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7、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17、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收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标准大考卷·国标语文AB卷 苏教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庐山思绪》一文,完成1-5题。

庐山思绪

陈世旭

  我要到庐山去,以梦为马,今夜就出发。骑着追风的马匹,刹那就是千里,千年的云雾,千年的舟车,千年的明月,千年的诗。庐山!我从黄昏和黎明的铜镜中打量你:你的起伏和挺拔的峰峦,以及像终年的云雾一样萦绕不去的关于你的诗文。

  我要到庐山去,一刻也不迟疑。我离开她太久了。一排排时间与树木,一排排大路和谣曲,在我面前倒下。我越过历史和书籍,楼台或车仗,去赴历代诗人的约会。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凡诗人都是嗜酒的,凡诗人都是爱花的,只要有酒有花的地方,就该是诗人的故乡。或许应该说,诗人的故乡,就是有酒有花的地方。

  那年,命运落在你头上,纷乱为一根根风中的发丝,你唱着《归去来辞》返回庐山脚下的故里,所有的花和草,树和溪流在山谷里举行空前的盛典。掩盖了你来时的道路。

  你放牧,你耕作,你带月荷锄归,你采菊,你醉酒,你登高赋新诗。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你的叹息,使一溪清流落英缤纷。你日渐衰弱却不失勤勉的手,抓牢了农家的劳作之锄,愿后世的人们,在桃花源的风景里男耕女织。你的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你不止于静穆,因为你伟大。一首伟大诗篇的诞生,也就是一个诗人的永生。没有人不会知道,那个丽日蓝天的上午,你悠然面对南山采摘的菊花,便是性灵和诗歌的本质。你蹲下身子的时候,自己就成了一株悠然的菊花。不知是该你采菊,还是该菊采你。也许本该是你生在疏落的篱下,而让菊在篱外开花。其实你们都很清楚:世界很大很大,大自然才是你们心灵栖息的田园。因此你们彼此相约:在一个百花萧瑟的季节,笑傲天下。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面芙蓉般的金色的山,露出青天削出的身段。我要和色彩、音韵、云雾以及树林一起,投入山的怀抱;我要接受诗歌的桂冠和祭酒之司,涉过天才与诗的河流,把酒奉给李白。

  松色如暮。一袭洁白的衣冠,在江南透明的斜照里时隐时现。你的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棉袍里,藏着锋利的笔和剑,你举手若电,从汹涌的云海里,抓住一剑铿然。豪气在刹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

  唐朝宜酒宜诗不宜诗人。从蜀道向长安,从长安向庐山,你一生好入名山游,却是一条平平仄仄的命运之途。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一柄寒气逼人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一步一诗,把内心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轰轰烈烈地走出一首首千古绝唱。

  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把心灯祭起,把心香焚起,千丘万壑,紫烟茫茫去不还。长袖临风,一扫漫天阴霾。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不是居住在坡上,居士谪居在自己的诗文里。他其实骄傲,却衷心佩服陶潜。赋闲的时候到处游荡,用蜡烛寻找先贤的身影;在乡间,他跟陶潜一样生活,用浓重的四川官话,哼着陶潜的诗句,摇摇晃晃走向幽深的庭院。他写诗,说自己的前生一定是陶潜。他跟陶潜一样喜好喝酒、吟诗、漫游,以及跟和尚聊天。聊到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他却洞察了人世最深的奥秘。哪怕那奥秘埋藏在庐山似乎不可穿透的神秘诡谲的云雾深处。

  庐山是一个挤满了诗人的所在。诗人们在庐山攀爬、喝酒或赏花。然后上马沉吟,下马写诗。不写诗的时候,看看风景也是文化。

  我要到庐山去,乘灵感的快马,在诗的森林里出入。千年的诗,千年的月,千年的云雾和流泉中的胭脂如火焰。千年的历史,千年的风流,千年的莲花开了又落。庐山,庐山,你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你就会有多么悠久的风流。

1.“我”为什么要去庐山,而且“一刻也不迟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我”去庐山“约会”的诗人为什么是“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陶渊明”片段中“一首伟大诗篇的诞生,也就是一个诗人的永生”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的语言有诗的味道,在写白居易的片段中,作者说“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联系前后文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由庐山的诗文,想到写出千古诗篇的诗人。在这些片段中,作者笔下的诗人各具特色,请各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短语来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第一中学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子夜昙花》,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A.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B.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小题1】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和“惊喜”分别是何原因?(4分)
                                                                                
【小题2】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选(   )句 ,赏析: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第一中学初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子夜昙花》,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A.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B.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和“惊喜”分别是何原因?(4分)

                                                                                

2.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选(   )句 ,赏析: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子夜昙花》,回答问题。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请你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惊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六段加粗句子“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子夜昙花》,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A.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B.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小题1: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作者“心满意足”和“惊喜”分别是何原因?(4分)
                                                                                
小题2: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答:选(   )句 ,赏析: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4: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子夜昙花》,回答下题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寡言的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

  (4)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

  (5)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

  (6)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

  (7)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撼,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的绰约,以缓慢的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丝保留,像爱与死!

