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大家家庭,一国发生灾难,别国大力支援已成为国际惯例。2008 年5 月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 .0级地震,造成建筑垮塌,人员伤亡的重大突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情境完成下面对联。

上联:邻难我援,播撒中华大爱;

下联:                                           

(2)对对联很讲究情境,有些看起来很难对的对联,一旦有了某种情境况,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清代有一书生一次在湘江边游玩,看到橘横子洲(也叫“水陆洲”)边停泊着一只小船,一会儿小船划走了,于是书生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因上联有许多同音字,还运用了顶真修辞,书生一时也对不出下联来。过了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在京城里看到一座高楼,挂着一个匾额叫“凌云阁”,楼的飞檐上落着一只鸽子,下面游人嘴杂,鸽子受惊而飞,书生触景生情,马上对出了下联:

                                                       

11、示例:(1)我灾邻助,收获人间真情

(2)凌云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包头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3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大家家庭,一国发生灾难,别国大力支援已成为国际惯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建筑垮塌,人员伤亡的重大突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情境完成下面对联。

上联:邻难我援,播撒中华大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 题型:填空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l)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大家家庭,一国发生灾难,别国大力支援已成为国际惯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建筑垮塌,人员伤亡的重大突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情境完成下面对联。
上联:邻难我援,播撒中华大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对联很讲究情境,有些看起来很难对的对联,一旦有了某种情境况,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清代有一书生一次在湘江边游玩,看到橘横子洲(也叫“水陆洲”)边停泊着一只小船,一会儿小船划走了,于是书生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因上联有许多同音字,还运用了顶真修辞,书生一时也对不出下联来。过了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在京城里看到一座高楼,挂着一个匾额叫“凌云阁”,楼的飞檐上落着一只鸽子,下面游人嘴杂,鸽子受惊而飞,书生触景生情,马上对出了下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

(1)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大家家庭,一国发生灾难,别国大力支援已成为国际惯例。2008 年5 月12 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 .0级地震,造成建筑垮塌,人员伤亡的重大突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情境完成下面对联。

上联:邻难我援,播撒中华大爱;

下联:                                           

(2)对对联很讲究情境,有些看起来很难对的对联,一旦有了某种情境况,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清代有一书生一次在湘江边游玩,看到橘横子洲(也叫“水陆洲”)边停泊着一只小船,一会儿小船划走了,于是书生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因上联有许多同音字,还运用了顶真修辞,书生一时也对不出下联来。过了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在京城里看到一座高楼,挂着一个匾额叫“凌云阁”,楼的飞檐上落着一只鸽子,下面游人嘴杂,鸽子受惊而飞,书生触景生情,马上对出了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答:外公是一个      的,       的,      的老人。

2..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4..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

5..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由是

太守说如此

B.

 

大义于天下

《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

无丝竹乱耳

D.

 

信义著四海

皆以美徐公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3..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4..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

5.(3分)A

6.(5分)(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7.(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

8.(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8【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4题。(8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暮冥冥

厚此

B.

 

国怀乡

伪存真

C.

 

春和

良辰美

D.

 

宠辱

白头

10..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2分)

                                                                              

11..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案】

12.(3分)D

13.(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14.(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解析】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文言文

【结束】

9【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20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

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

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

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

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15..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4分)

                                                                               

                                                                                

16..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17.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4分)

                                                                                  

                                                                                   

1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4分)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

我选    题。

                                                                                

                                                                              

19..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分)

                                                                               

                                                                                

【答案】

20.(4分)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2分)“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2分)

21.(4分)

(1)(2分)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2分)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22.(4分)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23.(4分)

(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答出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

24.(4分)结合“默契”谈感悟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0【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8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分)

                                                                                                            

2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2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2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答案】

30.(4分)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31.(4分)不多余。(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1分)

32.(3分)比喻论证。(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33.(3分)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34.(4分)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解析】略

【题型】现代文阅读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现代文阅读

【结束】

11【题文】作文。(60分)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一种特别的爱好……凡此种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若有需要请以字母代替。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解析】略

【题型】作文

【适用】一般

【标题】20102011学年甘肃省瓜州二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关键字标签】作文

