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等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莆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题型:022

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的物候历和物候知识(节选)

曹婉如

    ①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当人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荣枯和动物的来去飞鸣同季节冷暖的周期变化之间有一定关系的时候,便产生了物候知识。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了不误农时,人们很早就利用物候知识安排生产了,因此我国物候历的出现是比较早的。

    ②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记载过物候的著作是《夏小正》。《夏小正》全书不到四百字,文辞古朴简练,虽然用字不多,内容却相当丰富。它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特别是有关生产方面的政事,如农耕、蚕桑、养马等,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这说明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由于农业生产上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物候资料,并且按月记载下来,作为适时安排农业生产的依据。因此,《夏小正》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为便利农业生产而记下的物候历,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还有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是汉代的《逸周书》,其中有两篇是记物候的,一篇是《月令解》,另一篇是《时训解》。而这两篇当中的《时训解》是按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一候是五天)记述的,这可以说是我国物候历编定形式上的一个很大的改变,它引起了后世人们对物候观测的重视。到了北魏(公元五世纪),这种形式的物候历被载入国家历法之中,以后历代大都是这样。到清代,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的“天历”(用阳历)中,纠正了前代历书不顾物候地区差异的缺点,把南京所观测到的物候编成《萌芽月令》,并且把上一年观测情况附在下一年同月份日历之后,以便农家参考使用。

    ④两宋时期,我国在物候知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北宋科学家沈括对物候和高度纬度的关系、物候和植物品种的关系、物候和栽培技术的关系等都进行了研究,并在所著《梦溪笔谈》中记下了他的科学见解。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了栽培作物的物候除受自然因素制约外,人的因素也就是栽培技术也起很大作用。他说由于“人力之不同”,“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能看到提高人类栽培技术也可以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兼顾自然物候与人为技术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这是非常正确又富有积极意义的见解。

16. 阅读②③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空白。(2分)

我国古代的物候历在《夏小正》中是按           记载物候的,到了北魏之后,大都按                 记述了,而到清代太平天国的《萌芽月令》则又进一步纠正了前代历书不顾物候地区差异的缺点,并与下一年日历合编在一起。

17. 从选文第②段内容看,画线句“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物候”为什么不可以删去?(3分)

    答:                                                            

18. 第④段举沈括对物候进行研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 结合上文的知识,判断下面这首诗能否算是记录了物候知识的古代文学作品,注意说明理由。(3分)

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中华民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国务院颁布了在重大节日放假的相关规定。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就有很多,请各写出一个与此节日相应的诗句:

    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戴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向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摇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人,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唯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摩诘”是唐朝诗人________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的“一”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的原因是

[  ]

A.灞桥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B.诗人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

