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5、以“母亲是……”开头,仿造下面例句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例句: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                                                                 

5、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志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暖风,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以“母亲是……”开头,仿造下面例句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例句: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⑴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⑵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⑶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⑷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幺,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盲人学会用电脑,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⑸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绝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⑹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唯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⑺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⑻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⑼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掌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⑽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⑾她作了一个使很多人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⑿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⒀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扣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⒁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⒂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⒁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加粗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拉萨的阳光

唐俑

①作为一个旅行者,对拉萨的向往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在身临其境之前,拉萨的诱惑力仅停留在“神秘”之类的字眼上,一旦踏上这块土地,动人心魄的东西就具体而生动起来?如今,当我重新寻找我在那里停留长达四年的理由时,才发现,真正“功不可没”的是那里的阳光。

②相信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对拉萨的阳光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作为举世闻名的“日光城”,拉萨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座没有阴影的城市——没有别的城市比她更坦荡更亮丽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拉萨的阳光极富人性,她已经超出了自然的意义。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走进拉萨的阳光,你没法儿不觉得走进了一池春水,你在里面痛快地畅游,痛快地洗涤,不必担心受到污染,因为她本身就是上好的除污剂。

③我同时还注意到了阳光下西藏的一群群野狗。那些自由散漫的无家可归者,并不以无家可归为憾事,阳光就是它们的家。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阳光下,在阳光下觅食、吵架、生儿育女,又在阳光下嬉戏、追逐,在阳光下制造战争,又在阳光下握手言和,将阳光的温情和宽厚阐释得尽善尽美。

④它们几乎无孔不入,从墙根到大街,从豪华饭店到贫民窟,从寺庙到臭水沟,成群结队的样子仿佛一队队不可一世的占领者。但是没有人以它们为恶,没有人感到因此而受到威胁。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学会了用阳光的方式接纳它们,供养它们。在这里,所有的生灵都是佛祖的儿子,所有的生灵都公平地拥有着生存的权利。

⑤我亲眼看到一只壮如牛犊的大黑狗,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将后腿齐根碾断,我以为它必死无疑。两天以后,我再次路经事发地,看到大黑狗还活着,褐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的下半部已被一大块布包住,就像包住婴儿的襁褓。大黑狗的面前堆满了食物:糌粑团,奶渣、馒头、饼干、生牛肉。一位刚会走路的小女孩蹲在大黑狗面前,正在给狗喂矿泉水,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脸在阳光下散发着善良的光芒。她的小嘴不停地嘟囔着,大概在对大黑狗表示安慰,或者在对伤害它的人表示谴责。她的小手笨拙地动作着,喂进狗嘴里的水还不及滴在她鞋上的多。不远处,小女孩的母亲静静地注视着阳光下的女儿和狗,目光里充满赞许和怜悯。

⑥我不想描写我所受到的震撼和感动,我知道这种震撼和感动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当时我只是想,要是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事,那只狗不做人们腹中之物,也得做游魂冤鬼。我并非有意要作这样的区别——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作为一个旅行者,我看惯了太多的冷漠、无情,看惯了对自身生命之外的生命的漠不关心,如今我看到这样一幅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的风景,并因此而感动、而热血奔涌,我想我要感谢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

⑦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小女孩不小心弄到鞋上的水很快结成了冰,但是那天阳光灿烂,我感到阳光如温泉一般流过,我硬如坚冰的心首次充满柔情。

⑧到拉萨看风景,阳光不可不看。而到拉萨看阳光,林卡(藏语,可译为“园林”。——编者注)不可不去。

⑨大概没有别处的人比拉萨人更懂得休闲了。作为最健康的休闲方式,逛林卡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每至周末或者别的节假日,拉萨所有的林卡都洋溢着他们的欢歌笑语,从皇家园林罗布林卡到曾是强盗出没的咕玛林卡。他们合家出动,带上布幔和帐篷,带上收录机、各种食物和青稞酒、酥油茶,选择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围上布幔,拉上帐篷,围住一方阳光。他们在阳光下分享食物,谈情说爱;在阳光下唱歌跳舞,玩起一种掷骰子的游戏,将阳光搅扰得心花怒放。

⑩这时候,作为一位匆匆过客,无论你怀着什么样的动机,无论你是有意还是误入任何一顶帐篷,你都会受到友好的款待:先敬你三杯青稞酒,再为你捧上香喷喷的酥油茶。你不能不喝,你无法拒绝,因为你无法拒绝女主人阳光般的热情和笑脸。你喝下去了,于是你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了;你无须懂他们的语音,就可以同他们交流……

11拉萨,我美丽的姑娘,何时能再沐浴你温暖的阳光?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年第11期,有删改)

1.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绘了两处阳关下的特定情景(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自选角度品味语言。

示例:到拉萨看风景,阳光不可不看。而到拉萨看阳光,林卡不可不去。

品析:这段话以较整齐的句式概括上文的内容,开启下文的描述,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过渡,使全文融为一体。

(1)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

(2)当时我只是想,要是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事,那只狗不做人们腹中之物,也得做游魂冤鬼。

3.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拉萨的阳光”蕴涵了哪些含义。

4.文中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严寒”与“温泉”是否矛盾?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8题。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收放在书架上,看到他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像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像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 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⑾她作了一个使多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经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⑿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⒀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⒁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⒂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________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        ”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练习。(20分)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

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

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18、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人们对母爱的理解有很多方面,也用很多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请仿照例句再造两句。(4分)

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15-18题。(20分)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

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

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

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

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15.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们对母爱的理解有很多方面,也用很多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请仿照例句再造两句。(4分)

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题。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收放在书架上,看到他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像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像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她作了一个使多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经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我“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北京课改版七年级语文下 北京课改版 题型:048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题。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乙)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树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高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林斤澜《春风》)

(1)

从触觉的角度说,甲文的春风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乙文的春风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用文中语句填写)

(2)

乙文第一段中“扑过山头”“扑在窗户上”“扑在脸上”的“扑”,能否换成“吹”?为什么?