【结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答:外公是一个      的,      的,     的老人。
【小题2】.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4】. 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小题5】.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板桥学区初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答:外公是一个      的,      的,     的老人。
【小题2】.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小题4】. 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小题5】.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格考场”的代价
张丽钧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每个高考考场都要安装摄像头和手机信号屏蔽器,否则就算“不合格考场”。
有人给推荐了一款摄像头,说是特别适合考场用。我们一行人不辞辛苦地找到了北京一个叫“世界财富中心”的地方。
伫立楼前,有人开玩笑说:“这下开眼了,知道‘世界财富中心’长啥样了!”
那是一栋环境卫生差得惹人皱眉的高楼。电梯将我们载到了高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年轻的刘经理。
刘经理正接打手机,迅速朝我们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他操着怪怪的普通话对着手机讲:“如果你再要一款手机信号探测仪,那就可以六折……八千到一万二不等啦。这还贵呀?不贵啦!……手机屏蔽器呀?那不能这个折扣给你!中考、高考临近,我们的手机屏蔽器销得可好了!八折就到底了……好,那就给你寄50个手机屏蔽器外加一个手机探测仪。知道了,直接寄你学校,快递,三天到货,货到付款!”
刘经理挂了电话,我们中间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说:“乖乖!这个学校需求量也不小啊!”
刘经理热情地请我们落座。问明来意后,他笑着说:“摄像头搭配手机屏蔽器最划算。好多学校都是这么买的。”
我说:“我们学校有手机屏蔽器,不需要再买了。”
刘经理举起一个盒子说:“看好喽,这可是我们今年开发的最新产品。可以屏蔽3G手机信号的!你们单位那些手机屏蔽器有这个功能吗?还有啊,我们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干扰下行信号,不干扰上行信号,也就是说,对附近的基站不构成干扰。实话跟你说,我们这种新产品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呢!”
我说:“我们那批屏蔽器是花了10多万元买的,刚用了两年就淘汰,太败家了吧?”
我们当中一个人说:“该淘汰就得淘汰啊!咱们的屏蔽器确实屏蔽不了3G手机信号。”
我说:“就算买了这个新产品,那也奈何不了隐形耳机作弊呀!”
刘经理诡秘地一笑,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得意地说:“用‘作弊克’呀!专门对付隐形耳机作弊的!
天!
“‘作弊克’就是你刚才打电话说的那个手机探测仪吗?”我们当中一个人问。
刘经理盯着问话的人笑,显然是在笑他的无知。不过,很快他就欣然原谅了他的无知,耐心告诉他:“手机探测仪是手机探测仪,‘作弊克’是‘作弊克’,两个产品是不一样的。‘作弊克’价位更高,它专门用来对付安装在耳朵眼儿里的隐形装置,一抓一个准!——明白了吗?”
听着他把考场作弊这点子事说得这么透辟,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突然感到被游街示众般的羞愧不爽。我心跳加速,遂出去找洗手间。
在楼道里,刚巧碰上一个矮矮胖胖的女孩正打手机。只听她说:“我们绝对有信誉保障!那么多考生用我们的产品都成功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可能!我保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开发出能探测到我们产品的仪器……”
她说的,可是“隐形耳机”之类的东西?
——⑵天!
重新见到那个刘经理时,我抑制不住气恼地说:“我知道你们发家的秘诀了,你们是靠国人不诚信发家的。你们一边做着矛,一边做着盾吧?生意这么红火,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经理似乎并不介意我话中带刺,宽容地笑着答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人人都诚信,我们吃什么?”
……
是啊,所有“合格”的高考考场里,都要既有摄像头,又有屏蔽器,巨大的、流动性的“可疑信号探测车”还要不断在考场外面巡视。考场里坐着“祖国的花朵”……
当我们带着十数万元的产品离开“世界财富中心”的时候,我心里塞满了无可告语的痛楚与悲哀。
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们将“失信不立”这样的遗训丢在了哪一阵风中?我们除了防贼般地防着那些孩子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的“世界财富中心”靠这样的货物赚得盆满钵满是荣还是耻?我们一定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扔在这么一个脏兮兮的地方吗?我们可知道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考考场会让多少灵魂蒙羞……
(选自《杂文选刊》)
【小题1】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一边做着矛,一边做着盾”一句中“矛”与“盾”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中作者两次发出了“天!”的感叹。请结合情境,谈谈两次感叹的缘由。(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小题3】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3分)
我们可知道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考考场会让多少灵魂蒙羞……
【小题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刘经理诡秘地一笑,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得意地说:“用‘作弊克’呀!专门对付隐形耳机作弊的!”
【小题5】请分析文章以“‘合格考场’的代价”为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小题6】每年中考高考,一中的考场外总会挂起这么一条横幅——“考出风格,考出水平”。请联系文章和自身感悟,谈谈你对这个横幅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瑞安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B、“俯而学”即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仰而思”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C、学习要将“俯而学”与“仰而思”有机结合起来,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D、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2.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的观点意在证明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B、引用毛泽东的名言是为了说明知识越丰富,学养愈丰厚,就越能做好本职工作。

C、列举赵括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仰而思”,不善于读思结合就会照本宣科招致失败。

D、列举司马迁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仰而思,结合客观实际,深思熟虑,才能有建树。

3.下面事例可以用来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是(?? )

A、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家人也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只想睡觉,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清醒过来,再坚持读书。

B、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家里穷,买不起蜡烛,他想到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凿一个洞,让隔壁家的蜡烛光透过来,常常学到深夜,就这样,匡衡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通过不懈努力,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C、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它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他又多次阅读这本书,他还谦虚的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D、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少年时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他觉得太有意思了。于是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了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没有云彩,他就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他不断学习,观察,思考着。后来,他终于确认了那四句诗里的描述不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重庆市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格考场”的代价

张丽钧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每个高考考场都要安装摄像头和手机信号屏蔽器,否则就算“不合格考场”。

有人给推荐了一款摄像头,说是特别适合考场用。我们一行人不辞辛苦地找到了北京一个叫“世界财富中心”的地方。

伫立楼前,有人开玩笑说:“这下开眼了,知道‘世界财富中心’长啥样了!”

