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3、文天祥“                            。”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过零丁洋》)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文天祥“                            。”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13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

A.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六句把悲愤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C.在诗中,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不在于艺术技巧,而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辽宁省中考真题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饮酒》)
(2)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7)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8)________________,似曾想识燕归来。(《浣溪沙》)
(9)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过零丁洋》)
(10)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离别之时,请选用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表达惜别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22

古诗文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饮酒》)

(2)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7)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8)__________________,似曾想识燕归来。(《浣溪沙》)

(9)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过零丁洋》)

(10)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人生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离别之时,请选用古诗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表达惜别之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谈骨气(节选)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相关链接**

①文天祥殉国前,在衣带上写绝命诗,前四句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②唐睢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不辱使命。

(1)

“骨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4)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七年级语文下 北京师大版课标本 北京师大版课标本 题型:048

阅读理解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相关链接**

  ①文天祥殉国前,在衣带上写绝命诗,前四句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②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不辱使命。

1.“骨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短语将“骨气”的含义概括为: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3.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5.人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培养“骨气”,使之成为有“骨气”的人?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

7.文后“相关链接”附有两则材料,请你再写一则。(提示:古今中外有关“骨气”的事例和名言,都是“链接”的内容;但不得抄录本卷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近墨者未必黑
  耳濡目染,身边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你。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肆:市场),久而不闻其臭。”这里讲的是交友方面的道理。同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好环境或不良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受到好环境或不良环境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天长日久,这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在我们看来,近墨者的“黑”与不“黑”,却未必是定论,它会因人而异。众所周知,那玲珑剔透的美玉总是产于乱石之中;那千年希罕的灵芝总是与杂草为伍;那价值永恒的黄金却藏身于沙砾之中。而由于本身的磨砺而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
  在“乌鹊燕雀巢堂坛”的楚国,屈原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在“文官爱钱,武官怕死”的封建王朝,于谦却“两袖清风朝天去”,“留得清白在人间”。如果近墨者必然黑,就不会从“声波满堂”中站起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锦衣玉食中,就不会走出一个“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巾帼女侠秋瑾。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早年的鲁迅是一位进化论者,是五四运动的主将。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很多和他一起从事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但他却不同流合污,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意志继续前行,继续战斗,并最终由一名民主主义者转化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几个哥哥都不务正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吴玉章从小便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在上学时便把自己的财物救济给贫苦的同学。长大后他不安于舒适的生活,积极四外求学,并且接受了变法的主张,热心传播变法,被人称为“时务大家”。后来,吴玉章毅然与家庭决裂,踏上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在旅途上,他望着祖国那锦绣的河山,满怀激情地赋诗曰:“莫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可见,只要是质地坚硬的美玉,不论出自何种环境,它总是美玉!
  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把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称为封建主义,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许多人都以“无知”为荣,耻于做学问,对于古典文化更是唯恐避之而不及。而著名学者钱钟书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过学术研究。1972年3月,他从干校回到北京,便潜心于代表当时学术界最高水平的《管锥编》的撰写、修改,体现了他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为中国古代典籍的考疏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为无志者,无论环境多么优越,条件多么便利,也是一无所成。而有为有志者,不论道路多么曲折险阻,环境是多么昏暗不明,他也会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冲出污泥,如出水芙蓉般去放射自己的美!朋友,近墨者“黑”与不“黑”,全凭我们自己;近墨者未必“黑”已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去冲破险阻,去抛开环境的优劣,去实实在在地寻找自己的价值,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吧!
1.在本文中,“近墨者未必黑”的“墨”和“黑”分别指的是什么?
   墨:________________;黑:________________
2.“而由于本身的磨砺而变为‘赤者’的,亦不胜枚举”一句,在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角度,分析下面划线字的作用。
(1)近墨者未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长日久,这似乎已成定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分别说说吴玉章和钱钟书分别属于鲁迅所说的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各举出一位这样的人,并简述其事迹来作为“近墨者未必黑”的论据。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吴玉章是________,这样的人还有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可见“近墨者未必黑”。
(2)钱钟书是________,这样的人还有________,他(她)________________,可见“近墨者未必黑”。
5.文章说:“近墨者‘黑’与不‘黑’,全凭我们自己。”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

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2)

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点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点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4)

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  ]

(5)

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2007年10月30日)

1.黄昏是一种美丽,镜泊湖的黄昏更是充满着美丽。但文章开篇却从“黄昏有时是一种错误”说起,从表达技巧上看,这是怎样一种表达技巧?

2.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较,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3.游览黄昏中的镜泊湖,看到了“别致的生动”。第8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了这种“别致的生动”?

4.读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阮籍对黄昏是怎样的态度?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

(3)阮籍和李商隐均未参透生命的禅机,本文作者参透的禅机是什么内容?

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目的,是为他们不能渗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①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予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②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③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④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⑤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⑥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⑦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⑧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⑨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滇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⑩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选自《新民晚报》)
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⑥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粗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粗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