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0、                    ,犹抱琵琶半遮面。

10、千呼万唤始出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犹抱琵琶半遮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题型:022

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中考真题 题型:默写题

请根据课文将下面的文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2)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
(4)马上相逢无纸,______________。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 A.
    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2. B.
    “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3. C.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4. D.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22

名句熟语填空(根据上句或下句填出相应的句子)。

①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有龙则灵。

②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三语文 北师大(新课标) 北师大版 题型:048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2)

下面对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昕上去错杂交织的乐音如同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

“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婉转而流利,如同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

C.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如同有声之乐。

D.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终了,琵琶女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了一下,四根弦同时发声,音响强烈而清脆。

(3)

诗人描写了哪几个有代表性的乐段?每一乐段的旋律和情感有怎样的特点?

(4)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5)

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属什么描写?这种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课文中再举出一例这样的描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从句式特点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不同的一项是( )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D.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3期 总第159期 苏教版 题型:048

渔家傲

词/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赏析: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钟爱的对象。词人独辟蹊径,通过描摹梅花傲雪的神韵,赞美了梅花卓尔不群的精神。上片侧重于描写寒梅初放的娇美。尤其是“香脸半开娇旖旎”一句,将初放的梅花拟人化,将其描摹成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神态可掬,楚楚动人。下片则营造了一种月色朦胧的意境。“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既赞美了梅花不同寻常的神韵,又表达了词人卓尔不群的思想,由物及人,立意可谓深远。

1.“香脸半开”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的事物有哪几种颜色?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

3.“此花不与群花比”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