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3、选出加点字词的注音注释有误的一项

A.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有余(yù通“御”,抵挡)

B.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kě hàn古代少数民族)

C.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yāo通“邀”,邀请)

D.当余之从师也,负曳屣行深山巨谷中(qiè 竹箱,书箱)

3、B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选出加点字词的注音注释有误的一项

A.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有余(yù通“御”,抵挡)

B.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kě hàn古代少数民族)

C.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yāo通“邀”,邀请)

D.当余之从师也,负曳屣行深山巨谷中(qiè 竹箱,书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选出给加点字注音和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答:(    ) (2分)

  A·泰然处(chú)之:形容遇事淡定,毫不着急。

  B·咄(duō)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C·以讹(é)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D·脍(kuài)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回答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以上文字都选自同一篇文章,作者是___________,他的原名叫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给①②中加粗字注音,解释③④两个词语。
护(     )
②一(     )
③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秀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B.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C.与热带毒日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D.与其它任何地方相比,济南是个宝地。
4.在第1段末句和第2段首句中最能概括体现本段内容的一个词语分别是(     )和(     )
5.第2段的②③④⑤句,依次描绘的主要景物是(     )(     ) (     ) (     ) 。
6.第2段第④句描绘雪后山坡上形成的美景是什么?作者用想象虚写的一句话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段末尾的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     ) 之情。
A.喜爱
B.不满
C.轻视
D.赞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1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知识窗》)

(1)

“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2)

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每空不超过6个字)

中性粒细胞:  A  →与细菌拼杀→  B    C    D  →构成”天网”

(3)

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粗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

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网”。

B.

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

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

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请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文后习题。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夹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重庆人吃火锅的豪放与气吞山河之势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这正是巴渝饮食文化的体现,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饮食文化心理的表现。吃重庆火锅的乐趣和豪放气派,只有生临其境,亲口品尝才能体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重庆火锅逐渐风靡全国,名扬四方。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日(xī)     制(tè)     凳(zhuò)  

B、 夏(shèng)   烤(xǖn)    虎视 眈(dān)

C、饮 (shí)    民 (zú)     趣(lè)  

D、品 (sháng )   随 (zhe)    风 (mǐ)

[  ]

(2)

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有误,请找出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居高临下    汗流夹背   赤膊上阵  

   勇武豪放    生临其境   名扬四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结合文段体会下面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解释这两个词或者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独树一帜:___________________                                

气吞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家乡重庆有许多风景名胜和地方特产,请你选一个用一句话来介绍。注意突出其特征,语言力求简洁优美。(句式和修辞不作要求)

示例: “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涪陵榨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不要把别人的赞许当成一种需要    【美】戴埃

①你可能花费了大量时光竭力赢得他人的赞许,或因得不到赞许而忧心忡忡。如果寻求赞许已成为你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你现在就该做些事了。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生活之必需,不如说是个人之欲望。当然,我们都愿意博得掌声、听到赞扬。而且也的确没有必要在生活中放弃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受到赞许是十分令人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在成为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愿望时,才成为一个误区。

  ②如果你希望得到赞许,那仅仅是乐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如果你需要赞许,那么你在未能如愿以偿时便会十分沮丧。这正是自我挫败因素之所在。同样,当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时,你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奉献给“外人”,因为你必须得到他人的赞许。假如这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你就会产生惰性。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由他们随意抬高或贬低。

  ③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就够糟糕的了,然而如果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许,这就更糟糕了。如果是这样,你会慢慢建立起一种平庸的自我形象,随之产生的便是自我否定心理。

  ④人的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起初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计划生育、中东战争、水门事件、美国政治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无痛致死法,而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立即修正了自己的观点,直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无痛致死法,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以自己的立场。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奥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个人思维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奥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⑤寻求赞许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几乎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

⑥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16.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

   意:(      )                                                         

   丧:(      )                                                         

17.(1)写出①段的中心句                                                                                                                        (2分)

  (2)第③段、⑤段主要写了                                                                                                                         (2分)

  (3)④段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③段中的哪句话?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3分)

18.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赞许,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哪些不利影响?通读全文后,你认为对待别人赞许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点击新版全程测试卷  初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

  民国十二年(公元1913年),我在温州中学初二读书,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的四方脸。经常提一个黑色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至少觉得他比旁的先生特别:噜嗦多事,刻板严厉。因为他体虚矮胖,写到黑板的下半边,经常挺直上身平曲两腿的蹲下去。样子相当好笑。于是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骑马式”。可是一年之后,当他表示要回北方的时候,我们一直向学校当局,甚至到朱先生家里去苦苦挽留。下学期开始,我们知道先生真的走了,就是从前对他敢顽皮的孩子,也多少有点黯然。二十多年来,朱先生的“背影”,始终在我们心里徘徊。

