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5、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6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22

人们常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22

名句和文化常识填空。

(1)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____________,始于足下。(《老子》)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 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6)人们常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7)岱宗夫如何? ___________。(杜甫《望岳》),诗句中的“岱宗”是___________的别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题型:022

按提示默写诗文名句。

(1)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写出其中一首的连续两句:________

(2)人们常引用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默写。(1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6)人们常引用孟子的“                      ”,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期)

(1)

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________的现象,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

(2)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

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

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

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及条件优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3)

从论证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

(4)

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5)

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坐简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儒学的未来》,完成6—8题 (共6分)

儒学的未来

邵汉明

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学,先要弄清什么是“儒”?传统的解释: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仪式都有十分复杂的礼仪规定,一般人主持不了这样的仪式,非从事“相礼”的儒来主持不可。儒在后来的演变发展,其内涵逐渐泛化,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皆可称之为儒。

我们再从“儒”的字型结构来看,“儒”,左侧“亻”,右侧“需”,人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各种问题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儒经过思考和研究所得到的关于人的认识和思想是人所需要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认识和思想的滋养和指导。

儒的如上考察和把握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儒学是有帮助的。那么,何谓儒学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这一定位是没有毛病的。不过,学界更多的是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有说儒学是心性之学,有说儒学是人学,有说儒学是一种政治哲学,有说儒学是一种伦理道德哲学,等等。照我对儒学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说,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笔者坚信,构建精神家园,儒学可以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论语·宪问》)“怀居”即所谓“怀安”;“士”者,事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理当用自己的理想去引领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社会,用自己的作为去改进社会;理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贪图安逸,就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

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儒学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儒学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选自《儒学的未来》)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是一种职业,祭祖、祭天、祭神等待祭祀仪式也可以由他们严格依礼来主持。

B.“儒”的字型结构意味着,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各种问题。

C.“儒”的字型结构也意味着,儒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认识和思想的滋养和指导。

D.“儒”是指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其内涵从古至今的发展中没有变化。

7、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要为社会、国家、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B.在天下无道之时,人要“知其不为而为之”,这样,人生才彰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C.“学而优则仕”表面上是提倡读书做官,实质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通俗表达。

D.孔、孟都从追求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的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8、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儒学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它既是安身立命之学,又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B.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C.在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中,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儒学是可以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的。

D.考察“儒”的职业及其演变,分析“儒”的字型结构,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儒学是有帮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三)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

1..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2分)

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3..从论述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      。(2分)

4..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三)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2分)
【小题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小题3】.从论述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      。(2分)
【小题4】.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小题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三)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

1..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2分)

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3..从论述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       。(2分)

4..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