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1、“以小见大”是一种常用的表现主题的手法,请你以《最后一课》为例,说说什么是“以小见大”。

1、答案示例:“以小见大”就是从小角度,反映大主题。《最后一课》反映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其题材也是以普法战争这样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奴隶的痛苦。作者运用了小见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小学校的一堂课来表现这一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子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作者的这一选择,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最后的一课表现得再鲜明不过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用的表现主题的手法,请你以《最后一课》为例,说说什么是“以小见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奇妙的克隆》中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

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

A.

动物的克隆

B.

有性繁殖

C.

植物的克隆

D.

克隆是什么

(2)

第二段文字中加粗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朴实的特点。

D.

还可能有其它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

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名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D.

深入准确地介绍克隆的知识,增添说明的神秘性。

(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是

[  ]

A.

引用,体现无性繁殖的普遍性,消除读者的困惑。

B.

引用,把高深的科学知识直接明白地介绍出来。

C.

举例子,体现有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说明顺序。

D.

举例子,以常见的无性繁殖现象作为文章的开头,通俗易懂。

(5)

文中使用了英语和希腊文,其作用是

[  ]

A.

使得文章形式多样,富有文采。

B.

说明“克隆”的普遍性。

C.

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词意。

D.

突出“克隆”的研究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侍臣曰       (2)见其食将饭      

(3)尔为人主         (4)可以自鉴      

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许寡人     B.一犬坐于前

C.如土石何?       D.择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侍臣曰      (2)见其食将饭      
(3)尔为人主        (4)可以自鉴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许寡人B.一犬坐于前
C.如土石何?D.择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侍臣曰       (2)见其食将饭      

(3)尔为人主         (4)可以自鉴      

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许寡人     B.一犬坐于前

C.如土石何?       D.择善者而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五校九年级第一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题阅读

【大会概况】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竞赛电视节目,全国共32支代表队参赛。

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舆论波澜。节目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伴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出的“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有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微博话题电视节目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孩子的秀场,全民的课堂,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结果令人汗颜。听写“癞蛤蟆”,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稍生僻词出现时,听写错误就更显惊人。

【活动标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媒体评论】

这档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全媒体中心记者段祯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通过看节目我发现,小选手写出的字绝大多数都难称“美观”,遑论书法。我想,如果比赛的主办方能在注重书写正确性的前提下,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那一定能使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中华读书报 王雪峰

【专家观点】

高科技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这类节目应该多办,类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竞赛,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

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式很严峻。“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另外,人们对母语、汉字不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写字课,汉字普遍写得不如以前美观。”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错字连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

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它以热烈活泼的形式释放着威力强大的正能量——首师大教授魏润身

【网友评议】

春暖花会开: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身为中国人就应会写汉字。有些字,平时见过说过,就是不会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

倪玉平:第一次看汉字听写大赛,感觉这种东西与我们从小学的英语类似,片面追求难度,其实都是生活中使用不到的东西。学了十多年英语,考题连外国人都看不懂,但见了外国人却口都不敢开。

维亚姐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语文界的奥数,毫无意义。那么多的生僻字,绝大部分的字选手们离开比赛后这辈子都不会去写、去用。写错一个字都关系到团队的荣辱,我们还要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到什么时候?

1.请结合语段内容阐述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很高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媒体、专家和网友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有哪些正面评价?又提出哪些建议?(4分)

4.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面对目前汉字的书写状况,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3分)?(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题阅读
【大会概况】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竞赛电视节目,全国共32支代表队参赛。
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舆论波澜。节目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伴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出的“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有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微博话题电视节目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孩子的秀场,全民的课堂,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结果令人汗颜。听写“癞蛤蟆”,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稍生僻词出现时,听写错误就更显惊人。
【活动标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媒体评论】
这档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全媒体中心记者段祯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通过看节目我发现,小选手写出的字绝大多数都难称“美观”,遑论书法。我想,如果比赛的主办方能在注重书写正确性的前提下,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那一定能使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中华读书报 王雪峰
【专家观点】
高科技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这类节目应该多办,类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竞赛,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
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式很严峻。“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另外,人们对母语、汉字不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写字课,汉字普遍写得不如以前美观。”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错字连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
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它以热烈活泼的形式释放着威力强大的正能量——首师大教授魏润身
【网友评议】
春暖花会开: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身为中国人就应会写汉字。有些字,平时见过说过,就是不会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
倪玉平:第一次看汉字听写大赛,感觉这种东西与我们从小学的英语类似,片面追求难度,其实都是生活中使用不到的东西。学了十多年英语,考题连外国人都看不懂,但见了外国人却口都不敢开。
维亚姐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语文界的奥数,毫无意义。那么多的生僻字,绝大部分的字选手们离开比赛后这辈子都不会去写、去用。写错一个字都关系到团队的荣辱,我们还要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到什么时候?
【小题1】请结合语段内容阐述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很高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媒体、专家和网友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有哪些正面评价?又提出哪些建议?(4分)
【小题4】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面对目前汉字的书写状况,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3分)?(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母亲,我心中的灯
高莽

  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总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抚爱。
  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1、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哪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
2、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下面两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2)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母亲(或父亲)在某一方面对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旧书
孙道荣

