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桃花源记》

10、良田美池之属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桃花源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列词。
     俨然(        ) 
     交通(         )
     悉(         ) 
     要还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4、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5、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6、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 阡陌交通    阡陌:               (2)便还家   要:               
(3) 余人各复其家  延:             (4) 便向路   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B.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D.遂与外人间寻向所志,遂迷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4】本文通过虚拟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第一次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小题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十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1)甚                       (2)答之                    
【小题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4分)
(1)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4】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进行了描写?(3分)
【小题5】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2分)
【小题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节选)(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渔人甚之(       )   ②欲其林(       )
③不为外人道也(       )④后遂无问者(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词义不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佛印类弥勒
B.乃:大惊不知有汉
C.复:前行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小题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节选)(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渔人甚之(       )   ②欲其林(       )

③不为外人道也(       )④后遂无问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选出划线词词义不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佛印类弥勒

B.乃:大惊不知有汉

C.复:前行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波地区八年级第一次质量评估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十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1)甚                       (2)答之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4分)

(1)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后遂无问津者。

4.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进行了描写?(3分)

5.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2分)

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东省湛江市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 阡陌交通    阡陌:               (2)便还家   要:               

(3) 余人各复其家  延:             (4) 便向路   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B.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遂与外人间寻向所志,遂迷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4.本文通过虚拟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