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7、应用文常识

下面是张华同学写给德育处的一份要求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申请书,其中有三处错误(①错别字②用词不得体③格式错误各一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申请书

学校德育处:

学校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培养学生情操的好举措。我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善长素描。我申请参加绘画兴趣小组,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请领导务必批准。

2009年6月20日

申请人  九年级(2)班学生张华

                                               

7、①“善长”改为“擅长”;②“请领导务必批准”删除“务必”;③署名应在时间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应用文常识

下面是张华同学写给德育处的一份要求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申请书,其中有三处错误(①错别字②用词不得体③格式错误各一处),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申请书

学校德育处:

学校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培养学生情操的好举措。我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善长素描。我申请参加绘画兴趣小组,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请领导务必批准。

2009年6月20日

申请人  九年级(2)班学生张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级四川省实验学校初九上半期语文试卷A(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文后的题。(12分)

向字典鞠躬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i。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宇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戒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投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4分)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其作用是                ;(2分)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1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5.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文后的题。(12分)
向字典鞠躬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i。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宇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戒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投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小题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3】(4分)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其作用是               ;(2分)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1分)
【小题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小题5】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新华网成都5月19日电题:

泪 水 中 收 获 力 量

                            新华社记者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      )       (      )

2.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                                                                            

3.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                                                                          

4.“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至今: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                                                                           

5.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6.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文后的题。(12分)
向字典鞠躬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i。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宇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戒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投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小题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3:(4分)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其作用是               ;(2分)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1分)
小题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
小题5: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04全国中考试题集锦中考必备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题。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ch3ng)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y*)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t$ng t$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选文有改动)

1.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6)题。

【阅读提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发生革命性的飞跃。从最初的分子、原子到电子以及质子、中子等更小的微粒的发现,人类正不断揭开微观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随着这一认识的不断深入,纳米技术应运而生。纳米技术也叫超微科技,是21世纪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研究和制造极其微小的物体(十亿分之一米),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走近纳米技术

  ①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②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订相关战略或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究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

  ③纳米技术制造的产品固然小得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有什么用途呢?老实说,由于这个技术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可以说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但是,就是这样,其应用前景已经显现在人们面前,仅2001年,纳米技术产品的销售额就高达500亿美元,而德国萨尔布鲁肯市的一个专门研究纳米化学的研究所,就有90多家来自全世界的公司前来签订合同和合作协议。下面我们只择其要者略举几项。

  ④首先,当然还是计算机信息存储芯片,它越小而存储量越大,计算机就会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增大性能。今年年初,克林顿总统在宣布为美国纳米技术研究拨款50亿美元的讲话中赞叹地说,“请大家想象,整个国会图书馆的图书都能存储在一个糖块儿大小的芯片中”,这该是多么令人惊奇。

  ⑤其次,使用纳米技术可以选定原子来构成分子,这样就可以制造新物质,而这样的应用多得简直无法叙说。仅就涂料来说,将使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硬度极强的涂料涂在刀具上,机械工人就不会因刀具不锋利而苦恼了;将抗磨的涂料镀在玻璃和眼镜片上,玻璃和镜片再也不会有划痕;将抗热又抗压的涂料镀在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不仅抗压,而且可以不让阳光透过,甚至可以防火,将不产生摩擦的涂料镀在输液和排液的医疗用管道内壁,护士就不会为总在管道中有遗留物而发愁了。

  ⑥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象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将这种物质放入冰箱中就能检测里面食物的新鲜程度;将这种物质放入牙刷中,医生可以根据它检测出来的口腔气味来判断人的健康程度和生病的迹象;将这种物质放入电缆中,在电缆即将要燃烧但还没有燃烧的时刻,它就可以报警,这是非常重要的。几天前报道的美国一家航空公司在4年前的失事原因,就是因为电缆起火而引起发动机起火的,莫斯科电视塔的大火也怀疑是由于电缆起火造成的。如果使用纳米技术产品,一切就平安无事了。

  ⑦一个新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他技术的发展,难怪从事纳米技术的科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正在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作者:张福清,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3年第1516期合刊)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至于新材料的应用,就连想象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这里只举关于能嗅到气味的材料的几个应用例子就可见一斑。”

可见一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试述本文围绕纳米技术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对纳米技术肯定有了一定的了解。请联系课文内容,结合”阅读提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纳米技术”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人类运用纳米技术取得了哪几个方面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说明纳米技术的优越性时,运用了大量生产和生活事例。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就连想象力极强的人也无法全部想到。请结合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联想和想象,设计一个运用纳米技术的科技小制作。(要求:说出小制作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漫话对联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那么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悬挂在门上或壁间廊柱上。

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题赠联。

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物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yú)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千门万户瞳瞳(tóngtó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日,总把旧桃换新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美,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话》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的英姿。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对联还有一些特殊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花异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光辉!

(1)

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

(2)

文章主要介绍了对联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出来。

(3)

文章主要运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

(4)

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