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9、人间四月芳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9、山寺桃花始盛开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人间四月芳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7期 总第17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3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非常复杂。请你联系文中的物候知识,说说下列诗句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春天的什么物候现象。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八年级贵州专版 2009-2010学年 第17期 总第173期 人教课标贵州专版 题型:043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非常复杂。请你联系文中的物候知识,说说下列诗句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区春天的什么物候现象。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北师大(新课标) 北师大版 题型:048

  ①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②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作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③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

  ④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  )”,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⑤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⑥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涌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⑦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⑧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  )”,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⑨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⑩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  )”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1.浏览全文,请用简短的语言为这篇文章命题。

2.请仿照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唐诗。

3.请根据语意将“无从着手”和“无能为力”分别还原到第③段中的空白处。

4.请将下面的诗句分别还原到文中加引号的括号中。(填代号)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边塞诗人”是唐朝时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请任写其中一位诗人的名字。

6.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部分诗人与诗歌特色的对应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唐诗映像

樊修章

  ①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以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②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③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________。

  ④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________”,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⑤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⑥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涌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⑦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⑧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________”,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⑨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⑩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________”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1、浏览全文,请用简短的语言为这篇文章命题。

2、请仿照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唐诗。

3、请根据语意将“无从着手”和“无能为力”分别还原到第③段中的空白处。

4、请将下面的诗句分别还原到文中加引号的空中。(填代号)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边塞诗人”是唐朝时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请任写其中一位诗人的名字。

6、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部分诗人与诗歌特色是对应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9.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20.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21. 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22.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23.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3.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

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5.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小题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小题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小题3】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小题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小题5】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正如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选文有删改)
【小题1】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小题2】下面两句说法矛盾吗?为什么?(3分)
(1)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其内在性质。
(2)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问题在于这种语言是无声的,只有具备科学的头脑才能系统地听懂它。
【小题3】下面的语段应放在第   段和   段之间,为什么?(3分)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小题4】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物候”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C.鸟语花香,雄鸡晓唱D.萃天地之清气,极造化之大观
【小题5】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