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9、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______      ____    。(《学问和智慧》)

9、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作基础,才靠得住。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______      ____    。(《学问和智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3

分析下面的复句。

  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上海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本文摘选自《中国科协报》)
1、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打上着重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
1、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将第②段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4、从文中找出两个用词准确、严密的句子,在有关词语下面画线。
                                                                                                                                                              
                                                                                                                                                            

5、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6、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7、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智慧也可以移植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的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噪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得到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是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大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有改动)

12.开头一段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②~⑥段大致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4分)

                                                                                 

14.文中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4分)

                                                                           

15.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4分)

                                                                                 

16.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未来人类的智慧移植的畅想。(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造好自己前程的人生码头》一文,完成问题。
  ①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他以失败告终。为此,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一直关注着儿子。见儿子问自己,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很早以前,我的老船长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老船长曾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
  ②这以后,儿子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根本不必四处找工作,倒是有不少公司经常大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与其四处找船,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
  ③人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会影响你修建码头的质量。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码头质量,却会影响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码头的质量越高,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我们说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取决于他的智慧,那绝不是什么世俗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就必须努力修建高质量的人生码头。当你用智慧与汗水凝结成的材料铸起闪亮的码头时,你的人生就一定会熠熠生辉。
  ④努力为自己修建一座高质量的码头,实际上是一个长远的打算。
  ⑤有一则故事:二战结束后,以美英法为首的的战胜国几经磋商,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身无分文,经历了二战浩劫后的各国政府也都财库空虚,如何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拥有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呢?联合国对此一筹莫展。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过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无条件地赠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也把比邻的大面积地皮全买下了。
  ⑥洛克菲勒家族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许多人无法理解,有人甚至断言说:如果这样经营,不出十年,洛克菲勒家族就会破产。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当联合国大楼刚刚建成,比邻它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起来,收入相当于捐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财团,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洛克菲勒家族的捐赠,并表示纯粹意义上的捐赠,而是一种眼光独特的长远投资。
  ⑦给未来一个长远的投资,这是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依靠超凡智慧取得成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做生意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想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就必须眼光放得远一点,不断地付出,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份长远的投资。
                                  (选自《中国大学生》)
1、细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船只”和“码头”各指什么?
“船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码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只有一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请你写出一句与文段中事例相符的名言或警句,并注明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未来一个长远的投资,”这是作者从洛克菲勒家族购买地皮捐赠给联合国事例中获得的启示。从中你也许又有新的感悟和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①《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高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②早在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③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④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⑤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嗓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⑥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很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⑦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⑧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⑨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1.本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提到了《聊斋志异》的故事,它们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中,“智慧”和“记忆”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现代科学)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搬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和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实验结果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②-⑥段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说明的?请找出表示说明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8)题。

智慧也可以移植

王金宝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读书人朱尔旦天生愚笨,学习成绩很糟,几次参加科考都未及第。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主管人间生死的陆判官,请求帮忙。陆判官施展法术,从死人身上选了一颗“慧心”,调换给了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非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下笔神思飞扬,不久就考中了举人。这个故事虽说是蒲松龄先生编造的,但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多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①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康纳尔就用涡虫做过记忆移植的实验。②他用一束光去照射一群涡虫,同时用电流刺激它们。③时间久了,这群涡虫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看到光束,即使没有电流也会马上避开。④麦康纳尔把这些涡虫碾成了浆液,用来喂没有训练过的涡虫。⑤奇迹发生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涡虫看到光束也马上避开了。⑥这个实验表明,动物的记忆可能存在于某种物质之中,因而可以从一个个体移植给另一个个体。

  1978年,联邦德国有位生物学家叫马田,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实麦康纳尔的结论。马田选择了两只健康的蜜蜂,对其中的一只作专门训练,每天让它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从蜂房里飞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一碗糖蜜。时间久了,这只蜜蜂就养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作一次这种飞行的习惯。马田从被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取出某些物质,移植到未训练过的蜜蜂的神经组织里。奇迹出现了,未训练过的蜜蜂的伤口长好后,居然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到了固定时间,就毫不迟疑地飞到放着糖蜜的那个蜂房里去。

  马田的“换脑术”轰动了欧洲,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相信,记忆是完全可以移植的。

  美国的神经化学家瓦加尔,曾从大鼠的脑中分离出了3种记忆物质,它们是黑暗恐惧素、噪声忍受素、蓝绿色辨别素。把这3种物质中的一种注入大鼠的脑中,大鼠就能增加对某一方面的感受能力。荷兰化学家戴维德从大鼠脑中分离出另外一种记忆物质,把这种物质注射到大鼠的脑中,大鼠的记忆力就显著提高。

  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多。经分析发现,这些记忆物质都是由某种特殊的蛋白质组成,因为构成的形式不一样,性质也就大不一样。

  瓦加尔进一步预言:记忆也像动物的遗传那样,是通过一种密码来实现的,一切动物的记忆密码都相同。

  既然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那么记忆蛋白质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脸: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一旦获得成功,《聊斋志异》中的神话将变成现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飞跃。假如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即将离世,只要把他大脑中的记忆物质取出来,移植到一些年轻科学家的头脑里,他的工作就可以有人接替了。

(选自《中国科协报》)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引用《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第二自然段的6句话分为两层,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划分层次:①②③④⑤⑥

划分理由: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中,第2~6自然段的写作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词语,在其下面打上着重号(·),并简要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①现代科学不仅有可能用生物工程方法把知识“拷贝”到大脑里,使一个知识不多的人很快获得很多的常识,而且有可能将人的智慧从一个人的身上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后者拥有前者的记忆。

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②到目前为止,从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的记忆物质还不多。

作用:________________

(5)全文使用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6)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是

[  ]

A.总分总式
B.分总式
C.总分式
D.并列式

(7)联系全文回答,文章是怎样说明“记忆移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文说明的是移植“记忆”,可标题却是移植“智慧”,这个标题有问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内蒙古包头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题。

百无一用非书生

  常有人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大谬!

  君不见:蔺相如,书生也,完璧归赵,义折廉颇,谱就千古佳话;西汉张子房,书生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大汉三百年锦绣江山;蜀汉诸葛亮,书生也,怀五湖四海之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北宋范仲淹,书生也,西陲守土,保疆卫国,令强寇丧胆;康有为、梁启超,书生也,奋发意气,公车上书,励志图存,戊戌变法。虽只百日,却给暮气沉沉的晚清带来了一线生机。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读书人,以主宰国家命运的雄心壮志,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雄才伟略,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激情,让中国大地换了人间。

  意气书生,不为帝王唱颂歌,只为苍生伸正义,社会在他们的呼喊声中变革,历史在他们的手里改写,世界在他们的智慧推动中前进;书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吟风弄月、舞文弄墨,本是看家本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更显超迈才情。悠悠华夏五千载,光辉灿烂的文明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由此可见,百无一用非书生!

  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书生的作用更是巨大!

  国家的竞争中,科技和知识的载体——书生们,理所当然地成为综合国力比拼中的决定因素!科教兴国,各行各业的书生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亿万书生正以一身所学,建设锦绣家邦,复兴伟大中华。

  百无一用的书生,指的是那些只知道寻章摘句的书呆子。真正的书生绝非纸上之阅历多,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经济之精神少”的书呆子。而是以天下为己任,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真俊杰!

  百无一用非书生,天生书生必有用!

(选自《格言·2013增刊》作者:孙亮略有改动)

1.阅读文章①-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2.文章第⑤段在结构和内容上都起到哪些作用?

3.请为第⑥段划线句补写一个具体的事实论据。

4.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寻章摘句”一词?

5.真正“有用”的书生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