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7、欧阳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常被人们引用,以示意在彼而不在此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欧阳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常被人们引用,以示意在彼而不在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7.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

18.阅读下面材料,请运用文中的知识说说各地广泛种植桂花的原因。(3分)

链接材料:

桂林市区的桂花有20万株之多,种有桂花的道路多达59条,有无数美丽的“桂花长廊”。杭州南山烟霞岭上的满觉陇,有九千多株桂花。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丹桂、金桂和银桂,房前屋后、山坡道旁,一丛丛、一层层,举目四望,满眼皆是。
   湖北咸宁市的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年产桂花达几十万斤之多。如此大量的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还被人们腌制成糖桂花作为糕点等食品的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八月中秋节,在明朗如镜的月光下一面赏月,一面吃桂花月饼,则别有风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      。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7.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

18.阅读下面材料,请运用文中的知识说说各地广泛种植桂花的原因。(3分)

链接材料:

桂林市区的桂花有20万株之多,种有桂花的道路多达59条,有无数美丽的“桂花长廊”。杭州南山烟霞岭上的满觉陇,有九千多株桂花。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丹桂、金桂和银桂,房前屋后、山坡道旁,一丛丛、一层层,举目四望,满眼皆是。
   湖北咸宁市的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年产桂花达几十万斤之多。如此大量的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还被人们腌制成糖桂花作为糕点等食品的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八月中秋节,在明朗如镜的月光下一面赏月,一面吃桂花月饼,则别有风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年四川资阳)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10分)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1.云南松为什么怕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一句中的“岁寒三友”是指松树和另外的哪两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选文的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两次引用俗话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品味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年四川资阳)

云南松怕冷的秘密(10分)

罗红里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抖,枝枯叶败后冷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是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香假单胞菌,一个叫草生欧文氏菌。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可是如果你真认为它们是君子国里的良民,那就上当了。

人类最好的朋友——水,有一个怪脾气:从4℃开始,越冷越发“胖”,到0℃时就结冰啦!也许,你没听说过,有低于0℃而不结冰的超冷水吧?我们的水朋友在植物体内,即使气温降到零下几摄氏度时,它也不结冰而是保持超冷水的姿态,使植物能持续经受-6℃~-8℃的寒冷而不致冻坏。水是植物的血液,血液涌动着,不会析出冰晶,生命组织形态正常,松树能怕冷吗?

偏偏冰核细菌这两个恶少,有一手被科学家称作催冻致凝基因的真传:当气温急剧下降,它们会在叶面形成一个特殊的晶核,引起植物体内的超冷水结晶。科学家叫它们冰晶种子。

植物的血液凝固了,这命还能保吗?许多像松树这样的好汉都被这两个病魔缠倒了。这植物冻害,也直接打击了人类。

俗话说“助人如助已”。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树木生长季节到了,人们把经过改造的细菌喷射到大片树林上,它们以全新的面目取而代之,将那些没经过改造的丑恶的同类排挤掉。于是,致冻菌不致凝了,气血顺畅,云南松不怕冷了。这就是遗传工程在防霜冻灾害上的应用。

1.云南松为什么怕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一句中的“岁寒三友”是指松树和另外的哪两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选文的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两次引用俗话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品味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它们好像很有修养:干净,爱绿色,专居留叶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帮助水朋友,科学家们捉住了丁香假单胞菌,对其真传的基因片段进行脱胎换骨手术,然后再将失去致冻基因的片段重新放回原处,缴了械的细菌就再也不能致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小题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小题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小题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小题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小题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小题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小题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小题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小题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小题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长春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漫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洒(      )  ②利(      )  ③深(      )  ④奖(      )

18.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19.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20.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21.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22.“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23.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