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4、初中三年你一定读过不少的中外文学名著,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有关内容,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作者、作品。

作者

作品

有关内容

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他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4、①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施耐庵  《水浒》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初中三年你一定读过不少的中外文学名著,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有关内容,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作者、作品。

作者

作品

有关内容

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他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深圳龙城初级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3分)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候村里唱戏会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瑞,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我肯定他们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我突然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子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的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小题1】文章第(4)段“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2】第(5)段句子“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中,“蹿”这个字表现了天气怎样的特点?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小题3】第(13)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有怎样的含义?(3分)
【小题4】最后一段“我的初衷”是什么?作者承认不是我的初衷,体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深圳龙城初级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3分)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候村里唱戏会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瑞,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我肯定他们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我突然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子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的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1.文章第(4)段“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2.第(5)段句子“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中,“蹿”这个字表现了天气怎样的特点?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3.第(13)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有怎样的含义?(3分)

4.最后一段“我的初衷”是什么?作者承认不是我的初衷,体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5.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指导用书  七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分析。

  贾里曾有过跻身军界的打算。据说当航空兵浑身不能有一块疤,又说当军医需要考核胆量:单独同骷髅住上一夜。即使这是真的,也吓不退贾里,只是他的视力不怎么好,恐怕到了初三会让眼镜先生帮忙,这是迎头一棒。可任何事都不会是绝对的,不能当兵,也就是说可以干当兵以外的任何行当。

  可贾里在周围人眼里,永远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原因是他长得矮小,才过一米六大关。虽说拿破仑也是个矮子,马拉多纳的身高才一米六八,但人家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贾里决定从这里先做文章。

  贾里从报纸中缝里找广告,然后悄悄地报名参加了一个收费最低廉的健美班。开班头一天,他发现大家都瞧着他,露出欢迎贵宾的仪式上才用的笑。

  “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练成你这样就好了!”

  贾里大为吃惊,在这儿一切都反过来的,越瘦越轻就越帅气。仔细看看,班内全是胖子,说话的胖子肚子大得本人看不见脚尖;还有个小胖墩,年纪那么小就套上了颜色发暗的减肥衫。

  在那个健美班内,绝大多数是来减肥的,他们翻滚、举杠铃,脸色十分苦恼。唉,这么拼命干吗,像电视台聘请他们上荧屏当节目主持人似的。

  更令人窝火的是,教练员只抓减肥的主流,总是记录哪个减掉多少公斤,仿佛他只会做减法。他教贾里练身的方法和那些减肥的手段很相近,这很打击贾里的积极性,因为他总怕自己的体重会越练越轻,他可不盼望有这结局。

  这期健美班结束时,贾里的体重既不减也不增,只是胳膊硬了些,腿也结实了,偶然给鲁智胜来个扫堂腿,对方会咧着嘴叹苦经。

  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贾里茅塞顿开。他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种既健康又轻巧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血压正常,负担又小;还说先进的外星人也是小小的,绝没有啤酒肚子。

  看来新潮的伟人不必有个大身架,贾里为这结论兴奋了几天。他把这想法写信给电台“大众知音”,盼望能得到更多的知音。然而,电台对这一个英明的发现不感兴趣,看来这说法暂时还不是个热点。

1.课文写贾里决定从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上先做文章,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里走进健美班,大为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加粗的句子,好好揣摩一下:贾里听了教练的话以后会怎样想?请把它们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里这次实施伟人计划的行动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惟一的收获只是胳膊硬了些,腿也结实了,但仍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请你评价一下他的这一行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土,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3分)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1)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2)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候村里唱戏会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3)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瑞,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4)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5)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6)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7)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我肯定他们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8)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9)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10)我突然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子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11)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12)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13)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的阳光。
(14)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小题1:文章第(4)段“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2:第(5)段句子“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中,“蹿”这个字表现了天气怎样的特点?这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小题3:第(13)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有怎样的含义?(3分)
小题4:最后一段“我的初衷”是什么?作者承认不是我的初衷,体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课外练习第16册八年级下学期用 北京课改版 题型:048

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

沙尘暴十袭京城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十数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的“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如此等等,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绿荫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选自《人民日报》2000年4月27日)

1.依据文中叙述,简要说明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2.“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指的是什么?

3.文中画线的“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的含义是什么?

4.读罢此文,你对环保有了怎样的认识?简要说一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湖北省天门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嫦娥一号卫星

  ①嫦峨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于2005年年底完成了卫星初样产品的研制和相关实验,2006年10月前完成了探月卫星正样产品的设计、研制、总装、测试和各项实验,2007年8月已完成了产品研制并通过了各项实验考核验证。

  ②嫦娥一号卫星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并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其外形与本方红三号卫星相似,卫星本体为一个2.22米×1.72米×2.2米的六面体,两侧各装有一个大型展开式太阳电池翼,当两侧大阳冀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可以达到18米,重为2350千克,设计工作寿命为一年,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

  ③嫦娥一号由结构与机构,热控制,供配电,制号、导航与控制,推进,数据管理,测控数传,定向天线和有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中星上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实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的保障系统。嫦峨一号卫星将直接执行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与物质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和地月空间环境探测等4项科学任务。

  ④中国的舰天器已经到达的距地球最远的距离为7万公里,而月球距地球38万公里,而且月球以及月球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嫦娥一号卫星与一般的地球卫星有很大不同,在轨道设计、测控、制导导航与控制、热控和数据接收天线研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关键技术。

  [相关链接: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到目前为止,卫星运转一切正常。]

1、概括第①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回答下列问题。卫星的有效载荷有何作用?它的保障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发回了许多珍贵的月球照片,人们看到,真实的月球远没有想象中的美丽动人。有人担心当月球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揭开时,孩子们将对许多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减少甚至失去兴趣。你认为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