  (8)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向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9)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里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10)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

  (11)它一夜尽情绽放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

  (12)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是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的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和挽留。

  (13)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

  (14)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1.请你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忍俊不禁:_________

2.作者写到“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继而又说“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

作者“心满意足”是因为_________

作者“惊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六段加粗句子“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的理解。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姥姥的蚊帐》,完成小题。(共15分)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姥姥的蚊帐

心理活动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

 ①

 ③

我丢弃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

2.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姥姥的蚊帐》,完成小题。(共15分)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小题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姥姥的蚊帐
心理活动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
 ①

 ③
我丢弃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

【小题2】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姥姥的蚊帐》,完成小题。(共15分)
姥姥的蚊帐
叶倾城
1962年,我妈第一次走出小乡村,背着被褥卷,搭汽车、转火车,从河南出发去武汉上大学。半个月之后,她写信给我姥姥:“同学们都有蚊帐,我没有。”姥姥回信:“蚊帐是什么?”
我妈详详细细写给姥姥:“蚊帐是一种很稀很稀的棉布,和床一样长一样宽,高度比两张床之间的距离多一些。”
没画图吗?蚊帐有一面是要开门的,不画图怎么说得清?已经荣升为姥姥的我妈,戴着老花镜在飞针走线改造购物袋,口气里有小小的得意:“当然说得清。姥姥可不是你,比你明白多了。”
就这样,那年新棉花下季的时候,姥姥纺线,织“很稀很稀的棉布”,裁剪、缝纫。暑假结束,我妈再上学的时候,行李里有她小小的自矜:她,也有蚊帐了。我和姥姥的蚊帐扯上关系,是30年后的事。那几年,我家三姐妹相继考上大学,三度治装,是笔很不小的开销,到了我,一切因陋就简。搪瓷脸盆是掉漆的,枕巾其实就是毛巾,还有这一床蚊帐,我妈给我的时候千叮万嘱:“这是我上大学时姥姥给我做的,你爱惜着点儿。”
我接受它,像五四“文青”娶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打心眼儿里就不想要。它小,和单人铁架床严丝合缝着,本来就狭小的床铺,给这么密不透风地一笼,我恰如被抢亲的祥林嫂,五花大绑在花轿里,轿门一开,人就倒出来;它孔眼大,疏疏落落像蒸馒头用的笼屉布,充满了“只防大蚊不防细虻”的君子作风;最重要的是,它太旧了,土布已经灰得发黑。它在我头顶上,穹庐似天,阴阴欲雨。全寝室女生的蚊帐都洁白如雪,只有我的毫不客气地给大家抹黑。
有一次,一个外班女生来寝室逛,我听见她向人打探:“那是谁的床?看着好脏。”
“脏?”我很愤怒,却没法向人解释:它不是脏,只是积了太多水洗不净的历史尘埃,是故纸堆、旧窖藏、米烂陈仓的色调。
它很快就裂了大口子,大概是被我一屁股坐上去了,布质已朽,经不住我的体重。我带回家给我妈过了目:确实不堪用了。于是,弃之。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抛掉了这世上最后一件沾有姥姥手泽的事物。
上大学是不是非得有一床蚊帐?我妈当年的行为,算不算虚荣心作祟?我猜姥姥没想那些,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没有,这不丢人,人家有,我妮(女儿)也可以有。
输人不能输阵,在她能掌控的世界里,姥姥尽其所能,竭尽所有。她的爱与尊严,全在这一针一线里。
我妈,从学生到人妇人母,从武汉到东北再到武汉,走过多少城市又换过多少住所,八千里路,云来月往,她一直带着这土布蚊帐,到最后给了我,是希望它发挥最后一次余热吧。它果然做到了,物若有灵,也算死得其所。
而我,长到很大,才知道我家其实一直很穷:两边老人,三个孩子,无数沾亲带故的农村亲戚。但我从不曾感受过穷。该有的电器家具我家全有,是我爸做的。我长期穿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我妈硬有本事把它们处理成华美的绲边。我的大学同学记得我背过的牛仔书包,时髦得紧,也是我妈的手工。她为我们打理一切,正如她的母亲为她。我在物质上明明是贫瘠的,我却从来不曾感觉到寒酸卑微。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展示匮乏如同展示结痂的创口,非我家风。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不会任何针线活,我妈安慰我:“你会写文章。”我唯一的骄傲是: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姥姥一样,都是非常勤勉的女子,愿意勤扒苦做,只为了让人生更丰盛富饶。
是的,姥姥的蚊帐,我的文章,都是我们能给子孙的,含笑而略带酸楚的爱。
【小题1】作者围绕“姥姥的蚊帐”使用情况,写出了拥有蚊帐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4分)

姥姥的蚊帐
心理活动
我妈大学时拥有了姥姥做的蚊帐
 ①

 ③
我丢弃了已经破旧的姥姥的蚊帐

【小题2】理解画线语句“贫穷不是耻辱,但活得不体面才是”在文中的含义。(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解说通过蚊帐传给子孙的爱为什么是“含笑而略带酸楚”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