  ①她微微佝偻着腰,一个一个办公室敲门。大家都认识她,收旧报纸的老太太。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楼里,单位规定,这天,她可以上门收购旧报纸。
  ②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单位几乎每个人,都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平时看完了,就码在办公室一角,等着她上门来收购。卖一次旧报纸,往往可以挣几十元,女同事拿去买零食,大家共享。
  ③她五十来岁,头发已经花白了,讲一口浓重的郊区方言。每次来,她都会拎着一个布袋子,里面塞满各种各样的布条,看得出,这些布条都是用旧衣裳撕出来的,她用来捆扎旧报纸。另一只手上,拎着一杆小秤。
  ④“卖报纸!”有人站在楼道里喊一嗓子,她就会立即从某个办公室跑出来,瞅一眼,一脸乐呵呵地应答着。她几乎能够认出这座楼里的每一个人,甚至谁多长时间,需要处理一次旧报纸,她都了如指掌。
  ⑤她躬着腰,将堆在办公室角落里的旧报纸,一摞摞搬出,理齐,码好,然后,用布条捆扎起来,一捆一捆地过秤。与我们经常看到的商贩那高高翘起的秤杆不同,过秤的时候,她的秤杆,总是往下垂,秤砣几乎要从秤杆上滑落下来,这样,报纸可以称得重一点点。没人在意她的秤,但她一如既往,要把秤让给人。称一捆,她报个数,让你记下来,再称一捆,再报个数。一捆一捆称完了,她会让你加一加,有多重?而她自己,似乎从不记数,你告诉她多重,她就按这个重量,算账给你。有时候,账里面有零头,大家就说算了,她却总是很认真地从包里掏出一大把硬币,一分不少地付清。
  ⑥她的诚实,使办公楼的人,都对她充满好感。这也是她能够这么多年,可以上门收购我们旧报纸的原因吧。
  ⑦也有的时候,她会显得很小气。比如每次整理旧报纸时,看到夹在报纸里的杂志,或者书,她都会将它们剔出来,单独捆在一起,过秤。她说,书和杂志比报纸便宜一点。有一次,我搬新办公室,整理物品时,我将一些旧书,扔进了旧报纸堆里。正赶上她来收购旧报纸。她将那些书一本本拣了出来,问我,这些书真的不要了?我点点头。她将书单独捆扎好。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钱,没必要分得这么细。她笑笑,没有回答。
  ⑧那天,我们去郊区的一个山村采访,村支书领着我们参观了他们新建的村图书馆。图书馆是一间民房改建的,书架上,整齐地码着一排排书。忽然,看见有本书很眼熟,打开,扉页上写着我的名字,想起来了,是我上次搬办公室时处理掉的,再一找,另外几本也在。我好奇地问村支书,这些书从哪来的?村支书说,是村里的林老太太捐赠的。她经常上城里收旧报纸,如果收到旧书,她就会留下来,捐给村里或者学校。这几年,她已经捐了好几百本了。
  ⑨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收旧报纸的老太太,都会将夹在报纸里的书刊拣出来了。摩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三期)
1.文章一开始,作者写办公室里的女同事用卖报纸的钱分享零食,是否是多余的笔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刻画了一个卖旧报刊的老太太形象,但题目却是“旧书”,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起题“旧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笑着对她说,其实,书和旧报纸的价格,一斤也就相差毛把钱,没必要分得这么细。她笑笑,没有回答”,“我”和“老太太”都在笑,这两个“笑”中蕴含的感情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说“摩挲着那些旧书,我感到了一丝羞愧,也嗅到了旧书里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香气”,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题阅读
【大会概况】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旨在让人感悟汉字的深厚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这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竞赛电视节目,全国共32支代表队参赛。
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舆论波澜。节目让电视机前的大人们出了一身汗——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伴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引发出的“全民自检”,微博话题迅速登顶热门榜、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有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微博话题电视节目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
孩子的秀场,全民的课堂,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选手都是初二学生,但节目组在现场观众席前特设了成人体验团,他们与选手同时参与听写测试,结果令人汗颜。听写“癞蛤蟆”,成人体验团正确率只有30%;“间歇”,这个常用词,很容易辨识,但是,成人组居然有40%的人书写错误;而当稍生僻词出现时,听写错误就更显惊人。
【活动标语】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媒体评论】
这档节目汇聚了一批热衷汉字文化的青少年,但对于这些小孩而言,那些紧贴生活的词语,似乎要比生僻字还难。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不是“沟壑”、“分道扬镳”、“荦荦大端”这样的难词儿,而是“髋关节”、“三聚氰胺”、“郫县豆瓣”这样来自于生活的词汇。节目唤起我们对汉字书写的焦虑。——全媒体中心记者段祯
 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意,还在其形。通过看节目我发现,小选手写出的字绝大多数都难称“美观”,遑论书法。我想,如果比赛的主办方能在注重书写正确性的前提下,也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那一定能使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中华读书报 王雪峰
【专家观点】
高科技文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果。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这类节目应该多办,类似这样的电视节目和竞赛,会促进大家注意书写的准确性,注意原始用笔书写方式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川鄂
汉语文字目前面临的形式很严峻。“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另外,人们对母语、汉字不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写字课,汉字普遍写得不如以前美观。”他还表示,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错字连篇,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
这档节目唤起了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张扬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深埋在内心的炎黄情感沸腾,它以热烈活泼的形式释放着威力强大的正能量——首师大教授魏润身
【网友评议】
春暖花会开: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喜欢看这样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身为中国人就应会写汉字。有些字,平时见过说过,就是不会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汉字文化,书写汉字正能量。
倪玉平:第一次看汉字听写大赛,感觉这种东西与我们从小学的英语类似,片面追求难度,其实都是生活中使用不到的东西。学了十多年英语,考题连外国人都看不懂,但见了外国人却口都不敢开。
维亚姐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是语文界的奥数,毫无意义。那么多的生僻字,绝大部分的字选手们离开比赛后这辈子都不会去写、去用。写错一个字都关系到团队的荣辱,我们还要误导下一代的价值观到什么时候?
小题1:请结合语段内容阐述标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很高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媒体、专家和网友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有哪些正面评价?又提出哪些建议?(4分)
小题4: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汉字,正逐渐变成“陌生人”。面对目前汉字的书写状况,作为一名初中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3分)?(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