C.诗人写下的送别友人的诗篇

D.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

(4)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
周龙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避谈生死,连孔圣人在被问及生死问题时,都以“未知生,焉知死”给搪塞了过去。在很多普通百姓心目中,清明节就是扫墓、上坟,文雅一点顶多也是祭祀先祖、缅怀先烈。有公众质疑“我们的节日”,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从清明节的起源来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首先是农耕的一个时间节点,“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与“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样的农谚都反映了清明节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只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寒食、祭祖、踏青等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清明节也由起初单纯的农业节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可以说,清明节并非天然就是祭祀,只不过人们后来约定俗成地选择了在清明节祭祀。
清明节本来是轻松的,南宋诗人吴惟信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经过了漫长的严寒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在春光之中外出踏青,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我国自古便有清明节踏青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习俗,登山、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通过种种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人们也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或许是因为享受了明媚春光的美好之后,人们觉得有必要与逝者“分享”,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人选择在这天祭祖,赋予了清明节一些怀念的内涵。既赞颂生命、追求生活,又追寻先人、寄托哀思;既有欢乐赏春的气氛,又传达慎终追远的感伤;既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活景象,又处处体现着生离死别的悲痛……清明节成了这样一个百感交集的日子。
其实,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在享受美好生活之时,因想到逝者,而不至于轻浮放浪;在追思故人的时候,因看到生活之清丽美好,又不至于过度沉重。
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不用再赋予它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传统文化中杂糅交融的旧习惯,剥离和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梨花风起”吸引人们热爱生命的行动,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扬光大。(选自2013年4月3日《光明日报》)
小题1: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合肥市的网民认为应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
B.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说明中国文化中有重视生死的传统。
C.清明节其实并非天然就是祭祀,起初它只是单纯的农业节气而已。
D.清明节能吸引人们参加热爱生命的行动,已很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小题2: 下列的说法,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有公众质疑清明节为“我们的节日”的说法,在情理之中。
B.清明节中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C.清明节这天进行祭祖活动,有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的感伤。
D.清明节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值得再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小题3:阅读下面的句子,概括出“合肥市文明办”与“某些市民、网友”的观点和理由。(4分)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①“合肥市文明办”认为:                                                 
②“某些市民、网友”认为:                                               
小题4: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内涵?且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主要活动?请分点陈述。(4分)
小题5:作者认为“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 。我们还有许多传统节日也能如此体现的“民族的性格和特点”?请从下列四个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
A.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B.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C.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D.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①谈饮茶,不妨从《红楼梦》说起。
   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41回中,写了宝玉、黛玉、宝钗到栊翠庵饮茶的情节。妙玉泡茶待客,泡的是君山名茶老君眉,盛茶的是瓟斝(bó jiǎ)、点犀(qiāo),煮的是陈年梅花雪水,泡出茶来,果然清醇无比。妙玉为什么要用梅花雪水泡茶呢?原来这里大有文章。
   ③水之于茶,关系极大。名茶名水才能双美兼备,相得益彰。所以古人对饮茶用水非常讲究.唐代的陆羽,是一位品茶专家,世称“茶圣”。他写过一部《茶经》,是我国最早的研究饮茶的著作。其中把水分为三等:“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这山水即泉水,清冽甘美,泡茶自然格外相宜。清代乾隆皇帝命人用银斗量泉水的轻重,品评天下名泉的高低。结果北京玉泉山水名列前茅,镇江金山寺冷泉次之,无锡惠泉和杭州虎跑泉第三,从此玉泉遂有“天下第一泉”之称。妙玉用的梅花雪水也叫“天泉”。宋代词家辛弃疾云“细军茶经煮香雪”,这“香雪”二字,赞美了“天泉”的色味双绝。
    ④妙玉给宝玉泡的茶是老君眉。这老君眉是名茶中的一品,如今叫珍眉,仍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国名茶的品种很多,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和洞庭湖碧螺春等等,各具特色,爱好也因地因人而异。别的不谈,如今单说这碧螺春的一段趣事。
    ⑤碧螺春产于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上,经沸水一泡,便浮起很多雪白茸毛,叶色嫩碧,气味隽永,据说原是山中野茶,俗称“吓杀人香”。康熙南巡时,巡抚宋将军将此茶献上,康熙品尝之后,觉得色味俱佳,但名字不雅,就给改为碧螺春。多少年来一直受到茶客的珍爱。
    ⑥在饮茶艺术中,茶具赏心悦目,能增加兴味。我国的陶都,有不少制作精致的茶具。有人爱用紫砂茶具,觉得别有意趣,这是很有道理的。

⑦紫砂茶具产于明代万历年间,有个叫供春的人制作最精,世称“供春壶”。紫砂壶有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等形状的制品,砂质温润,古朴雅致。用久了,经过长期摩挲,发出一种幽光,令人爱不释手。紫砂壶泡茶能保持色泽鲜艳,香味纯正,所谓“色味香皆蕴”,暑天盛茶隔夜不馊,是茶具中的上品。
    ⑧饮茶的好处很多,古书上早有记载。《本草纲目》上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生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当代医家证实,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咖啡碱,咖啡碱能兴奋神经中枢,所以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此外,茶还能醒酒消食、去除炎症,对口腔和肠胃轻度溃疡有加速愈合的功效。近来医学界还发现,饮茶对消除环境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以少饮为宜,尤其不要饮浓茶。北京市场上有一种柿叶茶,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据说还能防癌,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饮料。至于风行广州的王老吉凉茶,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位叫王老吉的医生发明的,用金银藤、岗梅根等十味中药配方而成,有清暑解热、消滞疏导、生津止渴的功能。北京远郊山区有饮自制的枣茶和黄芩茶的,枣茶能镇静安神,黄芩茶清火明目,可谓茶中良药了。
    ⑨我国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王褒所著《僮约》,记载“武阳买茶”之句,唐代,茶已成为许多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了。如今,饮茶更为普遍,客来献茶,已是我国人民交友待客的礼节。

