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A.《故乡》的主要人物有闰土、杨二嫂等。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创作的《再别康桥》。

D.《日出》通过描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塑造了王利发、秦仲义、李石清等众多人物形象。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D

二、填空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A.《故乡》的主要人物有闰土、杨二嫂等。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创作的《再别康桥》。

D.《日出》通过描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塑造了王利发、秦仲义、李石清等众多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曹刿请(看见)B.彼我盈(枯竭)
C.战则请(跟从)D.之属也(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能察/老妪力
B.又何焉/宫阙万都做了土
C.神福也/敢加也
D.衣食所/能辨我是雌雄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详写双方交战的经过。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从鲁庄公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等方面看,鲁庄公并不“鄙”。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它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此战又称“长勺之战”。
小题4:请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5: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选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是一篇选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法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是一篇选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法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乡》是一篇选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遇与精神病苦。
B.《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论美》选自《培根论人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法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万州区德澳学校2012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下题。

天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来源:学科网]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

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

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

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5)

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

事例: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初中六册 题型:048

①“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②20年的怀乡梦,终于在1975年的夏天变成事实,无奈当时“四人帮”________,________,九亿神州惨遭________。③但在那________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________人间,光辉夺目。④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刘庶凝《还乡梦·自序》)

 

1.在段中空白处依次填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焚书坑儒 风雨如晦 屠戮 血雨腥风 耸立

B.指鹿为马 焚书坑儒 浩劫 风雨如晦 屹立

C.指鹿为马 血雨腥风 浩劫 风雨如晦 耸立

D.血雨腥风 焚书坑儒 屠杀 乌烟瘴气 屹立

2.对本段表达方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描写

B.说明、抒情、议论

C.叙述、抒情

D.叙述、描写

3.下列句子中活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C.20年的怀乡梦。

D.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

4.对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短语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长江大桥

B.自造的军舰

C.光辉夺目

D.独立自尊的人格

6.对本段文字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写作者第一次回大陆的感受。

B.第①句写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愿望。

C.第④句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三方面赞颂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D.第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有两个第一层,均为并列关系;第二层都是条件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②20年的怀乡梦,终于在1975年的夏天变成事实,无奈当时“四人帮”________,________,九亿神州惨遭________。③但在那________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________人间,光辉夺目。④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刘庶凝《还乡梦·自序》)

 

  (1)在段中空白处依次填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焚书坑儒 风雨如晦 屠戮 血雨腥风 耸立

   B.指鹿为马 焚书坑儒 浩劫 风雨如晦 屹立

   C.指鹿为马 血雨腥风 浩劫 风雨如晦 耸立

   D.血雨腥风 焚书坑儒 屠杀 乌烟瘴气 屹立

  (2)对本段表达方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叙述、描写

   B.说明、抒情、议论

   C.叙述、抒情

   D.叙述、描写

  (3)下列句子中活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C.20年的怀乡梦。

   D.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

  (4)对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从短语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长江大桥

   B.自造的军舰

   C.光辉夺目

   D.独立自尊的人格

  (6)对本段文字有关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写作者第一次回大陆的感受。

   B.第①句写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愿望。

   C.第④句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三方面赞颂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D.第④句是一个多重复句:有两个第一层,均为并列关系;第二层都是条件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程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 下册(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 题型:048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本文的作者孟子,名________,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这篇文章的文体是________。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呼尔而之(  )  ②尔而与之(  )

③妻妾之(  )  ④为身死而不受(  )

(3)

对加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

故患有所不(躲避)也

B.

所欲有(超过)于生者

C.

乞人不(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

此之谓失其本(自己的修养)

(4)

选出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

A.

则生 妻妾

B.

舍身取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C.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今为宫室之美

D.

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5)

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俘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选文中选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天   窗(20分)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4分)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1)赏析下面句子。(3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4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事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