏老师的才华,夏老师在诗句中以“鱼”自喻,用鱼戏荷叶间的意境,写出他对荷的喜爱之情。第段再提此句,也照应了前文,使文章结构更显严谨。

D.

第⑨段中“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结尾写作者寓所挂藤野先生的相片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3)

文章语言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请你选择出文中你所喜欢的一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所选优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是个性化的,就本文而言,文章的主题与情感可以作多元化的理解。下列各项中的诗文名句哪一句的情感不是本文重点抒发的内容?

[  ]

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C.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李清照《武陵春》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5)

探究分析:托物抒情是诗人和作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荷花是诗人和作家们常常借用的事物。下列诗词是写荷的名篇,请你选择其中一首,探究其中的“莲”被赋予了哪些含义。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节选)

(2)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宋]晏几道《蝶恋花》(节选)

(3)千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在秋江上。竟无人解暮年苦!

——[元]刘秉忠《南吕·千荷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