(3)

乙文第二段“有天夜里……格拉拉地松动。”房子晃动的原因是什么?这句写出了此地春天什么特点?

(4)

上题中的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

对甲乙两文分析正确的有

A.

甲乙两文写的是同一地区的春风。

B.

甲乙两文都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

C.

甲乙两文都写出了春风“粗犷、温柔”的特点。

D.

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春风,赞美了春的活力给大地万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

(6)

“春草嫩绿夏草青,秋草枯黄冬草尽。”试为这四季的草各造一个比喻句。

提示:要抓住不同季节的草的特点(如色彩)并加以合理想像。

示例:(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像绿宝石一样闪着悦目的光彩。

①春草:________。

②夏草:________。

③秋草:________。

④冬草:________。

(7)

甲文中最后三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春天的特点。最后用正楷字抄写最后一段。

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正楷字抄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莫惜春衣坐绿苔》,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莫惜春衣坐绿苔

①忙忙碌碌的两点一线的日子,一直蜗居家中过双休日,很少亲近自然。晚上照例面壁打坐的时候,记起《黄帝内经》中的句子,春天本该到自然中去。心中便萌生一个念头。

②又逢双休日,老早挤兑孩子将作业做完,又怂恿妻将手头的功课处理好,我们一家三口到白水寺踏青去。

③沿着新修的甬路,走到铁路桥下,穿过桥洞时,桥下流水无声,慢慢吞吞的,仿佛刚然融化了最后一抹料峭春寒,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有散尽。

④穿过桥洞,向上走是宽宽的柏油路,正对着的,是山谷中的河床,窄窄的羊肠小道静卧在岸边。我们沿小路顺山谷往里走。山间春晚。此时虽近四月,但山中的植物尚无春色。微风夹着寒意,卷地而来,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穿树林,过小桥,到了山脚下。近前转身站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一望,远处,那旷地上竟然泛出一片若隐若现的新绿!仔细看过去,新绿中还有几分淡淡的鹅黄,好嫩好新鲜。而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重了些。这样想时,不禁为古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句子叫好叫绝!

⑤再往里走,人迹渐渐少了。前边转弯处,一带不大的开阔地。妻子率先踏进去,欣喜的跟孩子讲用脚亲近自然的感觉。母女二人便在河床上厚厚的衰草上轻悄悄的走着,小心翼翼的走着。我也过去,苏醒了的土地本就松软,加上厚厚的经年的衰草,还有草间缝隙中破土而出的新芽的娇嫩,那脚下沙滩般的柔软愈发浓厚起来。走一会儿,不忍心不经意间践踏了新草柔弱的生命,我回到小路上,看他们兀自享受着踩在大地母亲呼吸的肚腹上的那份轻柔与快意。

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先生的句子此时从三个人的口中不约而同此呼彼应的念诵出来,和着春风春水融进无边的春意里。

⑦溪水在山谷中穿行,沿着窄窄的河道斗折蛇行而来,又斗折蛇行而去。驻足细看,溪水在河道中跳跃,溅出浅浅的水花,有时候还拐个小弯儿,涌起小小的漩涡,那哗哗的声音变得更大些。

⑧不知道是谁将上游的河道引上小路,前面的小路被河水淹没过来。这样,路就在前边消失没有了,我们停下来,看那水在小路上肆无忌惮地漫过来,又悠然地从脚下流过去。

⑨孩子找一根短棍儿,开心地蹲在小溪边扒拉着石头“拦河筑坝”,向我们宣言也要造一个自己的“三峡工程”改造自然。妻在一边搭着下手,母女二人自得其乐。做引渠时,孩子一边扒拉着泥土石块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妻在一旁配合:“《老子》曾经曰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⑽看她们母女俩在那边忘情地嬉闹着,陶醉着,我就近找一块石头坐下。蓦然低头,看见几丝苔藓隐约出若有若无的绿意,记起元代虞集的《南乡一剪梅》来:“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此时,一句“莫惜春衣坐绿苔”就油油的在心头荡漾。

⑾太阳朝树后悄悄藏起来的时候,我们往回走。从桥上过去,又拾级而上转到白水寺前。庙前的香炉内香烟缭绕,飘动的袅袅香烟俨然翩翩的舞者。偶尔微风过处,仿佛伴舞的音乐加快了节奏,舞姿变得愈发的欢快和轻盈。

⑿慢慢地往山下走。视野变得很开阔。早春的清寒尚未完全退去,景色还缱惓于素淡萧瑟中,可也许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春的影子,该是绿的。来时最初见到的一小片绿,大概就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吧。这样想时,看四面榛莽环合,疏林的疲惫,衰草的憔悴,都被心中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刹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脚步。肃杀寂寥时,谁能在心底发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又能用心去呵护温暖它,谁就会在心里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春天。

⒀到山底下等车的时候,回望白水寺那灰茫茫的重庑殿顶隐约在松柏丛间,一个念头不禁从心底冒出来:心里有春天,前面的路就有春天。

(原文有删改)

1.阅读⑤——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四件事。(4分)

答:                 

2.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有许多句子写的细致入微,刻画自然。试从三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做简要赏析。(4分)

答:                 

3.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心里有春天,前面的路就有春天”这句话的理解。(字数120字以内)(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