1.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说明思路填写下表。

从《红楼梦》说起→ 泡茶的水   →   ①(碧螺春)   →     茶具(②)  

→    ③       →我国饮茶的悠久历史

答:①               ②                ③           

2.本文开头引用《红楼梦》中“栊翠庵饮茶”的情节,巧妙点出了“饮茶”的哪些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第⑧自然段,说说饮茶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红楼梦》中“栊翠庵饮茶”的情节写起,增强了趣味性。

B.文中引用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的内容是为了说明我国饮茶历史的悠久。

C.文章引用文学作品对饮茶的描述和大量史实的记载,充分展现了我国饮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D.饮茶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甚至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尽管饮茶的好处很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小 桥?
       ①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
       ②然而,这一撇,曾经跨越了多少危崖峭壁,急流险滩,茫茫岁月,给行路人带来希望和信心向着遥远的彼岸不停地追索着。?
       ③小桥是一道凄美的风景。那瘦骨伶仃的支柱,那宽宽窄窄的桥板,临水兀立,幽独而自怜。是谁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又是谁小桥人独立,望尽天涯路??
       ④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⑤然而,小桥上伫立最多的应是无尽的离愁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板桥,霜桥,不仅是路的延伸,也是一种乡愁的具象。而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更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凄苦情怀。眼前是小桥流水的幽雅环境和安居其间的人家,而自己的故乡却还在山重水复的迢迢远方,不正衬出旅人的奔波不定,以及由此引发的羁旅愁思?? 
       ⑥当然,小桥还是一种闲适与静远。你看那位归隐诗人,当他带月荷锄归,又在桥下清且浅的溪水里濯足,洗去躬耕的汗尘与劳累,洗去一腔旷达的胸臆,然后邀邻呼友,或斗酒吟诗,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小桥载着他陶然自乐的心境,载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与气节。?
       ⑦就这样,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成为一幅幅千古不朽的诗画。这里,除了小桥本身的古朴、空灵的气质,还因为小桥总是与流水舟楫、渔歌号子,以及岸边的草屋农舍、牧童短笛紧紧相连,拓印出一幅古老凄美、宁静闲适的田园风景画。那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在官场失宠、情场失意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心走荒村野店。一座苍古的小桥,可以慰藉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驾一叶小船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在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红枫,那渔火,那江桥,正与寒山寺钟声,撞击在张继的心坎上。于是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了“枫桥夜泊”四字,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让世世代代的游客有了一方寻梦的去处。而当代诗人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乃至宇宙万物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学意蕴。?
       ⑧世间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惟质朴的小桥站立在江流天堑之上,用宽容与坦诚,支撑起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信念,引渡一颗颗饱经忧伤的心灵,引渡平平凡凡的人生。??
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1)(     ) 
(2)旅(     )
(3)(     ) 
(4)不屈不(     )
2.“摩诘”是唐朝诗人    的字,苏轼称赞他的作品“          
          ”。
3.第⑦段说“小桥成了人生的各种象征”,这里的“象征”在第⑤⑥段中具体指什么?
                                                                                                                                                     
4.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没有寒山寺的钟声,张继就不可能成为诗人。
? B.文中引用卞之琳的诗深情讴歌了小桥的品格。?
     C.有关渔歌号子和牧童短笛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
     D.本文语言流畅,视野广阔,充满了文化气息。
5.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80字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