  说起他教书的态度和方法,真是亲切而严格,别致而善诱。那个时候,我们读和写,都是文言文。朱先生一上来,就鼓励我们多读多作白话文。《窗外》,《书的自叙》……是他出的作文题目,并且还让我们自己命题,这在作惯了《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的文言文之后的我们,得了不少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作文簿的第一张要空下来,一面由我们把本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迄页数,以便翻检;另一面由他记分,方法很别致,譬如首格代表九十分到一百分,次格八十分到九十分……如果你第一篇作文得八十五分,他就在次格正中点一点,第二篇如得九十三分,就在首格中稍偏下的地方点一点……再把各点用线联结起来,由于点的升降,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成绩的进退。这种图解法,给予我们的刺激很大,一看见逐点上升就快慰万分,不幸点子往下跌,跌得太凶就感到难过,下次非把它拉上去不行。此外还规定两本课外读物:《穑者传》和《中外古今谈》,两者任选其一,我选的是前一本。它是译本,描绘农人生活,曲曲传神,查生字,释难句,还要用自己的文字,缩写每一章意思,按规定日子交。好的公布在教室墙上,以供观摩,坏的加一大叉子,拿回重做,我们称之曰“吃柴爿”。同样,作文好的也公布,选优送登校刊。由于朱先生这样热心的指导,那时我对于文艺的兴趣,得未曾有。初生犊儿不怕虎,我把试作的剧本、新诗,源源地送给他看,他居然也替我修改。在学校里,尤其中学时代,一个老师指导的好坏,简直可以完全操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的大小。从他走后,我们三两个爱好文艺的学生,也曾专函请益。复信要我们订北京《晨报》看,并殷殷垂教如在校时一样。可惜我们不求深造,同时也因为经济关系,始终没有订阅,白辜负了朱先生的一番好意。

1.为加粗字注音。

①白(  ) ②然(  ) ③作文簿(  )

如(  ) ⑤儿(  ) ⑥负(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一看见逐点上升就快慰万分。

________

②从他走后,我们三两个爱好文艺的学生,也曾专函请益

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初生犊儿不怕虎,我把试作的剧本、新诗,源源地送给他看,他居然也替我修改。

________

4.“二十多年以来,朱先生的‘背影’,始终在我们心里徘徊”,句中“背影”一词如何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5.“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

6.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

7.第2段写了朱自清先生教书中的四件事,把这四件事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

  民国十二年(公元1913年),我在温州中学初二读书,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的四方脸。经常提一个黑色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至少觉得他比旁的先生特别:噜嗦多事,刻板严厉。因为他体虚矮胖,写到黑板的下半边,经常挺直上身平曲两腿的蹲下去。样子相当好笑。于是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骑马式”。可是一年之后,当他表示要回北方的时候,我们一直向学校当局,甚至到朱先生家里去苦苦挽留。下学期开始,我们知道先生真的走了,就是从前对他敢顽皮的孩子,也多少有点黯然。二十多年来,朱先生的“背影”,始终在我们心里徘徊。

  说起他教书的态度和方法,真是亲切而严格,别致而善诱。那个时候,我们读和写,都是文言文。朱先生一上来,就鼓励我们多读多作白话文。《窗外》,《书的自叙》……是他出的作文题目,并且还让我们自己命题,这在作惯了《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的文言文之后的我们,得了不少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作文簿的第一张要空下来,一面由我们把本学期作文题目依次写下,并注明起迄页数,以便翻检;另一面由他记分,方法很别致,譬如首格代表九十分到一百分,次格八十分到九十分……如果你第一篇作文得八十五分,他就在次格正中点一点,第二篇如得九十三分,就在首格中稍偏下的地方点一点……再把各点用线联结起来,由于点的升降,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成绩的进退。这种图解法,给予我们的刺激很大,一看见逐点上升就快慰万分,不幸点子往下跌,跌得太凶就感到难过,下次非把它拉上去不行。此外还规定两本课外读物:《穑者传》和《中外古今谈》,两者任选其一,我选的是前一本。它是译本,描绘农人生活,曲曲传神,查生字,释难句,还要用自己的文字,缩写每一章意思,按规定日子交。好的公布在教室墙上,以供观摩,坏的加一大叉子,拿回重做,我们称之曰“吃柴爿”。同样,作文好的也公布,选优送登校刊。由于朱先生这样热心的指导,那时我对于文艺的兴趣,得未曾有。初生犊儿不怕虎,我把试作的剧本、新诗,源源地送给他看,他居然也替我修改。在学校里,尤其中学时代,一个老师指导的好坏,简直可以完全操纵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就的大小。从他走后,我们三两个爱好文艺的学生,也曾专函请益。复信要我们订北京《晨报》看,并殷殷垂教如在校时一样。可惜我们不求深造,同时也因为经济关系,始终没有订阅,白辜负了朱先生的一番好意。

1.为加粗字注音。

①白(  ) ②然(  ) ③作文簿(  )

如(  ) ⑤儿(  ) ⑥负(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一看见逐点上升就快慰万分。

________

②从他走后,我们三两个爱好文艺的学生,也曾专函请益

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初生犊儿不怕虎,我把试作的剧本、新诗,源源地送给他看,他居然也替我修改。

________

4.“二十多年以来,朱先生的‘背影’,始终在我们心里徘徊”,句中“背影”一词如何理解?这句话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5.“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这是为什么?

________

6.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________

7.第2段写了朱自清先生教书中的四件事,把这四件事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