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4、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    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4、祝你们每天都快乐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_____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    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资阳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59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填空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了表达对灾区失去亲人的孩子的美好祝愿,拟发的一条短信。短信每句话中含有一个字(谜底),连起来就是给灾区孩子的祝福语。这句祝福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边无水示相随,
偶尔有人来相伴,
门中无人门外有,
悔时无心也无泪,
吞下口去悄无声,
来者耳边轻轻诉,
缺少左边心相印,
东风刮去一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题

水资源危机,地球不能承受之痛

    ①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此次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等农作物受灾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安徽西北部等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九成以上,数百万人以及数百万头牲畜因旱灾饮水困难。

    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场旱灾没有像地震那样山崩地裂。没有像洪灾那样浊浪滔天,但是,它却直接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威胁,为人们再次敲响了水资源危机的警钟。

    ③水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哺乳动物体内60%…至65%是水,人类体重的60%、大脑的99%、骨骼的44%都是水。缺了水,人类和动物将不能存活,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的沙漠,生命的迹象将消失。其实,地球并不是一颗缺水的星球,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其中绝大部分要么是不可直接利用的海水,要么是以两极冰盖、高山冰川以及永冻地带的冰雪形式存在的淡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014%。这就好比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供我们使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而已。这点水远远满足不了整个人类大家庭的需求。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1亿人根本无法获得洁净水,有一半人的生活用水的水质甚至赶不上千年前古罗马人的水平。

    ④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通常是指由当地降水产生的,可以用于八怕生产、生活等各类用途,存在于河流、湖泊、地下含水层中的可逐年更新的动态承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如果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和散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我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则更少,并且分布极不均衡。截止到20世纪末,我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⑤我国目前的年用水量大约为560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了中高度紧张的水平,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已经开始影响到生态需水,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开始显现。今后,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的水资源危机将更加严峻。

    ⑥事实上,水资源短缺已逐渐成为一个困扰全球的普遍问题。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是不变的,而世界人口却在不断增长。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2倍,人类用水量则增加了5倍。按照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统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目前的67亿激增至超过90亿,并且其中大部分人口增长来自那些水资源本已十分捉襟见肘的国家。这些新增长的人口不光要喝水还要吃饭。而粮食生产向来耗水惊人,据测算,目前农业用水占到全球淡水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它们还有资源使用上的需隶,而能源的产生比如水力发电同样离不开水。要是再将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考虑进去的话,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地球上有些地区将变得更加湿润,但是,更多的地区会变得更干旱。事实上,目前全球最干旱地区的面积已经比20世纪70年代翻了一番。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这一情况将会变得更就糟糕。

   ——《科学画报》2009.4

1、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选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就全文来说,选文①段有什么作用?

4、用下定义的方法,介绍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概念。

5、从选文中筛选信息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选文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7、体会句子“水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中加点词语“之一”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最早要追溯到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不是一个娱乐组织,而是一个学术团体,发起人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佩切依。1968年4月,他邀请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科学家、教育家、人类学家、实业家聚会罗马,讨论人类困境,包括:富足中的贫困,环境的退化,对制度丧失信心,就业无保障,青年的异化,遗弃传统价值,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和经济混乱。他们把这些称为“世界性的问题”。当时中国正处在“文革”狂潮中,没人考虑这些事情。

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经从60亿向70亿迈进。人们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人口的拥挤。从交通堵塞、生存空间狭窄、就业机会不足,到江河湖海和大气的污染、耕地的匮乏、森林的滥伐、草原的退化、物种的灭绝,无一不与人口太多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中国人觉悟到应当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中国的计划生育在城市已大见成效,但在一些农村地区,生育的冲动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的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也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人口不要说实现负增长,就是达到零增长,也要花费一个世纪的时间,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情感代价和人伦代价。

人口已经过多,又不能马上降下来,怎么拯救地球和人类自身?调整发展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继《增长的极限》之后,经济学家舒马赫在1973年发表《小的是美好的》,提出了持久性经济学的新思路;社会活动家里夫金等发表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更强调了人类面临着耗尽地球上的非再生资源的危险。人类能不能节制自身的物质欲望,谨慎地使用能够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呢?普罗米修斯把火交给人类,给人类以无穷的力量;但他也曾警告人类,如果不懂得谨慎使用,火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在危急关头有了警觉。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组建,到《东京宣言》的诞生,就是国际社会觉悟的标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从少数思想家的焦虑,变成各个文明国家的共识。中国政府也采纳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但要想达到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和谐,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佩切依提出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各种世界性问题的概念。

B.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调整自己的理念、政策和行为以实现与资源和环境和谐的发展方式。

C.可持续发展是以节制生育为基本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D.可持续发展是指谨慎地使用能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求得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发展方式。

2.下列对“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情感代价和人伦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口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适宜的数量的时候,要使人口增长速度停止甚至实现负增长,必将伤及以人的情感为基础的社会伦理秩序。

B.节制生育必然使得独生子女增加、家庭规模缩小,几代之后,社会的亲属关系链将发生变化,人们对亲情和伦理的理解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C.一个世纪以后,当人口终于实现了负增长之后,社会大众的人情将变得非常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也将不复存在。

