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26、题目:我想做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要求:

l.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6、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题目:我想做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要求:

l.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1-5题

⑴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⑵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⑶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⑷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⑸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⑹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⑺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⑻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⑼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⑽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⑿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⒀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概括选文第⑶—⑹段的主要内容。

答:                                                                         

2.选文第⒀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原文句子作答)。

3.选文中“这出悲剧”指的是                                                                

4.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5.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生命的一抹》,完成l—5小题。

生命的一抹

郭  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放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被,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朦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景色。

    ④摄许多我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已,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就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有人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醇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

4.阅读③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

5.阅读第④段文字,你认为“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l ~6题。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她总是那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子,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关、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小集市里有了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的葱,一定会扯开嗓子吆喝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她极少说话,说,也是轻声细语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角几分”。只有在说话的时候,她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涵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俺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上哪有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都有,一年四季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本子,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布包着的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在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跌到沟里,腿断了。娘在家里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们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到我班里来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时,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葱。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文章有改动)
1.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限18字以内)
2.本文从多方面对小姑娘进行细致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数第四段是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句中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什么?她的“期望”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见到女教师到考上县师范的两年间,小姑娘是怎样度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习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l—5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 ,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 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l930年到l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7)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 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利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 第一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南充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段,完成下题

  (1)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2)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3)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4)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5)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7)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8)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9)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10)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11)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12)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13)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概括选文第(3)-(6)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3)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作答)。

3.选文中“这出悲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品味“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中“又”“也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保护生态环境的广告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