那是一栋环境卫生差得惹人皱眉的高楼。电梯将我们载到了高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年轻的刘经理。

刘经理正接打手机,迅速朝我们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他操着怪怪的普通话对着手机讲:“如果你再要一款手机信号探测仪,那就可以六折……八千到一万二不等啦。这还贵呀?不贵啦!……手机屏蔽器呀?那不能这个折扣给你!中考、高考临近,我们的手机屏蔽器销得可好了!八折就到底了……好,那就给你寄50个手机屏蔽器外加一个手机探测仪。知道了,直接寄你学校,快递,三天到货,货到付款!”

刘经理挂了电话,我们中间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说:“乖乖!这个学校需求量也不小啊!”

刘经理热情地请我们落座。问明来意后,他笑着说:“摄像头搭配手机屏蔽器最划算。好多学校都是这么买的。”

我说:“我们学校有手机屏蔽器,不需要再买了。”

刘经理举起一个盒子说:“看好喽,这可是我们今年开发的最新产品。可以屏蔽3G手机信号的!你们单位那些手机屏蔽器有这个功能吗?还有啊,我们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干扰下行信号,不干扰上行信号,也就是说,对附近的基站不构成干扰。实话跟你说,我们这种新产品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呢!”

我说:“我们那批屏蔽器是花了10多万元买的,刚用了两年就淘汰,太败家了吧?”

我们当中一个人说:“该淘汰就得淘汰啊!咱们的屏蔽器确实屏蔽不了3G手机信号。”

我说:“就算买了这个新产品,那也奈何不了隐形耳机作弊呀!”

刘经理诡秘地一笑,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得意地说:“用‘作弊克’呀!专门对付隐形耳机作弊的!

天!

“‘作弊克’就是你刚才打电话说的那个手机探测仪吗?”我们当中一个人问。

刘经理盯着问话的人笑,显然是在笑他的无知。不过,很快他就欣然原谅了他的无知,耐心告诉他:“手机探测仪是手机探测仪,‘作弊克’是‘作弊克’,两个产品是不一样的。‘作弊克’价位更高,它专门用来对付安装在耳朵眼儿里的隐形装置,一抓一个准!——明白了吗?”

听着他把考场作弊这点子事说得这么透辟,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突然感到被游街示众般的羞愧不爽。我心跳加速,遂出去找洗手间。

在楼道里,刚巧碰上一个矮矮胖胖的女孩正打手机。只听她说:“我们绝对有信誉保障!那么多考生用我们的产品都成功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可能!我保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开发出能探测到我们产品的仪器……”

她说的,可是“隐形耳机”之类的东西?

——⑵天!

重新见到那个刘经理时,我抑制不住气恼地说:“我知道你们发家的秘诀了,你们是靠国人不诚信发家的。你们一边做着矛,一边做着盾吧?生意这么红火,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经理似乎并不介意我话中带刺,宽容地笑着答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人人都诚信,我们吃什么?”

……

是啊,所有“合格”的高考考场里,都要既有摄像头,又有屏蔽器,巨大的、流动性的“可疑信号探测车”还要不断在考场外面巡视。考场里坐着“祖国的花朵”……

当我们带着十数万元的产品离开“世界财富中心”的时候,我心里塞满了无可告语的痛楚与悲哀。

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们将“失信不立”这样的遗训丢在了哪一阵风中?我们除了防贼般地防着那些孩子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的“世界财富中心”靠这样的货物赚得盆满钵满是荣还是耻?我们一定要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扔在这么一个脏兮兮的地方吗?我们可知道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考考场会让多少灵魂蒙羞……

(选自《杂文选刊》)

1.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一边做着矛,一边做着盾”一句中“矛”与“盾”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文章中作者两次发出了“天!”的感叹。请结合情境,谈谈两次感叹的缘由。(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3.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3分)

我们可知道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考考场会让多少灵魂蒙羞……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刘经理诡秘地一笑,变戏法般地从身后拿出一个盒子,得意地说:“用‘作弊克’呀!专门对付隐形耳机作弊的!”

5.请分析文章以“‘合格考场’的代价”为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6.每年中考高考,一中的考场外总会挂起这么一条横幅——“考出风格,考出水平”。请联系文章和自身感悟,谈谈你对这个横幅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