D.孩子是维系家庭和情感的纽带之一,减少人口的出生数量必然会使人们的家庭意识受到影响。

3.下列对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质上是人口问题,而世界人口已经太多,等人口减少到合适的数量的时候,地球上的资源也已经被耗尽了。

B.地球上的人口已经太多,又不能马上降下来,思想家们进行了种种探索,但并没有能够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直接途径。

C.虽然现在处在危急关头,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不仅仅是少数思想家的焦虑,而成了各个文明国家的共识。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而人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的。

4.下列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的展望,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类能够实现人口的负增长,那么一个世纪以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要比现在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B.如果人类能节制自身的物质欲望,谨慎地使用改变自然的现代技术,还自然以休养生息的空间,就能大大增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C.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采纳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只要中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世界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1分)

①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十分严重的。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去年夏天,美国总共有3200多人死于雷击;我国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字,但估计不会低于美国。去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左右,在浙江省临海市的杜桥镇某地,一个炸雷就击倒30个人,其中11人当场死亡,另外19人在送医院抢救过程中又相继死去6人。

②在我国,每年的5月~10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

③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④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为人类提供(送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25%.30%!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⑤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赤道地区太阳光强度大。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就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⑥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 3℃~4℃,同时,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表层浮游藻类的繁殖,并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⑦如果没有闪电,科学家说,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茵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

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统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10万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另外,大气中还含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离氮。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20亿吨。这20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20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文章有删改)

15.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归纳概括台风的作用。(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1)                      (2)                    (3)                  

16.作为“清洁工”,闪电做了哪些工作?(每点不超过15个字)(2分)

(1)                                  (2)                               

17.“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一句中的“巨大”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18.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9.“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5月23日16时34分,重庆开县叉和镇兴业村小学遭遇雷击,造成兴业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7人死亡,19人重伤,20人轻伤。”现在请你给大家介绍一条防雷小知识。(2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精编教材全解 语文 八年级上册 (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秘的海啸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________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

2.引发海啸的原因是:________。

3.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游北京动物园的猩猩馆,里面一只苍老雄壮的黑猩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

  它仰着脸,对众多游客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瞅着上面。那是一对暗黑色的眼睛,很深邃,深邃得让人感觉到那里面有着广阔的空间,感觉到那里面仿佛容纳了几万万年的历史。

  据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能够思维,而动物不能。思维的符号是语言,人是会说话的,而动物不会说话,因此人比动物要高级得多。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

  而我宁愿相信,动物是有思想的,就像眼下的这位,肯定是在思考着。它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它思考什么呢?不得而知。留恋大自然中风情万种的自由自在?安于笼子里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探索它生命存在的意义?

  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法摆脱人类的征服。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在人类面前,它们只有惧怕和无奈。

  这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学,而动物不掌握。比方,聪明的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大片大片的森林就噼里啪啦倾倒了。人类把石头制成了利器,后来又发明了火药,这一切都给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渐渐失去生存环境的动物们,在人们的驱赶杀戮中惶惶然而不可终日。它们成了人们身上的衣服和脚下的鞋子,成了人们饭桌上的美餐。

  动物之所以是动物,是因为到现在它们依然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而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据说有的宴席,圆桌的中央,箍着一颗活猴子的头颅,众目睽睽下,一把重锤高高地举起,啪!然后食客们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嫩的猴脑。

  由此说来,眼下这位黑猩猩应该算是幸运儿,它不但没有被杀戮,而且还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眼下在地球上,动物们的自由领域是越来越小了,黑猩猩也不例外。原始森林悄然消失了,沙漠惊人地吞噬着绿洲,据说南极洲上面大气层的中间,也都洞穿了一个偌大的窟窿。自由的人开始不自由了,沙漠、洪灾和干旱等等,开始袭击人类的生活。人和动物一样,也感到了生存的危机,渐渐地有了与动物同舟共济的意识。原本要杀戮的动物,成了稀有珍奇,受到了保护。像这位黑猩猩这种现状,也是一种保护的形式,只是这种保护剥夺了其自由。不过,它还可以思考。

  思考不仅仅是人类的特长。笼子里的黑猩猩仍在思考着……我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

1)通读全文,说说“思考着黑猩猩的思考”这句话中前一个“思考”的内容是什么。

2)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它沉重地坐在地上,沉重地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选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

[  ]

A.铁笼子里的黑猩猩引起了作者沉重的思考,黑猩猩“沉重地思考着”是作者的一种感觉。

B.黑猩猩不仅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到不满,而且还担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C.面对这只失去了自由的黑猩猩,作者想到了更多失去自由的动物,心情十分沉重。

D.包括眼下这只黑猩猩在内的动物们被人类“征服”的历史和现状,应该引起人类的反思。

3)想一想作者写鲁班发明锯子、人类发明火药这两件事有什么用意,选择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一项

[  ]

A.说明给动物们带来灭顶之灾的是人们发明的锯子和火药。

B.暗示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C.表明人类掌握着科学,可以征服整个世界,任何动物在人类面前,只有惧怕和无奈。

D.证明再凶猛的动物都是怕人的,因为人类的思考比它们的思考要高级得多。

4)“所以,会说话的人才把不会说话的动物关在笼子里供消遣和欣赏”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认为人和动物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人类进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水平”这句话的理解。

6)文中写只有人是会说话的有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